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该图片摘自《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PPT从去年12月开始,越来越多的互动剧在市场上出现,引起了行业关注。在上个月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组关于互动剧的数据。针对业内人士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8.3%的人表示知道互动剧,而有14.1%的人表示看过一点却没什么了解,23.9%的人表示听说过互动剧但从来没看过,更有23.7%的人表示完全没听说过互动剧。换句话说,在目前国内行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并不了解互动剧。尽管如此,却有80%以上的受访者看好互动剧的发展前景。《隐形守护者》中的剧情选择点同月,随着一部网剧《古董局中局》的上线,与其配套的一款名为《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的互动剧(以下简称《佛头起源》)也一同上线了。《佛头起源》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期,鉴宝大师许一城与徒弟在日军的追击下保护国宝玉佛头的故事。该剧体量不大,但收获了很多关注。该剧在编排上与上述两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

近期,爱奇艺上线了一档名为《他的微笑》的互动剧,这部基于组合题材的互动影视,讲述的是灵溪文化艺人助理千鸟和五名预备队员在出道考核来临之前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观众可以根据内容,在一定的剧情点上,替千鸟做出选择,从而获得不同故事结局。有观众一晚上触动21个选择节点,解锁17种剧情,也有人一开始触动完4个节点之后,就早早结束剧情,迎来“被迫辞职,组合未能出道”的大结局。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2)

2019年1月,一部名为《隐形守护者》的互动游戏影视剧上线steam,收获了热度和好评。该互动剧讲述一名留学日本归来的爱国青年,在抗战年代潜伏在敌后,周旋各方势力之间,最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正能量故事。观众将扮演主角肖途,作为一名赴日留学归来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拥有多重身份的间谍,穿梭在各方势力之下,在充满尔虞我诈的环境下完成任务。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3)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4)

《隐形守护者》中的剧情选择点

同月,随着一部网剧《古董局中局》的上线,与其配套的一款名为《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的互动剧(以下简称《佛头起源》)也一同上线了。《佛头起源》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期,鉴宝大师许一城与徒弟在日军的追击下保护国宝玉佛头的故事。该剧体量不大,但收获了很多关注。该剧在编排上与上述两部剧一样,也是在一些情节点上设置了选项,观众在看剧时可以在这些情节点上选择剧中人物采取哪种行为,不同的行为选择会导向不同的剧情结局。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5)

《佛头起源》中的剧情选择点

从去年12月开始,越来越多的互动剧在市场上出现,引起了行业关注。在上个月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组关于互动剧的数据。针对业内人士展开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8.3%的人表示知道互动剧,而有14.1%的人表示看过一点却没什么了解,23.9%的人表示听说过互动剧但从来没看过,更有23.7%的人表示完全没听说过互动剧。换句话说,在目前国内行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并不了解互动剧。尽管如此,却有80%以上的受访者看好互动剧的发展前景。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6)

该图片摘自《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PPT

考虑到互动剧可能会对影视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探讨,以期让更多业内人士对这个曾一度被当做游戏的新内容品类有一个初步了解。本文将从互动剧的历史入手,按照时间顺序简述互动剧的发展,并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互动剧进行模式创新的探讨。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展望互动剧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可能为影视和互联网娱乐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问题。

01

互动剧简史

互动剧的起源: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的互动剧

尽管如今提到“互动剧”,很多人都并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它,但互动影视却由来已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

早在 1967 年,捷克导演 Radúz Cincera 就推出了史上第一部交互式电影 《自动电影》(Kinoautomat),这部电影时长只有 63 分钟,观众可以通过按手中的红绿按钮来投票选择剧情发展。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7)

《自动电影》海报

不过碍于当时的技术限制,每当电影到了需要选择的关键节点,都需要暂停放映,然后由主持人上台引导观众作出选择,再按照观众的投票结果播放相应的片段。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8)

在选择过程中,影片暂停,主持人引导观众作选择

尽管在出现时,互动影视是作为影视剧存在的,但这种互动叙事的模式在日后的发展中却“变了味道”,逐渐脱离了影视剧的范畴,向着游戏靠拢:互动的形式感越来越强,故事情节越来越不重要,最后互动成了主角,而故事只是互动的衬托。由此,互动影视剧转型成了一种游戏,被写入了游戏的历史中,而“互动影视剧”这一品类本身则“销声匿迹”了。

