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掀起新的风浪歌词(又将掀起新的风浪)
又将掀起新的风浪歌词(又将掀起新的风浪)这三种力量首先是「钱少事多」的挑战。传统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主要收费方式是「以时计费」,这套制度在二十世纪后期曾成功地打造了跨国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基础。据统计,在1970年代美国律师事务所纷纷改采以时计费制后的十年内,美国前一百大企业的营收只成长了140%,而同时段美国律师业的营业额却成长了500%。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虽然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仍有增无减,但因为经济吃紧的关系,企业愿意支付法律服务的费用降低,却期望律师能提供相同、甚至更高品质的服务。因此律师业必须在业务管理及组织方面推陈出新,才能以更低的成本,产生更高品质的法律服务。RichardSusskind 在本书一开始指出,律师业正受到三种力量的冲击而有重大改变。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本书~Richard Susskind的书《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正为有企图心的年轻律师们提供了暮鼓晨钟的一盏明灯,指出突破现况的可行之道。诚如本书在一开始引
编者按:理查德·萨斯坎德预言了一个法律服务的未来世界,包括虚拟法庭、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国法律企业、放宽准入的法律市场、法律服务大宗商品化与外包、基于互联网的模拟实务训练,以及全新的工作机遇。本期法先生就来介绍一本书《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供大家思考阅读。
作为一名年轻的律师,或许你已经习惯了案源不稳定,整天为养家糊口而愁眉不展的困境,不断安慰自己:“年轻的律师就这样,过几年就好了”,或许你习惯了作为老律师的助理,整天被安排往返于案卷材料的梳理之中,却对自己的未来越来越感到陌生。总之,各种各样的年轻律师,各种各样的工作及生活状态,几乎都会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年轻律师的出路在哪里?
中国的律师行业竞争激烈,业务拓展不易。不仅许多通过考试者难以找到较好的实习机会,而青年律师入行最初的三年是普遍最艰难的时期。
小编最近发现了一本书,叫做《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法律职业的未来》,这本书写给那些有志于未来的法律人,以及所有期待着法律体制现代化的读者,为从事法律服务的职业人群提供富有远见又脚踏实地的指导。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Richard Susskind的书《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正为有企图心的年轻律师们提供了暮鼓晨钟的一盏明灯,指出突破现况的可行之道。诚如本书在一开始引用Alexander Graham Bell的话:「当一扇门阖上,另一扇门便开启;但我们常常无尽哀伤地看着关上的门,却没有看到为我们打开的那些机会。」本书所要讨论的,并非短期内就会完全实现,而是目前已在进行中、未来二、三十年势必出现的律师业新风貌,帮助有心的年轻律师们尽早认清,以抓紧时代机会、成就一番新事业。
作者是苏格兰人,在Glasgow大学完成大学部法律系学位,并在牛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主题是法与电脑,但并非一般所指的网路法律,而是指电脑科技对法律体系的影响。虽然他多次从事学术职位,但主要工作是为许多世界上最成功的专业服务团体提供策略与科技的咨询,尤其会计师界更认为他是不可替代的可靠顾问。但律师业对他的言论却有些感冒,因为他对未来的分析预测多半后来成真,他的言论很可能加速了这些趋势的发展,而这些发展却是既有主流势力所不乐见的。
RichardSusskind 在本书一开始指出,律师业正受到三种力量的冲击而有重大改变。
冲击之一:“钱少事多”这三种力量首先是「钱少事多」的挑战。传统大型律师事务所的主要收费方式是「以时计费」,这套制度在二十世纪后期曾成功地打造了跨国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基础。据统计,在1970年代美国律师事务所纷纷改采以时计费制后的十年内,美国前一百大企业的营收只成长了140%,而同时段美国律师业的营业额却成长了500%。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虽然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仍有增无减,但因为经济吃紧的关系,企业愿意支付法律服务的费用降低,却期望律师能提供相同、甚至更高品质的服务。因此律师业必须在业务管理及组织方面推陈出新,才能以更低的成本,产生更高品质的法律服务。
