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他明知老三的德性,却一次次拿出大笔银子帮对方填补贪走的窟窿。对于一个见钱眼开、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来说,一次次帮他补窟窿,不是帮他,是鼓励他继续祸害白家。原本,白大爷已能在白家生意上独当一面,但他的家却成了最穷的那一个。谁最痛苦?谁最难过?谁的心理和精神从此要开始另一种轨迹?是她的四个孩子们。白家大多数的人都以为,白大奶奶是因为白大爷被判斩监候,所以殉情先一步而去。可要知道白大奶奶过得有多苦,大概就能想到她的自尽,是带着打算和私心的,那是一次有目标的悲怆落幕。白大爷被判死罪,白大奶奶的感情寄托自然瓦解了一部分,但真正令她崩溃的,是物质的山穷水尽。

白大爷白颖圆被判了斩监候,当他还在监牢里时,白大奶奶先自尽了。

她的死,在愁云笼罩的白家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动。一声惨叫,惊动了正讨论分家的白二爷夫妇,白家的人赶去将人放上炕后,哭声四起。

白老太太边哭边说道:“孩子,你怎么就想不开啊。”白萌堂哽咽道:“这是何苦啊,这是何苦啊。”白雅萍不忍,半转过身去以绢拭泪,就连一向自私的三爷夫妇,也为此哀叹落泪。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1)

接下来就是准备后事,丧事过后,白家人要继续各自过好各自的生活,各自打好各自的算盘。而白大奶奶这个人,会存在于白家人的记忆里,然后随着岁月渐渐模糊。

谁最痛苦?谁最难过?谁的心理和精神从此要开始另一种轨迹?是她的四个孩子们。

白家大多数的人都以为,白大奶奶是因为白大爷被判斩监候,所以殉情先一步而去。可要知道白大奶奶过得有多苦,大概就能想到她的自尽,是带着打算和私心的,那是一次有目标的悲怆落幕。

穷让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白大爷被判死罪,白大奶奶的感情寄托自然瓦解了一部分,但真正令她崩溃的,是物质的山穷水尽。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2)

原本,白大爷已能在白家生意上独当一面,但他的家却成了最穷的那一个。

他明知老三的德性,却一次次拿出大笔银子帮对方填补贪走的窟窿。对于一个见钱眼开、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来说,一次次帮他补窟窿,不是帮他,是鼓励他继续祸害白家。

大奶奶被逼无奈,藏起了仅剩的银票,白大爷就翻箱倒柜找银票,要帮老三补上趁去办药贪走的一万多两银子,找不到银票誓不罢休。大奶奶坚持不拿出来,他就发怒,振振有词道:“我是大哥,出了事我不顶着谁顶着。”看大奶奶依旧不妥协,他就要作势动手。

二奶奶和白雅萍听到动静赶过去劝架,大奶奶哭着说:“弟妹呀,我活不下去了,这日子没法过了。瞧瞧我们家这日子过的,孩子连件新衣服都做不起。”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3)

大奶奶的日子过得着实苦,关键是还看不到希望。老三是个不知悔改的无底洞,而她的丈夫,面对她的眼泪和坚持,连“这是最后一次”的承诺都不敢给,因为没有最后一次,只有无数次。

然而生活再难,只要白大爷在,家中就还有进项,生活就还能维持。对大奶奶来说,白大爷被判了死罪,就意味着生活中仅存的不可缺少的那点儿希望也没了。

未来在白大奶奶的眼中,全然化成了一个“穷”字,无穷无尽的“穷”,她自认为无法靠她的力量改变的“穷”。

可孩子们还要吃饭穿衣,还要做学问见世面,怎么办?她想不到其他的办法,只有了结自己,干脆将孩子们托付给二奶奶。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4)

用性命实现的私心

大奶奶对未来彻底失去信心,并非由一朝一夕而决定,这其中有一言难尽的苦楚,也有生死抉择的残酷。

白大爷不在了,他的妻儿能不能活?自然能。如白家这样的家族,不会对亲生的子孙弃之不顾。可是,白大爷的四个孩子,很可能也仅限于吃饱穿暖而已。

如果大奶奶还在,能真正关心她四个孩子的,只有白萌堂。可白萌堂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而白老太太对白大爷本就十分不喜,更不可能指望她能对大房的孩子上几分心。