尽管互动影视被逐渐并入游戏一类,但影视创作者却并未放弃对具有可选择性的多种剧情线的尝试,如“隐藏结局”。这种“隐藏结局”早期曾出现在一些影视作品的DVD版或导演版中,在这些版本里,故事的情节走向与观众在影院或电视台里看到的有很大不同,观众可以在不同的版本间进行选择,看到的故事也会不尽相同。尽管“隐藏结局”也是可供观众选择的,但这与我们讨论的“互动剧”还是有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这些“隐藏结局”并不是由互动产生的,观众对于故事不同版本的选择并不是在观剧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也就不能称之为互动影视。

互联网时代,互动剧重回大众视野

互动影视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作为游戏在发展着,直到流媒体平台的出现,让互动影视剧再度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例如2008年至2009年间,香港的林氏兄弟曾在YouTube上推出了一系列以恋爱为主题的互动剧,如《电车男追女记》《宅男最后的120小时》。

尽管被称为“互动剧”,但这些作品的剧情走向相对简单,主要是关于一个男生如何成功追到心仪的女生,互动的更多意义还是在于如何成功让女生动心,这些作品与恋爱养成类游戏的模式如出一辙,只不过相比于一般的恋爱养成游戏,这个互动剧是由真人出演的,并在流媒体视频平台上播出。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9)

在《宅男最后的120小时》中观众要选择同哪个女生搭讪

不论是剧情点、画面呈现还是选择方式,都与恋爱养成类游戏十分相像

流媒体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视频的观看模式,观众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选择——既可以选择看什么,也可以选择怎么看,这为互动剧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与此同时,部分制作方也在互动剧方面进行了尝试,但这些制作出来的互动剧从观感体验上来说,还未能跳脱出游戏的范畴,剧中互动的形式感依旧大过剧情。

互动剧的“新高度”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默默无闻后,2018年成为“互动剧”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有两部作品让“互动剧”再次出现在我们眼前,并刷新了我们对于“互动剧”的认知。

其中一部作品是2018年5月,由Quantic Dream工作室制作的一款名为《底特律:成为人类》(Detroit: Become Human)的互动电影游戏。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0)

《底特律:成为人类》海报

尽管制作方将该作定性为一款游戏,但其在主题立意、故事架构、情节设计、人物塑造、音画制作等方面,都与动画电影没有太大区别,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底特律:成为人类》被推出后,吸引了一大批“云玩家”,这里提到的“云玩家”指的是那些不玩游戏,而只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来了解作品并参与讨论的人。可以说,《底特律:成为人类》甚至比早期的一些互动电影更像一部电影,因此会有很多人只拿它当成一部电影来看而不是玩。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1)

《底特律:成为人类》的片段

2018年12月,另一个引人瞩目的互动剧上线了,这就是Netflix出品的《黑镜:潘达斯奈基》(以下简称《黑镜》)。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2)

《黑镜:潘达斯奈基》海报

该剧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程序员将一部奇幻小说改编为游戏,然而他很快将现实和虚拟世界混合在一起的故事。该剧的整体体量达312分钟,剧情风格偏烧脑,故事线设计也比较复杂。尽管互动是该剧主打的一大亮点,但《黑镜》还是尽可能地让互动服务于剧情发展,让观众更多地沉浸在剧情逻辑中,感觉自己是在看一部剧而不是玩一个游戏。

在《黑镜》之前,Netflix就已经开始在儿童动画系列《Puss in Book: Trapped in a Epic Tale》、“Puss in Boots”系列、《Buddy Thunderstruck: The Maybe Pile》中相继尝试互动元素的运用,儿童用户可以在剧中做出简单的决定,比如决定猫应该和谁打架,或者它应该去往哪个目的地。

尽管《底特律》和《黑镜》这两部作品都让我们认识到“互动剧”可以达到的高度,并让我们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所期待,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互动剧是作为一种游戏而存在的,因此直到现在,国内观众对于互动剧的认知还相对较少,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互动剧”,有些人也只是看过一两部互动剧。在《底特律》和《黑镜》出现后,我们也并未看到市场上很快出现更多类似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与其说是代表了互动剧在沉寂多年后的崛起,倒似乎更像是“昙花一现”。

