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客家话的惯用语(客话事物名词中常见的前缀和后缀)
有关客家话的惯用语(客话事物名词中常见的前缀和后缀)如:“狗嫲”指雌性狗或已经产子的母狗;“狗牯”指雄性狗;“狗子”指小狗等。(猪、牛、羊等均同)二、“嫲”、“牯”、“公”、“子”:是用于区分禽畜类的性别或大小。笠嫲”指能遮盖全身的较大的斗笠;“笠子”指以遮盖头部为主的小斗笠。笠子有时可以临时代替扇子用,风力还更大,在收割之时,常用来扇(手旁)去谷堆上面的稻叶杂草等,故又被称为“叶谷子笠嫲”。(“叶”是“拂去”的意思)。“勺嫲”指通常厨房舀水的较大的水勺;“勺子”指餐桌上用的汤勺,还有更小的,则是汤匙或药匙之类。“嫲”与“子”作后缀,还旁及其他事物,如声音很大,称为“大嫲声該”;“下小雨”称为“落雨子”等等。
所谓“前缀”、“后缀”,是语言文字中常见的现象。就是在事物名称的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能够起到修饰和限制作用的简短字词,从而对该事物作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表述。
试举例如下:
一、“嫲”与“子”(或“仔”):有近似“母、子”的意思,是家具形体大小的表示。
如:“刀嫲”指砍柴、伐木用的较大的刀;“刀子”指削铅笔之类的小刀。其间还有专用的“蔗刀”、“烟刀”、“裁纸刀”等等。
笠嫲”指能遮盖全身的较大的斗笠;“笠子”指以遮盖头部为主的小斗笠。笠子有时可以临时代替扇子用,风力还更大,在收割之时,常用来扇(手旁)去谷堆上面的稻叶杂草等,故又被称为“叶谷子笠嫲”。(“叶”是“拂去”的意思)。
“勺嫲”指通常厨房舀水的较大的水勺;“勺子”指餐桌上用的汤勺,还有更小的,则是汤匙或药匙之类。
“嫲”与“子”作后缀,还旁及其他事物,如声音很大,称为“大嫲声該”;“下小雨”称为“落雨子”等等。
二、“嫲”、“牯”、“公”、“子”:是用于区分禽畜类的性别或大小。
如:“狗嫲”指雌性狗或已经产子的母狗;“狗牯”指雄性狗;“狗子”指小狗等。(猪、牛、羊等均同)
“鸡嫲”指母鸡;“鸡公”指雄鸡。此外,还有“阉鸡”指去掉睾丸的雄鸡,农村俗称“结鸡”。还有“层年老结鸡”,即饲养了一年以上的阉鸡,其滋补效果更好,民间常用来供坐月子的产妇食用,使其奶汁质量更好,婴儿会更健壮。
三、锄头也有分“公”、“嫲”:即以其铁板部分的宽、狭、厚、薄来区分。
铁板部分比较狭长,而且较厚,专门用来对付石头、石子或特坚硬的土层的,称为“镢头公”;铁板部分比镢头公较宽、较薄的、即最常见的一般菜园里用的锄头,则相对称为“镢头嫲”。因为此种镢头最为普及,所以通常就简称为“镢头”。另外对于配套的“公母螺丝”,也会依其形象而称之为螺丝公、螺丝嫲(即螺帽)。
四、外洋传来的事物则往往前缀一个“洋”字或“番”字。
如:煤油称为“洋油”、有弯勾的锁头称“洋锁”或“番鬼锁”;肥皂被称为“番枧”或“番子蜡”;火柴称为“洋火”;地瓜称为“番薯”;喇叭称为“洋号”;有棉纱作芯的蜡烛称为“洋蜡烛”,其底部是平的,便于安放;有金属杆的布雨伞称为“洋遮”或“洋伞”;对外国人称“番鬼、番婆”或“洋鬼子”。另外对不会讲客话的人,则统称“学佬”(据说是“福佬”的转音,另一说是“河、洛”的音转。河、洛是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是华夏最古老文化的源头)。
五、前缀“野”字,是指不合乎礼法的亲属和非人工栽培的植物或禽畜。
如:“野老婆、野老公”指婚外的情侣;“野狗、野猫、野猪”指没有主人的流浪狗、流浪猫和山猪。对非婚生子女,则称为“乐人子”(“乐”字读阴平声,下同)。
六、人称中后缀的“嫲”与“鬼”:大都是骂人的贬称,女的称嫲、男的称鬼。
如:“懒尸嫲”、“妖孽嫲”、“馋食嫲”、“败家嫲”、“贼婆妈嬷”、“韶嫲”、“乐人嫲”(指偷汉妇人)等等。骂男人,则后缀一个“鬼”字,如“铳打鬼”、“杀头鬼”、“水浸鬼”、“短命鬼”……另有“教师嫲”则指常常自命不凡地教训别人的妇女;“老虎嫲”则常指干活力气大的妇女或是会凶狠地骂人的妇女。
另有骂不争气的或短命的青年为“败家子”、“烂子”、“二流子”、“兆债子”(即讨债子)等等。
(来源:永定新闻网 涂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