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魔棍完整(疯魔棍之圈里与)
疯魔棍完整(疯魔棍之圈里与)一个月的假期在CA,在SAN JOSE,安静而孤然,每日大多数时间是潜心于武艺的研习,对照笔记,研读古籍,很多“细节”闪现在眼前,反复揣摩,体味棍法转换之“细腻”与“精妙”,力求使其更加富有气势,更加流畅,更加符合老先生说的“那么个意思”。例如起势之“绞棍”,调整为类似于南棍中的贴身横拦棍,也就是“五十五图”中的“挟衫”,这样一是更为连贯顺畅,二是更有“连击”之气势。还有“挂耳棍”的转换,在走转中体现俞大猷所讲的“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再无往息”,加一稍微的“走转”和“横拦”则流畅许多。想来,诸多棍法与枪势之转换,无不是尽显“圈里”与“圈外”之精妙。还有疯魔棍中的“老翁耪田”,亦是十分经典的“圈里”和“圈外”枪法转换,而对于转换则是通过步法来实现,不过因为疯魔棍和劈挂还有独流通臂拳的渊源,因而在步幅上很大,而且激搅连环,所以气势非凡,凸显了戚继光所讲的棍法中的“连击、连戳”。还有一个经典的枪
老先生在传授疯魔棍的时候,总是强调其中的诸多“枪点”,说“千万不能把疯魔棍当套儿练啊”,嘱托其衣钵弟子梁师给我教棍套的时候,梁师说张爷的东西十分仔细,所以学的时候一定不能“马虎”。这也是这么多年沉迷于疯魔棍的一个原因,不仅是因为其棍法和枪法的密集转换,而是其中引人入胜和耐人寻味的“枪点”,从武艺的典籍中总能找到“融通”或“相似”之处,相合于古人的那份“神意”,也就愈发痴迷与疯魔了。
对于枪法而言,按照吴殳总结的要义,“圈里”和“圈外”是特别讲究的,而这也是古人在武艺上高度提炼的智慧,我们在《水浒传》中经常会看到有一方“卖个破绽,跳出圈外”,在武侠小说中也多有这种写法。其实,这里的“圈”就是距离,也是范围,而既然在格斗时分了左右、前后和上下,那么也就是常说的“里外”了。在八极拳中有“里门顶肘”和“外门顶肘”的技法,枪法中有“里把门”和“外把门”的变化,疯魔棍则是用“孤雁出群”和“敬德倒拉鞭”来区分“圈外”和“圈里”。
我们一起来品读程冲斗在《少林棍法阐宗》中对于“圈里”和“圈外”的注解。
或问曰:
倒拉鞭救圈里败枪,孤雁出群救圈外败枪,固矣!然亦有利于人,而不利于己。而不利于人者乎?
余曰:人己胜败,总在圈外。如单手扎圈里,彼易拿捉,以败我枪于左。我虽顺势,用倒拉鞭走出,再转身有风卷残云可救,然其步多体拗。且其棍撩上打下,犹未必能并中平枪,而概可撩可打也。若我单手扎圈外,在彼固难捉拿,纵能败我枪于右,用孤雁出群走出势,力顺,手足快,而前手接棍又便。再用扑鹌鹑单手斜劈,则随其枪之高下无有不中。较之圈里之利于人,而不利于己者,功相反也。故临敌时,惟圈外为破的。
纵然在临阵之时,有“圈里”和“圈外”之分,但根据程氏的实践与传授,还是注重“圈外”,尤其是“孤雁出群”之枪势。所以在“孤雁出群”之枪势注解中,程氏有云“圈外有败枪,孤雁出群走。回打扑鹌鹑,无论单双手”,而在疯魔棍中的“孤雁出群”,亦是完整地遵循这一枪势的转换。
还有疯魔棍中的“老翁耪田”,亦是十分经典的“圈里”和“圈外”枪法转换,而对于转换则是通过步法来实现,不过因为疯魔棍和劈挂还有独流通臂拳的渊源,因而在步幅上很大,而且激搅连环,所以气势非凡,凸显了戚继光所讲的棍法中的“连击、连戳”。还有一个经典的枪法也是神枪李书文的“左右泼劈加蛇棍”,也是“圈里”和“圈外”的枪法转换,据老先生讲,当年李书文把“蛇”读作“SHA”,也是河北的口音,这似乎和枪法中的“地蛇枪”相近。老先生传授的棍套中有:“死蛇翻活蛇”的棍法,确切地说应该属于俞大猷在《剑经》中所讲的“揭打之法”,有颇有“连击”,可谓是精妙至极。
一个月的假期在CA,在SAN JOSE,安静而孤然,每日大多数时间是潜心于武艺的研习,对照笔记,研读古籍,很多“细节”闪现在眼前,反复揣摩,体味棍法转换之“细腻”与“精妙”,力求使其更加富有气势,更加流畅,更加符合老先生说的“那么个意思”。例如起势之“绞棍”,调整为类似于南棍中的贴身横拦棍,也就是“五十五图”中的“挟衫”,这样一是更为连贯顺畅,二是更有“连击”之气势。还有“挂耳棍”的转换,在走转中体现俞大猷所讲的“如转圆石于万仞之山,再无往息”,加一稍微的“走转”和“横拦”则流畅许多。想来,诸多棍法与枪势之转换,无不是尽显“圈里”与“圈外”之精妙。
细细忖之,疯魔棍中的“吕布倒拖戟”和“敬德倒拉鞭”亦是“圈里与圈外”的转换,那么棍法中赴走转无非是里外走转之妙,上下揭打之趣。
难怪,名为“疯魔”,也着实让人“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