可以说,互动剧如今还并未迎来大发展的时机。

02

互动剧的几种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互动剧模式

根据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互动剧作品,我们可以将互动剧基本分为两大类:

1)剧情外互动式:互动不会对剧情产生影响

代表案例:《头号嫌疑人》

《头号嫌疑人》是由芒果TV推出的一个推理类互动剧集,可以看作是综艺节目《明星大侦探》的衍生作品。该剧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案件的案情,观众在剧中化身为警察或侦探来破案。在观看过程中,观众可以自主搜集线索,与不同的嫌疑人对话,最后通过在剧中搜集到的线索,推理出真相,找出真凶,并将自己推理的结果发布在与之配套的一个独立的程序里。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3)

《头号嫌疑人》

这一类互动剧在现有的互动剧中算是比较少见的。该类剧中的互动形式主要包括解谜、找东西、与人物对话、接入社交平台等,但这些互动更多的是为了加深观众的参与感,从而调动观众的观剧兴趣,而故事的情节走向并不受互动的影响。例如《头号嫌疑人》中,观众可以寻找的线索以及与各嫌疑人交流的内容,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观众能否搜集到所有线索于案情走向本身没有任何影响,案件中的人物命运并不会因观众找到的线索而发生改变。

从目前来看,这种互动设定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其叙事模式与一般的影视剧相比并没有根本上的不同。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4)

《头号嫌疑人》中,观众可以选择与剧中人物交流,但观众无法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5)

《头号嫌疑人》中,观众可以搜集证据,但这些证据也是剧中提前设定好的

2)剧情内互动式:互动对剧情产生影响

代表案例:《黑镜:潘达斯奈基》《忘忧镇》《佛头起源》

在这一类作品中,创作者会在剧中的一些情节点上设置选择,观众做出的不同选择会引导向不同情节甚至是不同结局。例如在《黑镜》中,主角在梦中回到童年后,观众可以选择主角是否与母亲一同乘坐火车到外祖父家,如果观众选择是,主角会在现实中平静地死去并迎来剧终;如果观众选择否,主角则会活着,并进入后续的一系列剧情中。

在这一类互动剧中,我们又可以根据其剧情的体量和复杂程度,再进行细分。

比较简单的互动:《忘忧镇》《佛头起源》

《忘忧镇》和《佛头起源》都可算作衍生互动剧。《忘忧镇》的剧情主要来自同名电影《忘忧镇》,《佛头起源》的故事则是网剧《古董局中局》的故事前情。这两个作品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宣传与之关联的剧集、电影,因此体量相对较小,情节设置较简单。《佛头起源》中的所有选择基本只会导向两个结局:死亡(剧终)或活下来(进入下一段情节)。相比于《佛头起源》,《忘忧镇》的开放度要高一些,但时长与《佛头起源》差不多,在这种体量下,其剧情结构也只能限于比较简单的模式。

比较复杂的互动:《黑镜:潘达斯奈基》

《黑镜》从体量上来说就大大超过了前两个作品,观众通过进行选择,整体看完一个版本的时长是90分钟,而该作整体时长则达到了300多分钟。《黑镜》在多个情节点上设置了可供观众选择的选项,通过不同选项,观众将看到不同版本的故事。该剧剧情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故事一共有6个主结局,而这6个主结局又能延伸出更多的故事线,故事线与故事线之间进行不同的搭配,又能衍生出更多版本的故事。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6)

网友梳理的《黑镜:潘达斯奈基》的故事结构

从目前来看,《黑镜》可以算作互动剧中剧情复杂的作品之一,但对于互动剧本身,《黑镜》的复杂程度也许还远未达到互动剧能达到的上限。《黑镜》中的主要故事线仍然是提前设定好的,观众通过选择产生出的故事版本也几乎都在编剧的设定之内。

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或许有朝一日我们会看到一个剧情完全开放的互动剧,甚至也许会出现一千人看到一千个故事版本的互动剧。

变与不变

1)互动剧的“变”:网状叙事结构与产品化策划思维

互动剧的剧情结构与一般影视剧所采用的线性叙事结构不同,更多地强调了剧情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剧情与观众的交互性。相比于线性叙事结构,互动剧会呈现出一种网状叙事结构,各分支剧情间具有可替换性,不同的分支剧情可通过观众的选择进行拼接,有的分支剧情会引导观众进入下一个情节点,有的分支剧情会产生剧情上的循环,还有的分支剧情则会直接引导至结局。

