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放烟火、花炮吃汤圆、舞龙灯、舞狮子等习俗。祝您和和美美、圆圆满满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元宵(古人称夜为“宵”),民间称作“月半”。“上元”之称出自道家,道家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上元节盛况仅次于元旦(春节),而热闹欢乐则胜之,故民间称作花灯节、闹元宵,又称“过月半”。有的地方叫“过月饭”,“饭”是“半”的音讹。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高潮,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尤其是元宵灯火,更是象征光明、喜庆和吉祥,其节俗事象也独具特色,所以孝感民间流传着“年小月半大”的说法。现在元宵节有放烟火、闹花灯、

弦管千家沸此宵

花灯十里正迢迢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孝感文旅

祝您和和美美、圆圆满满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1)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元宵(古人称夜为“宵”),民间称作“月半”。“上元”之称出自道家,道家称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三元”。上元节盛况仅次于元旦(春节),而热闹欢乐则胜之,故民间称作花灯节、闹元宵,又称“过月半”。有的地方叫“过月饭”,“饭”是“半”的音讹。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高潮,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时候。尤其是元宵灯火,更是象征光明、喜庆和吉祥,其节俗事象也独具特色,所以孝感民间流传着“年小月半大”的说法。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2)

现在元宵节有放烟火、闹花灯、

吃汤圆、舞龙灯、舞狮子等习俗。

放烟火、花炮

元宵节放烟火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通通烧死,财产烧光。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有个老人家想出一个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3)

放烟火是元宵节一大风景线,明清时期极为兴盛。明张岱《陶庵梦忆》所述,已见规模宏大,花样繁多,工艺精巧。而清代紫禁城的烟火,从汪懋麟《元夜歌》亦见争奇斗艳,气势非凡。

闹花灯

有歌词说,“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个以灯为俗、流光溢彩的狂欢之夜,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闹花灯包括放灯和观灯,放灯、观灯都是上元盛事。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4)

旧时的孝感,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或天井、天窗悬挂天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有别于其他节日的最重大、最欢快的娱乐活动。灯的种类繁多,如五龙捧圣灯、三元及第灯、走马灯、虾子灯,不一而足,热闹非凡。

玩龙灯

玩龙灯又叫舞龙、龙灯舞、耍龙灯,是汉民族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舞龙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当时用于求雨。汉代画像石上已刻有戏龙的娱乐场面。舞龙与灯节、灯艺结合,龙灯就演化出来了。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5)

孝感的龙灯,身子大多用多节竹笼制成,在每节竹笼外用透明纸糊上,笼里装置蜡烛,夜间点燃。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等形形色色的艺术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太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杨店镇是著名的“龙灯之乡”。杨店龙灯,孝感称之为“杨店高龙”,已列为孝感市第二批及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6)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耍狮子、狮子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每逢元宵佳节或其他重要节庆,都要开展舞狮活动,伴以锣鼓、鞭炮,以示庆祝。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7)

舞狮的方法,一般由两人合作扮演一头大狮子,一人作狮头,一人作狮身狮尾。作狮尾的人要一只手紧紧抓住作狮头那人的腰带,以防耍狮时脱节;另一只手要将狮子的尾巴不时摆动,让狮子显露出“摇头摆尾”的动态。另有一人扮作武士。武士手拿绣球作引导,并开拳踢打,诱发狮子起舞。狮子动作力求逼真,有舔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等动作。其惟妙惟肖的程度,或令人捧腹大笑,或赞叹不已。节日的欢快显露无遗。

吟灯联、猜灯谜、赏灯诗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古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8)

孝感市(孝南区)图书馆几乎年年春节、元宵期间都要举办灯谜活动,吸引许多游人,增添浓浓的节日气氛。

吃汤圆

孝感元宵节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也称元宵,传说“元宵”本是人名。

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没想到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间,长安发生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便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想了好久,才说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普发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她的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旧时孝感还有用汤圆占卜的习俗。元宵节这天,把汤圆放在滚开的水里,如果汤圆很快裂开,即兆生女,不裂就兆生男。此日还有吃“月半粑”的习惯,“月半粑”是孝感民间久已成习的一种元宵小吃,一般用荞麦粉做成,状如馒头般大小,用小蒸笼蒸熟,吃起来有一种清香扑鼻的味道。人们常说“吃了月半粑,准备种庄稼”。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9)