放眼整个白家,能托付的人只有二奶奶。可大奶奶不知道如果自己还活着,这个让她唯一有依靠之感的弟妹,能对自己的四个孩子尽几分心。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5)

白家这样的家族,亲情和利益不可避免地会牢牢捆绑在一起。身为母亲,大奶奶不能只顾于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她还要为孩子们的前途考虑。

在大奶奶的考虑中,她的“生”成为了孩子们的绊脚石,她想给四个孩子们争取更充足的物质和更锦绣的前程。于是,她选择了那条本不该走的绝路。

白景琦被贵武绑架后,白萌堂提出,他出一半赎金,其他的由白家人凑。二奶奶说:“我不能叫大伙儿出银子,还是我们自个儿想办法,我觉着绑票不是冲着银子来的,是趁咱家之危,想给咱们点儿颜色瞧瞧。就算是把银子送去了,这孩子他未必也能领回来。”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6)

这时,大奶奶仔细地打开一个白色帕子,拿出一张银票放在了桌上。在二奶奶表示不叫大家出银子的情况下,大奶奶没有看任何人的表态,先其他人一步为赎回白景琦出钱出力。

那张银票,应该是大房所有的家底。大奶奶能如此仗义,既有想帮二房渡过难关的义气成分,也有凭此事为孩子们铺路的用意。

那个时候,白大爷还未被判斩监候,可作为他的妻子,面对所剩无几的这个家,她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当最坏的结果摆在眼前的时候,这个听上去风光,实际一直在白家过着苦日子的女人,带着牵挂决然地结束了生命。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7)

生与死的抉择

如果,大奶奶提前知道二奶奶会当家,如果她提前知道二奶奶会将南记的四股分给大房,她一定不会寻短见。

可是没有如果,她甚至没有勇气再等一等,等等看生活的轨迹会走向哪里,等等看命运会不会出现转机。她更没有勇气换种活法,像白二奶奶那样,靠自己一点点得到公公白萌堂的赏识,靠自己换得白家上下的服气,更靠自己挣来白家的前程。

白大奶奶是懦弱的,某种意义上是不负责任的。她没有白二奶奶的见识和胆子,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拿着银票一次次去为弟弟补窟窿,看着孩子们身上的旧衣服,她只能默默心痛。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8)

所以白大奶奶本身就是一个生活的妥协者,没有了丈夫,她无法想象该如何扛起一个家徒四壁的家,该如何扛起孩子们的未来。

最终,她坚持了一贯的妥协,向预想中艰难的未来妥协。

可别人再好,哪能和亲妈一样呢?四个孩子失去了父母双亲,情感无所依傍,余下的生活只会在孤独中小心翼翼地过活,只是想想,就已经明白“寄人篱下”是什么滋味。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9)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白大奶奶这一走,苦不到其他人,真正可怜的只有她的孩子们。

这四个孩子,生在声名远播的白家,只因有个因愚孝给纨绔三叔填银子的爹,导致了他们在富裕的大家族里过着清贫的日子。

结果,亲爹不幸获死罪,亲娘被贫穷吓到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只能尽力盘算着将他们托付给白二奶奶后,便撒手而去了。

孩子们恍然间就成了孤儿,想来他们应当记起了母亲生前的交代,所以哭喊着拥住了二婶。

大宅门老爷去世前知道儿子没死(大奶奶自尽可不是为白大爷殉情)(10)

白大奶奶的死可以让人理解,可她未到绝路,却自寻绝路,这实在无法令人折服。

人这一生,好不好都得自己走,累不累得自己承受,没人扶的时候,要自己站直,没人帮的时候,要自己努力。越是难熬,越要撑过去,努力追求和抱憾终生,勇气和怯懦的一念之争,命运的走向已是翻天覆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