剧情线的复杂并不意味着故事情节逻辑的混乱,恰恰相反,互动剧对于故事逻辑和人物逻辑有很高的要求。《黑镜》的编剧查理·布洛克在谈到创作时,也特别提到了互动剧对于传统叙事的一些特点要有所兼顾。“我们不想破坏电影的结构稳定性,不想让观众感觉剧情杂乱不堪,我们努力想让观众感觉自己选择的每一条剧情都合情合理。让他们感觉主角 Stefan 在整场电影中个性与人格始终如一。

为了保证剧情的流畅度,互动剧在策划制作上就需要考虑更多,尤其是对选项位置和内容的策划,更要审慎。怎样设置选项才不会让观众轻易出戏,把选择的点放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剧情、故事,这些都是互动剧在策划阶段需要考虑的地方。参与了《佛头起源》和《头号嫌疑人》策划制作的互影科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互动剧与其他影视剧在制作上的最大不同在于产品化思维和用户体验,“创作者不仅是要讲好一个故事,还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要尽可能保证好的用户体验”。例如,在编写剧本时,创作者要考虑剧中所设置的选择是否是个“好选择”,其中一个判断标准就是这个选择是否必要,是否加强了原有的故事叙事。如果这个选择被拿掉之后对叙事并没有影响,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好选择”,就不应该存在。另外,在拍摄制作中,创作者也要尽量避免用户在做选择的过程中出现画面暂定,从而保证互动体验不会打断叙事,不会让观众有“跳戏”的感觉。

2)互动剧创作中的“黑科技”——人机协作

互动剧的独特剧情结构,也给创作制作带来很大困难——需要拍摄的内容大大增加。就以《黑镜》来说,整部电影耗时两年才制作完成,完整版时长是单集时长的3倍多。布洛克表示,“2个半小时的剧本拍了5周,这比以往《黑镜》单集拍摄所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大量的拍摄既提高了成本,也增加了拍摄和剪辑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剧情设计方面,信息量十分庞大,编剧需要对每一次选择设定不同的剧情,剧情走向还会出现重合、并行、循环、终结等多种可能,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所有故事线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引入更善于处理庞大信息量的机器参与创作。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制作单位也开发出了自己专有的技术产品。互影科技为了加快生产效率,在内部开发了模块化生产工具,利用编辑器引擎快速生成作品。在《黑镜》的制作中,Netflix 则专门为其开发出一款工具来协助编剧构建这些分支庞杂的故事线。该工具由Netflix大力投资,是公司内部专属的分支叙事管理工具--“Branch Manager”。该工具通过一个类似root的流程图系统,概述了影片中所有可能的路径以及在最后显示用户如何到达每个结局的一系列if-then选项;而且随着故事的进展,还可以追踪用户的选择。这个系统比简单的流程图要复杂得多,据布洛克介绍,“你无法在一个流程图中做到这一点,因为它是动态的,需要追踪你所处的状态,并据此行事。”

现有的一些互动剧的剧情基本处于简易模式阶段,人力尚可满足制作需求,但未来如果出现了更多如《黑镜》这样,甚至比《黑镜》体量更大、剧情更加复杂的互动剧,就不可避免地要借助计算机来帮助导演、编剧、摄影、剪辑等工作人员处理大量信息了。

3)万变不离其宗——故事为本

尽管在制作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互影科技的负责人也提到,无论是传统叙事还是互动叙事,都要回归故事本身。关于保持角色的始终如一,布洛克举了一个例子。他十分喜爱一款名叫《荒野大镖客》的游戏,在一段游戏情节中,他扮演的男主角遇到了前女友,他与前女友海誓山盟,并承诺一定会救下她的弟弟。在许下承诺后,这个角色转身离去并侧身上马,然而这时却不小心撞到了一头猪。出于一时的兴趣,布洛克操纵角色跳下马把这头猪给踢死了。在他看来,游戏中的角色可以为了满足玩家的恶趣味,做出诸如“前一秒向前女友许下浪漫而痛苦的誓言,下一秒就把一头猪给踢死”的完全不合乎常理的行为,但这种“精分”式的行为却不能出现在互动剧中。

