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院出怪事老太爷去世(大宅门大奶奶上吊轻生的罪魁祸首)
大宅院出怪事老太爷去世(大宅门大奶奶上吊轻生的罪魁祸首)对于老大的这些孝心,三房是这样评价的“要不怎么叫傻大爷呢”。特意给老太太定制了一把大敞口的夜壶,气得老太太一把将夜壶摔了个粉碎。而将她逼上绝路的,正是她的枕边人,“老好人”白大爷。电视剧中,有三个细节描写了大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特意从兰馨斋给老太太买点心。老太太不喜欢,气得他把点心交给下人,让下人拿去喂狗。
白大奶奶上吊自杀的时候,二奶奶搂着玉芬和景怡,说道:有二婶在呢。
初看《大宅门》的时候,以为这只是简单的一句安慰人的话。多年后再看,方知这是一句承诺。
白萌堂交代众人准备后事之后,说了句“今后家里的事儿就由二奶奶做主了”,只可惜,这句话,说晚了。若是大奶奶早点知道二奶奶当家了,她大概率不会选择轻生。
多年前看《大宅门》,以为大奶奶选择上吊自杀,是和白大爷夫妻情深,一人有事,一人不愿苟活。如今再看,却发现,哪是什么深情,分明是被逼上了绝路,死是解脱。
而将她逼上绝路的,正是她的枕边人,“老好人”白大爷。
电视剧中,有三个细节描写了大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 孝
特意从兰馨斋给老太太买点心。老太太不喜欢,气得他把点心交给下人,让下人拿去喂狗。
特意给老太太定制了一把大敞口的夜壶,气得老太太一把将夜壶摔了个粉碎。
对于老大的这些孝心,三房是这样评价的“要不怎么叫傻大爷呢”。
相比白老三的七窍玲珑,白大爷确实逊色许多。他不懂察言观色,只知一味孝顺,却容易进入一个孝顺过了头的死胡同。
- 善
天寒地冻,大爷看见一个老太太晕倒在路边,带回柜上免费看好了病,开了药,还给了钱,专门叫人送回了家。
马夫陈三儿,让他不要管这事儿:这事儿多了,您管不过来。可白大爷偏偏管了。
对于后来朱顺感谢时,白萌堂是这样说的:
这种事太多了,我一点也记不起来了。这是应当的,谁也不能见死不救。老大是大夫,治病救人是他的根本。
白萌堂说得云淡风轻,习以为常。可正是这样才显示出了白家世代行医的医者仁心。
- 仁
詹王府的老福晋,看病只认准白家大爷,可白家大爷被判了斩监候。詹王府的人希望偷偷把白大爷从监狱里带出来,给老福晋看病。
对于詹王府的这种无理要求,白家大爷竟然答应了。
詹王府明知道害死二格格的不是白大爷,却仍然把这个罪名扣在了白大爷头上,害得白大爷家破人亡。
可他仍不忘作为医者的根本,就是治病救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见死不救。他答应了詹王府的请求,给老福晋看了病。
可以说,白家所遭受的灾难,基本上都是源于詹王府。在这种情况下,白大爷还冒着生命危险给仇家看病,可谓真正的医者仁心。
为人子女,白大爷做到了孝悌忠信。作为医者,他也做到了真正的医者仁心。可谓上不愧对于天地,下不愧对于父母。
白家大房是真穷。穷到什么地步呢?有个扎心的一幕。
白大爷在家翻箱倒柜找银票,银票被大奶奶藏起来了。拉扯哭喊之中,吸引来了姑奶奶白雅萍和二奶奶。大奶奶对二奶奶哭诉道:
弟妹,你给评评理,老三他黑了银子,凭什么让我们给补上。瞧瞧我们家这日子过得,孩子,孩子连件新衣服都做不起。
这些年,白老三黑了公中不少银子,而白大爷为了维护兄弟和谐的假象,一直从大房往里填银子。大房穷得连孩子的一件新衣服都做不起了。
这次,白大爷竟然为了帮白老三填窟窿,要打自己的妻子。对于白大爷要“抽她”,她是这样回应的:
你打,你打,这日子没法过了,你打死我吧。家里这点银子,全叫你踢腾光了,没法活了。
这是大奶奶第一次说“没法活了”。
本是同林鸟的夫妻,丈夫却因为要维护自己的兄弟,给兄弟贴钱,不顾妻儿的死活。怎能不叫妻子寒心。
而对婚姻,真正的死心,不是源自贫穷,而是对于一眼就望到头的结局。大奶奶正是知道了,无论何时,对于白大爷而言,兄弟间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无论这种情感是真情还是假意。
对着来劝她的二奶奶,大奶奶又说了这样的话:
弟妹呀,我活不下去了。
这是大奶奶第二次说“没法活了”。
白大爷帮白老三填窟窿,不是一次,而是很多次。而这一次,竟连孩子做件新衣服都没钱了,他还想帮着贴钱。
大奶奶心里的绝望,是日复一日积累起来的。因为白大爷的拎不清,大房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白家大房活不下去了。
而对于大爷一次次罔顾原则,一次次给三房填窟窿这件事,三房是怎么回应的呢?
