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四十年同心迎州庆(回眸四十年同心迎州庆)
回眸四十年同心迎州庆(回眸四十年同心迎州庆)引凤到筑巢 经济实现“富庶美”如今,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进入招投标程序,翻坝高速西延线进入国高网规划,长江巴东港加快建设……一系列正在实施的交通项目,必将让巴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自此以后,巴东的交通开始井喷式发展,2009年12月,沪渝G50高速公路巴东段全线贯通,从此结束了巴东不通高速的历史;2010年12月,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圆了50万巴东人民的“百年火车梦”;2014年6月,沪蓉G42高速公路巴东段建成穿境而过,巴东人民走出大山又多出一条便捷的途径;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贯通,巴东又通上了高铁……交通大动脉的贯通,拉近了巴东与外界的距离,而农村公路的建设,则让更多山里人走出大山,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400公里,通车里程达6500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抬脚上客车;乡镇三级公路覆盖比例达到100%。巴东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正勇表示:“如今的巴东,通过一个个交通项目,
项目是发展第一推动力。没有什么比塔吊高耸林立更能传递发展的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激发经济的活力。自建州40年来,巴东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大手笔规划、大投入建设、大力度推进,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利用项目优势,让城市乘风而起,扶摇直上。
天堑到通途 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八百里巴东,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长江、清江“两江”横贯,在赋予巴东独特自然景观的同时,也给巴东人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一条长江将巴东县分为江北、江南两地,想要渡江,人和车只能选择渡船。“那个时候隔江相望的官渡口,去一趟还要等轮渡,人多又耗时,现在多好,过桥只要几分钟。”家住西瀼坡社区的6旬老人李春梅回忆起以前的出行,不禁感叹。
李春梅所说的桥是巴东长江大桥,这一座跨江大桥的修建,也让巴东人民等待了12年。1992年,巴东县就对209国道跨越长江提出修建长江大桥的”大桥方案”,直到2004年7月1日,这条长度2100米的跨江大桥才正式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彻底改变209国道干线隔河渡水的状况,也让巴东连成一个整体,为当地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此以后,巴东的交通开始井喷式发展,2009年12月,沪渝G50高速公路巴东段全线贯通,从此结束了巴东不通高速的历史;2010年12月,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圆了50万巴东人民的“百年火车梦”;2014年6月,沪蓉G42高速公路巴东段建成穿境而过,巴东人民走出大山又多出一条便捷的途径;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贯通,巴东又通上了高铁……
交通大动脉的贯通,拉近了巴东与外界的距离,而农村公路的建设,则让更多山里人走出大山,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400公里,通车里程达6500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抬脚上客车;乡镇三级公路覆盖比例达到100%。巴东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张正勇表示:“如今的巴东,通过一个个交通项目,打通了发展的大动脉,畅通振兴的微循环。”
“现在的道路很方便,从官渡口到东瀼口,只要10分钟就可以跑一趟。”从事运输20多年的艾传华谈起交通的变化,连声夸赞。从土泥巴路到狭窄的水泥路,再到如今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他见证了巴东交通的巨变。
如今,巴张高速沪蓉沪渝连接段进入招投标程序,翻坝高速西延线进入国高网规划,长江巴东港加快建设……一系列正在实施的交通项目,必将让巴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引凤到筑巢 经济实现“富庶美”
产业发展始终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心针。建州40年来,巴东用自己的真情和变化,吸引更多的人选择来巴东创业致富,让家门口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走进巴东了解巴东的人越来越多。
走进溪丘湾乡湖北玖胜光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新一批订单。作为进驻巴东刚满一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负责人许玉平表示,落户巴东除拥有巴东情结外,更重要的是巴东对招商引资的真诚。从招商洽谈开始,当地政府就设立工作专班,帮助企业注册、选厂房、减租金,为企业争取税收优惠及各项扶持政策,为企业落地投产纾困解难,仅仅六个月,就实现落户到投产。
最早感受到“巴东速度”的还是总投资约40亿元的绿葱坡滑雪度假小镇项目,项目于2018年9月28日开工,12月29日完成首次试滑,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试滑”。
正是这种速度和服务,让巴东的重大项目越来越多,近年来,巴东围绕硒食品精深加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先后引进时珍堂药业、湖北高行茶业、巴东郡贡茶文化生态产业园、湖北晟美康药业项目、巴东经济开发区青龙桥扶贫产业园、野三关高山硒养度假区、茶店驿站、国能长源巴东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联基电子等一批农业、工业、旅游产业项目,项目的增多让巴东产业发展底气更足了。
伴随着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效应强的高质量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巴东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82年不足亿元成长到2022年的148.8亿元,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老城到新城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仲夏时节,滨江走廊,天微亮,晨练的市民打破了宁静。“原来巴东老城基本上没有锻炼的地方,一条街走到底,不是商铺就是住户,这些年,搬到新城后,有了巫峡广场、寇准广场、滨江走廊还有体育场,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已年过7旬的老人宋发菊走在游步道上,激动地说。
宋发菊老人锻炼的场所得益于巴东县城长江干流库岸综合整治项目,这个总投资20亿元的项目,为巴东市民增加了江南滨江走廊、亲水广场、儿童公园等休闲场所。
历经三次搬迁的巴东县城,一次搬迁一个样,每一次的变化都伴随着众多民生项目的实施:江北神农新区拔地而起,西瀼坡、营沱、白土坡、大坪、黄土坡片区日益规范,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医疗中心、体育中心、停车场等项目建设,让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完善,到2022年,民生支出已经占到巴东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
如今,县城建成区已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9.7平方米。市民游玩的地方多了,家门口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两岸尽显秀丽新颜,峡江画城徐徐展开。建州40年来,巴东不仅用项目让城市焕发新生,更是围绕“土、硒、茶、凉、绿”招引项目,努力打造着“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先行县。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