从目前来看,网友对于《佛头起源》以及《黑镜》的这种创新的叙事结构还是比较欢迎的,认为这种“可以自由选择剧情走向”的方式新鲜有趣,但同时也有网友提出,互动的设置对于故事的观赏性有一定影响,并且认为互动剧似乎更多是流于形式,对故事内涵的深度挖掘不足。如何平衡故事与形式,这是目前互动剧创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这种平衡甚至关系到了互动剧的定位,如何将互动剧与游戏进行区分。前文提到的《底特律:成为人类》让我们看到,互动剧与游戏在形式上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人们很容易将两者混淆。目前,互动剧的制作者基本都是通过有意保持叙事结构、角色性格的完整性,观影的流畅性来与游戏进行区分,但从网友的反馈来看,这种意图还是很容易被互动设置所影响,网友还是很容易将互动剧当做一款游戏来玩。

03

互动剧中的新营销模式

除了制作方面的变化,互动剧在广告植入方面也与其他影视剧有很大不同,呈现出更强的曝光度、隐蔽性和互动性。

广告与剧情的深度融合

在互动剧中的广告植入相比于其他影视剧来说,在形式上更具隐蔽性。在《黑镜》中,有两个地方的选择看似与剧情毫无关联。一个是主角的父亲让主角从两个麦片中挑选一样作为当日的早饭;另一个是主角在去公司的路上,随意走入一家音像店,从他拿起的两个唱片中选择一个买下。与其他影视剧的广告植入相比,《黑镜》中的这两处广告植入更加具有隐蔽性,观众在初次碰到这两个选项时,很难会马上将其识别为广告,有时还会将这两个选项当做推进剧情发展的一部分来看待。

此外,将广告设计成一个选项也会让用户在无意中更关注广告中的产品。当做出选择时,用户会通过观看了解产品的信息,包括名称、外观、大小,甚至可能会进行思考判断,如从外观判断两个产品中哪个更好、更值得选择,这无疑比那种一闪而过的植入广告会对观众产生更大影响。且由于这两个选项不能跳过,在选择结束之前(每个选项,用户都有10秒左右的考虑时间),观众都被强迫要一直看着产品,这就像是没有充值的用户在视频平台看视频前必须要看一段贴片广告一样。如此的强曝光度,在一般的影视剧广告植入中也是很难做到的。

用户行为深度数据收集

互动剧的广告植入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互动剧中的广告植入会引发用户的行为选择,例如当用户在音像店里,看到两种唱片,他会选择哪个,这种行为选择会相对更直观地体现用户对某种指定产品的偏好。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得知这些数据是否会被商家获取,或是否会对商家产生帮助,但相信对这种能精准到个人、单一产品的行为数据的获取是十分有价值的。

除了商品选择的行为外,用户在观剧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大量的其他行为,如在面对烦恼时是选择相信朋友还是相信心理医生,在即将崩溃时是选择倾诉还是爆发,这些涉及到用户情感、思维方式的行为,都会通过对主角行为进行选择而暴露出来,进而成为被收集分析的对象。

04

互动剧的发展趋势及反思

尽管出现了像《底特律》《黑镜》这样的作品,但互动剧本身在海内外仍是一个鲜有人涉足内容,行业对此类内容的探索很少,有些从业者甚至从未听说过互动剧。从一方面来看,这也正意味着互动剧领域仍是一片“蓝海”,未来可期;但另一方面,互动剧的某些特性也让我们意识到互动剧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隐忧。

故事与形式的平衡

再花样繁多的互动剧也离不开“剧”这一类型的框定,讲好故事依旧是观众们能够最直观的得出剧目好坏的标准。现下互动剧在国内外刚开始崭露头角,创作者在处理剧情与形式的关系上仍处在摸索阶段。大部分互动剧都将重点放在互动形式的设计上,对剧情立意、内涵的挖掘有所欠缺。目前市面上对于互动剧的反面评价几乎都有谈到故事结构不够连贯,作为影视剧缺少观赏性。的确,互动剧虽然给予观众以最大自由度对剧情走向进行自行选择,但观众的体验最终还是应当来源于剧情的发展,这也正是最初的互动剧逐渐成为游戏的一大原因。