他们没有感恩戴德,而是笑大爷“傻”。大爷是真的傻啊。他无底线地替别人解了围,却只落了一句:你傻。
他能救生病了没人管的老太太,能买点心孝敬不缺吃喝的母亲,能把银子填黑了公中银子的白老三,却没钱给孩子做一件衣服。
而大奶奶,跟着大爷吃苦受累,一言不合还要被大爷打,长此以往,她当然会觉得生活无望,日子过不下去了。
所以,我觉得。就算大爷不被判斩监候,长期这样下去,大奶奶还是会轻生。因为她看不到生活的一点希望,满眼望去,皆是丈夫的愚孝,拎不清。
分家白萌堂把当家的钥匙交给二奶奶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头一件事,便是不许分家。
而得之大爷被判了斩监候,白老三却说:
我看老爷子是不灵了,他要是死了,咱们都一件事儿便是分家。我盼他死干什么?这一大家子怎么办?大房成了一群叫花子,二房又奸又贼。
这段话,有两个意思。
一是,为何白老三知道大房成了一群叫花子呢?因为他知道,在他贪污公中银子的那些年里,都是大爷拿钱帮他填了窟窿。
这里不得不为大爷说一声不值。他以为他在帮助兄弟,殊不知,是他亲手养成了兄弟贪得无厌的嘴脸。
二是,白老三为何坚持要分家呢?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些年公饱私囊,三房早就成了三家里面最富余的了,他可不想在家族有难的时候,往外掏钱。
所以,他急着要分家。一分家,便是各自管各自的,即使其他房头有事,他也可以坐视不管。
而大奶奶,最怕的便是分家。
她也知道,老爷子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大限将至。到时候,老爷子撒熟人寰,撇下一大家子的烂摊子,按照惯例,便是二爷当家。
而二爷性子软弱,耳根子又软,又不喜权力之争,便不会当这个家。一旦二爷不当这个家,定然是白老三当家。大奶奶知道,白老三一旦当家,白家就真的完了,她也真正没有活路了。
一旦分家,便会真正没有人管他们大房的死活了。
白老三只会有恃无恐,继续中饱私囊,直到把整个白家吃干抹净为止。
于是,在大爷被判了斩监候之后,她便毫不犹豫上吊自杀了。
殊不知,白萌堂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知道二爷当不起这个家,白老三不配当这个家,白家唯有二奶奶,当得起这个家。所以,他把家交给了二奶奶。
二奶奶和白二爷不一样,她承君之诺,便终君之事。她定然不负白老爷所托。她不似白二爷那般窝囊,更不似白三爷那般自私。
她硬是凭着一股子狠劲,对大宅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白府上下,团结一心,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光。
给玉芬找了个好归宿,把大房的孩子都养大成人,个个成材了。
我想,如果大奶奶早些时候听到白萌堂说把家交给二奶年,她或许不会选择轻生。因为好死不如赖活着,又有二奶奶当家,她至少还能看到一点希望。
可造化就是这般弄人,她刚刚闭上眼睛,白萌堂就当着她的面说要二奶奶当家。
真心觉得大奶奶死得不值啊,要是她再坚持一会,要是她心性再强点儿,或许一切就会不一样。她至少能再见一眼白大爷。
白家大奶奶的死,或许因为和白大爷夫妻情深有关,但那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她就更不该抛下稚子,而是应该将白大爷的骨肉养大成人,给白大爷一个交代。
一个人,只有真正死心了,真正无路可走了,才会抛下孩子不管不顾,一心求死。
而大奶奶这般求死,何尝不是大爷造成的。当一个男人,给你的只有失望,而没有半点希望的时候,女人的心便死了。尤其是在那个夫权大过天的时代。
白大爷就是那个“拎不清”的男人。凡事都先为别人考虑,妻子的需求总是排在最后,任何一个人都比妻子重要。
认为妻子所受的委屈是理所当然,妻子受气是天经地义的。本该和妻子站在统一战线上的,却将妻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这样的男人,轻则毁了自己的婚姻,重则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还好,在如今的世代,大多数女人不用承受大奶奶所受的苦了。因为,当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还有一个词,叫“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