冲击之二:市场自由化其次是市场自由化的冲击。传统律师业的霸主是如金字塔结构的大型律师事务所,通常以合伙制的方式存在。在顶端是资深和执行业务合伙人,「只有律师才能主持律师事务所」是这套系统的核心要素。当一位受雇律师努力工作而为事务所带来收入时,此收入会分为三部分:一是用于支付这位律师的薪水,一是用于支付执行业务的成本,例如办公室的开支,而第三部分就流向合伙人的口袋。在目前的律师法制下,唯有律师可以担任合伙人,获得这第三部分的收入。2007年英国通过《The Legal Service Act of 2007》,打破此项规则,让非律师可以经营另类法律服务机构,也允许外部投资者投资法律产业获利,甚至允许非律师人士担任法律事务所的合伙人。不只在英国,澳洲也有类似的立法。由于预估这种市场自由化的改变将产生资金人力更为充裕、运作更为灵活的巨型律师服务机构,因此连世界上律师最多的美国律师业也感到威胁。主要原因是:在WTO自由贸易架构下,美国未来可能必须开放市场,让英国、澳洲的这些新型法律服务机构进入美国市场。
冲击之三:信息科技的流行Richard Susskind 提出的第三项改革趋势,是持续进步的信息科技。由英特尔、微软和苹果等公司引领的信息革命,使许多旧产业被新科技淘汰或改变,影响所及几乎使每一种产业都受冲击。例如,苹果公司的 iTune 线上音乐平台使唱片业式微,Amazon 等线上书店使传统书局纷纷倒闭,Netflix 线上流媒体迫使 Blockbuster 传统影片光碟出租业进行转型,而苹果的 iPhone 及 iPad 更一举消灭了许多传统手机大厂及重创其他电脑公司。目前的趋势之一是,穿戴式设备等科技产品将使医疗科技更普及化,使一般人能轻易获得过去只有到医疗机构才能获得的医疗诊断。那么,信息科技对法律业的影响是如何呢?
许多人对法律科技的想像,大概停留在法律判决检索、法院卷宗电子化等等。但律师、医师等专业人士与一般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信息不对等,而信息技术是擅长于平衡信息对等的技术。Richard Susskind 强调摩尔定律(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每十八个月就会提高一倍)将使电脑的人工智慧超越想像,足以和人脑相比美。正如IBM的超级电脑 Watson 在2011年公开赛中打败世界棋王,该公司希望用超级电脑搜寻海量医学论文,为医师提供最新的精确诊断知识一样,电脑也将能逐步接手许多过去由律师以手工艺方式提供的法律服务。事实上这在美、日等国已是现在进行式,例如在美国民事的证据开示(Discovery)过程中,由于常需检视巨量资料,因此已有多家软件公司者开发出e-discovery 系统,用人工智慧方式大量减少检视证据的所需的人力。人工智慧运作的法律文件系统,为使用者提供量身订作的契约条款。虚拟线上事务所,在网络上为民众提供法律服务。线上纠纷解决机制,在网络而非实体的法院为人民解决纠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型态法律服务,可说是无穷无尽。
面对这三大力量的冲击,未来的法律服务产业会是何等面貌呢?Richard Susskind 在书中作了许多分析,法律服务的内容可以拆解成许多元素,由不同的企业体来提供,而透过专案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来统整运作。在这个生态系下,法律服务不再是一对一(律师对当事人)的手工艺行业,而是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运作方式。每一种元素及多种元素的组合都可以产生一个新市场,由不同的企业体竞逐。而这样的法律服务产业不仅不会减少对律师人力的需求,反而可能创造新的需求,而使律师数量供不应求。这就是 Richard Susskind 所指的「另一扇窗」。有这样的知识技能打开这扇新窗的法律人,就可以进入新的世界,开创新的天地。
这就是本期的推荐啦,如果你是法律行业从业者,这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甚至一读再读的书。期盼读者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参与共创法律服务产业的新未来,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自己的想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