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郭德纲早期经典相声(马志明钦定郭德纲为马氏相声传承人)
马志明郭德纲早期经典相声(马志明钦定郭德纲为马氏相声传承人)可是就在许多人都觉得“相声的开派立宗”手拿把攥、十拿九稳的时候,事情出现了巨大的转折。无独有偶,相声行业里常家的根基也在部队,如果说能复制高元均的成功立派,那么常家就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但是很可惜,常家的代表人物常宝堃去世太早,常家的几个叔侄又没有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贸然的推“常派相声”不能服众。最好的办法就是曲线救国,先推马派,再推侯派,等这两家都成流派了,那么常派也就顺理成章。当年的快板王、高、李也不是一起成派的,对不对?先有李派快板书,才有了后来的王派快板、高派快板。二:相声行业有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强调师承。这个强调师承是从朱绍文开始的,因为相声强调师承,所以相声才成了一门扎根于民间的江湖行业;同样也正因为相声强调师承,才促成了整个行业的清浑合流。而且强调师承的最大特色就是父亲不能收自己儿子当徒弟,父亲可以教儿子技艺,但在进入行业谈论师承的时候不能说自己的父亲。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江湖
我们先说第一个话题,为什么会有马氏相声的讲法?
因为有人想推马派相声。现在相声行业以及大众普遍有种看法,就是相声不存在流派,但是事实上相声行业的某些人在某个阶段是想搞流派的,最直接的证明就是行业曾经兴起过“模仿马三立”的风潮。
那么为什么当时要推马派相声呢?
一:马家的“相声血统”最纯正。马三立的父亲是马德禄,马三立的外公是马德禄的师父恩绪,恩绪的师父是阿彦涛,阿彦涛是朱绍文的代拉师弟。熟悉相声历史的都听过一个名词叫“清浑合流”,清浑合流就是清门相声和浑门相声的一次合并,因为清浑合流所以促成了后来的“相声八德”,而阿彦涛就是清浑合流里清门相声的代表。
二:相声行业有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强调师承。这个强调师承是从朱绍文开始的,因为相声强调师承,所以相声才成了一门扎根于民间的江湖行业;同样也正因为相声强调师承,才促成了整个行业的清浑合流。而且强调师承的最大特色就是父亲不能收自己儿子当徒弟,父亲可以教儿子技艺,但在进入行业谈论师承的时候不能说自己的父亲。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江湖智慧,它从根本上杜绝了一家一言把持整个行业的可能。
张三是相声行业的一代翘楚,他的儿子张小三也很有天赋,但是张小三不能算张三的传人,张小三想说相声必须拜李四门下,算李四的传人。
三:行业成立流派有巨大利益。还是先举个例子:山东快书高元均。高元均是山东快书高派创始人,甚至连山东快书这个名字都是高元均起的,高元均借助部队的文艺兵体系收了一大批学生,这些文艺兵、文艺干部在转业后大多进入了地方的文艺体系,在部队可以不讲师承,但是到了地方上,师承就成了一种很重要的社会资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山东快书里高派一家独大。
无独有偶,相声行业里常家的根基也在部队,如果说能复制高元均的成功立派,那么常家就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但是很可惜,常家的代表人物常宝堃去世太早,常家的几个叔侄又没有形成统一的艺术风格,贸然的推“常派相声”不能服众。最好的办法就是曲线救国,先推马派,再推侯派,等这两家都成流派了,那么常派也就顺理成章。当年的快板王、高、李也不是一起成派的,对不对?先有李派快板书,才有了后来的王派快板、高派快板。
可是就在许多人都觉得“相声的开派立宗”手拿把攥、十拿九稳的时候,事情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马志明先站了出来,直言“没有马派相声,只有马氏相声”,言下之意就是说“你模仿马三立再像也没用,你得先改姓马”,他甚至批评那些模仿马三立的演员“我爸爸要是只会说逗你玩,早饿死啦”。随着马家提出“马氏”的说法后,侯家也提出了一个说法“侯门”,意思就是“你得先拜姓侯的为师才算入门”,没有拜师的侯家不承认。
但是不管怎么说,马家的相声是有典型风格的,如果相声行业硬要开派立宗的话,马三立是唯一选择,而马志明虽然是侯宝林代拉入门,他压根就没见过自己的师父,他的相声基础和表演技巧完全都是当年跟父亲下放农村时积累的。(两父子白天干农活,晚上没什么聊,只剩下聊相声了。)
所以相声行业有“宗马”一说,甚至有人提出“无徒不宗马”的说法,公认的代表人物就是德云社的高峰,但是事实上郭德纲才是相声宗马最好的那个。他早年有段相声叫《善恶图》,《善恶图》就大量使用了马氏相声的表演技巧,用一些对话以及一些细微的动作甚至语调来刻画小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话唠与结巴。而且越是早期的郭德纲,他相声里宗马的痕迹越明显,反倒是到了后来,宗马的风格不太明显,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是不管怎么说,只要仔细去听郭德纲的相声,可以发现他的许多表演技巧都是来自天津相声,有明显的马氏风格。
郭德纲和高峰一样都是相声宗马,差别在于高峰过于拘泥传统,不敢破而后立,这点跟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学校毕业就进入单位,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来支撑理想;而郭德纲起于草莽,在江湖里找饭,理想远远不如饭碗重要,打破规则已经成了一种职业本能,所以反而郭德纲能破而后立,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文艺界有个名词叫“私淑”,典故出处是孟子自称私淑孔子,后世称二人为孔孟,认为孟子将孔子的儒家发扬光大。在京剧界赵麟童就是麒麟童的私淑弟子,他虽然没有正式拜师麒麟童,但周家后人都认可他的麒派京剧造诣,认为最为神似,算是麒派传人。私淑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江湖辈分一说,评价是否算私淑传人,只看你的专业能力和艺术魅力
问题:如何看待马志明先生钦定郭德纲老师为“马氏相声传承人”?
姑且算是一种私淑认可,而且这种认可只限于马氏传人,就好比周信芳后人认可赵麟童一样,京朝派该看不起海派,还是一样看不起。
至于说为什么马志明要出来支持郭德纲?
因为郭德纲虽然不是相声行业的主流,但他一直在帮传统相声护盘,郭德纲在保护传统相声。而反观行业主流的曲协,并没有在保护传统相声,“公式相声”都能加入曲协,成为相声行业的一份子,这是在挖整个行业的祖坟啊。
最后:
“我老马不是想当英雄,是想造时势。现在这个炉子里呀,需要这颗新柴”
“老人死守着规矩,新人怎么出头啊”
“人要往远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咱们马家的门槛高,但是不出小人”
“腔有南北,国有南北吗”
“郭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