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春瓶发展历程(玉壶春瓶的起源和发展)
玉壶春瓶发展历程(玉壶春瓶的起源和发展)
玉壶春瓶北宋时创烧,因宋人诗句中的“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撇口,细颈,圆腹,圈足,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的瓶体。就瓷器类型所生产数量的比例上来说,玉壶春瓶在元代远高于其他朝代,而实际产量则以清代最多。玉壶春瓶宋时主要由北方各窑口烧制。在元代,其形制遍及南北方诸窑,并且出现八方形和器身镂雕装饰,品种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元代的玉壶春瓶,口为喇叭状,口边带有一定弧度,颈粗,腹短且肥大,圈足为直立。明清以后器形更为矮胖。
玉壶春瓶在宋代定型并大量出现,钧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均有烧制。与宋基本同时的辽金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朝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陶瓷烧造学习汉族文化,玉壶春瓶也有烧制。宋、辽、金时期玉壶春瓶的釉彩品种包括了青釉、黑釉、白釉、白地黑花、三彩等不同种类,装饰以素面为主,并有暗花、彩绘等手法。器型大致可分为五种:第一种是口微撇,颈细长,杏圆腹,颈与腹转折明显,颈与腹的比例约为1:1,圈足外撇,这一式造型特色较为鲜明,在数量上也较其它型式为少,是玉壶春瓶的初期型式之一;第二种是颈部与腹部衔接弧度缓和,颈较粗,胙较圆浑;第三种颈较瘦,与腹部衔接处起伏明显,腹呈椭圆形,第四种口外撇加大,颈很细,腹鼓圆,圈足较高,从上到下起伏明显;第五种已经与后世的玉壶春瓶极为接近了。这一时期的玉壶春瓶绝大部分是用作酒器,另有少量用作陈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