请七姐

元宵之夜,孝感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

七姐在孝感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今孝感)境内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

可惜作媒的大槐树一时高兴,在祝贺时把“百年好合”说成了“百日好合”,害得董永和七姐只有百日姻缘。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后十分震怒,派遣天兵天将逼七姐回宫,午时三刻不到,定当问斩!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梭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10)

陡岗等地请七姐的风俗在人日。正月初七晚上,村中相邀的七个姑娘洗澡更衣后,在一个姑娘家聚集。在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脚盆,再用一张木桌反扣在木盆上。七个姑娘在四个桌子脚之间转圈,边转边唱:

正月正,麦苗青,请七姐,看花灯,

请来七姐下凡尘,今年是个么收成?

后来越转越快,像飞一样,就说是七姐请来了,大家再说些收稻谷、棉花、黄豆之类的乞求语。(参见“七夕”)

抬故事

每年的春节或元宵节,肖港镇金神村(古称“金神庙”)有一项特殊的、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抬故事。这里的抬故事始于宋代。金神村地势东高西低,俗称“半河半岗”,河田号称“水袋子”,岗地号称“旱包子”,下雨河田遭水灾,不下雨岗地闹旱灾,遭灾时往往伴随瘟疫流行。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缺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金神庙先民们只好把战胜灾难的希望寄托在天神身上,抬故事的风俗就是起源于他们向天神祈福的美好愿望。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11)

烧发宝,逐毛狗

清光绪《孝感县志·风土志·节序》说:

(十五日)薄暮,农烧山,烧田塍,曰“逐毛狗兔圃”。人持火入圃,曰“照地蚕”。人家炒麻豆,或爇柏枝,曰“炸蚊虫虼蚤”。自小除锣鼓,至今亦盛。无锣鼓者亦击响诸器,谚云“正月半,敲铁罐”。

烧发宝,就是各家各户用细芦柴扎成把,贴上红纸,竖在大门前点火烧燃,以祈新年内少蚊虫、虼蚤。同时,各家儿童手持木瓢,边敲边念:“正月十五敲(kāo)木瓢,虼蚤老鼠往别家跑。”

毛狗指豺狼。正月十五日早晨,家家户户提着铜锣或铁器到自家田地里,巡回敲打铜锣、铁器、木瓢、撮箕等物,称为“逐毛狗”,俗传这样做,一年内野兽就不会伤害人畜和庄稼,也没有老鼠、蚊虫、虼蚤。孝感流传着《月半歌》和《正月十五敲木瓢》的儿歌,说的就是逐毛狗的内容:

《月半歌》:

正月半,烧发宝,

炸蚊虫,炸虼蚤,

一炸炸得冇得了。

《正月十五敲木瓢》:

正月十五敲木瓢,我的老鼠往你的跑。

正月十五敲撮箕,角子票子①该我的。

正月十五敲木瓢,屋里老鼠往外跑,

炸蚊虫,炸虼蚤,一炸炸得冇得了。

正月十五敲木瓢,煍(qiū)②蚊虫,煍虼蚤,

煍得隔壁三婆一裤腰,三婆笑骂“痒的不得了”。

旧时,一些地方还要请戏班或民间艺人演唱戏剧或曲艺节目,热闹非凡。旧时孝感流传着这样两副对联:

千家春不夜,人在锦簇中,五夜星桥连月阙;

万里月连宵,春辉碧落际,六街灯火步天台。

晴空一镜悬明月,千门挂红灯,灯火连佳节;

夜市千灯照碧云,万里绽银花,花团闹元宵。

孝感元宵节有哪些地方特色(今天过月饭)(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