因此,互动剧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如何构建情节复杂、代入感强的故事。情节复杂要求逻辑必须严密,代入感强则要求故事能打动人心、发人深省,传达出一定的情感、价值观。例如《底特律:成为人类》,尽管它被市场当成一款游戏,但其故事所展现出的感染力和深度都值得互动剧创作者学习借鉴。《底特律:成为人类》讲述了未来,人类创造的仿生人产生了自我意识,为争取生存自由而反抗人类的故事。该作所探讨的主题是很多科幻片关注的焦点——人类如何与超越自身的高科技和谐共存,其传达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普世性。此外,玩家以仿生人的视角进入故事中,随着玩家的不同选择,仿生人会走向不同的结局,而不同的结局,则会展示出潜在的不同主题,如压迫与斗争、冲突与理解、爱与牺牲,玩家会体验到哪个主题,全看他如何选择,因此玩家容易产生较深的代入感,容易沉浸在情节和角色中,与角色同悲喜、共荣辱。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7)

在《底特律》一段支线剧情中,女孩爱丽丝和她的仿生人母亲卡拉在好不容逃离底特律后,爱丽丝却因身受重伤,最终死在卡拉的怀里,这一幕让很多“云玩家”感到悲伤

与此相比,不论是《黑镜》还是《佛头起源》的故事,其感染力和深度都相对稍弱,观众难以对故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自然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找到最佳选项而不是观赏一个故事上。不过,互动剧的这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恰恰是其发展的空间所在,希望未来能看到既有趣又感人,形式与内涵并重的优秀互动剧。

机器深度介入剧集创作

AI技术的进步和互动剧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人工智能介入影视创作的一个可能。

之前就有学者曾提出了“通过计算机自动生成故事”的假设,“互动戏剧的创作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故事情节的生成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故事内容相对丰富,内容系统可以多次使用并生成不同的故事,在内容生成过程中或其结果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总的来说,此类模式所生成的故事情节相对丰富且互动性较强”。从《黑镜》和《佛头起源》的实践来看,这种假设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如今,影视后期制作,尤其是动画、特效的制作,都依赖计算机来完成,但涉及到影视策划创作阶段,计算机的介入一般较少,即便有也仅限于为故事策划和选角提供一些参考数据,主要工作还是要靠人力完成。另外,有很多从业者也认为,计算机是不能代替人类完成故事编写的,在他们看来,故事创作属于艺术范畴,机器和算法是无法在这一领域有所发挥的。但从目前的互动剧制作来看,计算机在故事编写方面,也许会“大有可为”,尤其是当互动剧发展到更高阶段后,就需要计算机来处理纷繁复杂的故事线中隐藏的大量信息细节。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互动剧就不需要人类编剧的存在,只不过人类编剧要做的,不再是一字一句地去编写故事,而可能仅仅是为故事赋予内涵、风格等艺术方面的特性。

除了编写故事,计算机未来还可能会帮助导演处理大量的拍摄和剪辑任务,例如按照程序编写的框架,计算机能自动对已有的故事线进行排列组合,生成不同的内容,也许未来还可以实现边观看边剪辑的功能,让观众对于剧情的选择完全脱离导演、编剧的设定,真正做到“自由”控制剧情走向。

另一方面,如今互动剧的拍摄制作大部分还要依靠人力完成,因此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大体量的互动剧一般也只可能是高端玩家的天下,但随着人工智能在策划制作方面的发展,未来互动剧的制作有望借助一些易操作又便宜的工具性软件和云平台来进行,从而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让一些中小玩家也能进入这一领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

被剧情“探查”的隐私

在如今,用户的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所看重的一项重要数据资源。根据用户在各应用、平台上使用后留下的数据,可以得知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喜好、习惯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会成为一些服务性产品在策划阶段的重要参考数据,让产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

有人认为,用户隐私的保护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各种互联网产品的环境里,是一个“伪命题”,他们认为要想获得更好的服务,用户势必要在隐私上做出一些让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商家更好地了解用户,从而抓住用户的需求痛点。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如果仅仅是将用户隐私当作一种可供交易的产品,有时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自2014年起,Facebook的用户能看到一个名为“这是你的数字生活”的第三方小程序软件。这个程序的用户在做完性格测试并分享给好友后可以拿到5美元的“红包”。性格测试所搜集的信息包括用户的住址、性别、种族、年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人际关系网络、平时参加何种活动、发表了什么帖子、阅读了什么帖子、对什么帖子点过赞等。剑桥分析通过这款小程序获取了大约27万用户的授权。事实上,这款程序在请求用户授权时,所要求访问的不仅是用户本人的Facebook信息,还包括他们在Facebook上的好友的个人资料。利用这些授权用户的朋友网络,剑桥分析总计获得了超过5000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资料。

剑桥分析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预测并影响了全球多地政治活动中公众的选择,包括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以及英国“脱欧”公投。而这一事件也对Facebook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未来好看的互动剧(自己选个未来)(18)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社交媒体Facebook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在6份英国报纸和3份美国报纸上,采用道歉信形式为5000万Facebook用户信息被英国数据公司剑桥分析泄露和利用一事道歉。

前文提到,互动剧可以通过对选项的设置来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用户在剧情中做的每一次选择,都会留下数据“痕迹”,这些“痕迹”与用户的情感喜好、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等个人隐私密切相关。而且相比于Facebook的性格测试,互动剧中对于用户信息的收集会更加全面且不易被用户察觉。当用户自以为只是在选择剧情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将一个真实的自我逐渐暴露给制播方。当如此大量的隐私信息被掌握到平台手中,用户的隐私是否能得到有效保护就十分重要,因为这些信息数据,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会成为“操纵”用户的工具,对用户的认知,甚至是行为产生重要而又不易察觉的影响。

另一方面,平台在通过互动剧对用户信息进行搜集时,还要注意不能过度收取个人资料,即使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过度收集个人资料也会侵犯到公民的个人隐私权。因此,制播方和广告商在该方面都需要特别注意,对这种潜在的隐患进行提前规避。例如,在互动剧开播之前,要提醒观众剧中某些选项或广告的推送可能会涉及到哪些私人信息,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是否要完成这些选项。同时,要加强对在观剧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行为数据的保护管理,以免由此产生问题,对制播方、广告商甚至是互动剧本身造成不良影响。

05

互动剧的未来——期待与反思并行

尽管互动叙事的方式在上世纪就已出现,但直到现在,互动剧在国内外都还是一个有待探究发掘的新领域。互动剧曾一度作为游戏存在并进化着,但当互联网技术和流媒体平台兴起后,互动剧有了从游戏中“独立”出来并发展成一个新的内容品类的趋势。

互动剧在策划、制作、传播等环节上都受到了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深刻影响。未来,互动剧可能会在剧本编写、影片剪辑等方面继续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影视制作深度融合,为影视行业打开一个充满想象的新空间。此外,互动剧自身存在的一些特点也让它更容易与其他领域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带动网络娱乐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互动剧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影视剧,要靠故事取胜,所有的新技术、新模式都要服务于一个好故事。正如互影科技的负责人所说,“只有广大内容制作者精心打磨故事和体验才能把互动剧的市场做好”。 同时,互动剧在营销领域以及数据收集方面的一些特性,我们也要理性对待。一方面是要发挥这种特性,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另一方面则是要规避对用户信息过度收集,对用户行为的深度影响等隐患,让用户更加放心地享受互动剧所带来的乐趣。(本文作者:余力、何紫薇、韩彦君)

(感谢腾讯视频及互影科技为本文撰写所提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5 小时,5 个结局,自选剧情,这部神作把电影做成了游戏》 爱范儿2018-12-30

2.《「云玩家」捧红的<底特律:变人>,它是怎么火起来的?》爱范儿 2018-6-13

3.《“互动”神剧<黑镜>与Netflix的野望:一万多条故事路径、专属软件、程序化植入广告|EW全球幕后》 EW RM,王雪 Shelly Wang,东西文娱 2019- 1-13

4.《<黑镜:潘达斯奈基>幕后编剧访谈》 David Griffin,一屿 奶牛关 2019-01-04

该内容来自对互影科技相关负责人的专访。

5. 董旸 《三网融合后,故事可以这样写——试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戏剧故事生成》, 《中国广播》2010年第9期

6.《如何救济“互联网 ”时代被授权的隐私侵犯》 澎湃研究所 2018-04-0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