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九张机回眸(九张机从头到底)

九张机回眸(九张机从头到底)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心难整,脉脉乱如丝。三张机,吴蚕巳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娃宫女,要换舞时衣。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顰眉。回梭织染垂莲子,盘花易绾,愁

名篇欣赏《九张机》无名氏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

言语,不肯放人归。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

归去,只恐被花知。


三张机,吴蚕巳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轻绡催趁,馆

娃宫女,要换舞时衣。


四张机,咿哑声里暗顰眉。回梭织染垂莲子,盘花易绾,愁

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

憔悴,只恁寄相思。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晌,闲窗

影里,独自看多时。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

离恨,何计再相随?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


最初接触《九张机》,还是在读书时代。因为喜爱武侠小说,在读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时,知道了《九张机》。


那是金大侠描写老顽童周伯通和瑛姑之间的感情时,用到了《九张机》当中的“四张机”:


“四张机,

鸳鸯织就欲双飞。

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 ,

晓寒深处 ,

相对浴红衣 。”


当时一读之下,只感觉满口余香,缠绵悱恻。 爱不释手。后来搜集了很久,收藏了几篇。大多没有出处,无从考证。


今日在找《钦定词谱》的时候,又想起来这件事。翻出《全宋词》,找到了这篇。诵读体会之余,试作解析。

《九张机》为词调名。是用同一词调集联成篇的“组词”。“《九张机》者才子之新调 凭戛玉之清歌,写掷梭之春怨。”(曾隨《乐府雅词》)


它源出于民歌。是文人在熟习民歌的基础上,创制出来的一种新词调。现今仅存两篇,俱为无名氏之作,本篇是其中之一。


全篇自一张机至九张机,共有九首词组成,故名《九张机》。另一篇则前有“口号”,有“放队词”,共十一首。


《九张机》都是用来抒写思妇之“春怨”的,本篇抒写的即是一位纯情织女对情郎的相思之情。根据主人公感情变化的线索来看,全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面两首。第三首承上启下,后面六首为第二部分。


第一首,明媚迷人的春光中,纯情织女新着春装去采桑。外面的风光无限好,“风晴日暖”、“桃花枝上,啼莺言语”。寥寥几句,构勒出一幅动静协和、色彩宜人的春景美图。置身于如此诱人的美景中,织女又见到了自己意中的人儿。难怪她要乐而忘归了。


第二首,情调陡转。描写织女与意中人儿离别时的凄婉情景。情郎立马驻足,久久不愿离去,深长的情思尽在不言中。情郎是如此,纯情的织女恋情则更深、更浓。但情窦初开,羞于倾诉内心的深情蜜意。只是轻轻一回首,送去一个浅浅的笑,踏着芳径转身离去。


即便是这样,还唯恐被花知晓了自己的心意。平淡的几句,把一个初恋女子娇羞的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当然,织女那浅浅的“回头一笑”,多少也透露着些许织女离别时无可奈何的哀愁之情。


虽然她的笑也许是甜甜的,而那是做给别人看的,内心肯定充满着缠绵而凄婉的情感。这两首由采桑写到与情郎的离别,是全篇的开头,为第二部分抒发相思之情作了必要的交待。


第三首,为转承之词。由织女情郎相别转而写到织锦。为第二部分的抒情提供了手段和场景。织锦女在馆娃宫女要换舞衣的催逼下,开始了紧张的织锦劳作。


这一描写虽不是本篇的主旨,但多少也折射了些当时的社会背景,丰富了词作的内容。“吴蚕已老燕雏飞”、“东风宴罢长洲苑”两句。是紧扣第一部分,借景烘托织女与情人别离后的寂寞弧独之情。


第四首至全篇结束,是本篇的抒情主体。作者将织女置于紧张的织锦场景之中,选取了织垂莲子、沈郎诗双蝴蝶、鸳鸯、回文诗、双花双叶双枝等,具有象征比喻意义的典型场景,从不同角度展示织女微妙的心理变化。


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作者采用融情于物的手法。让织女在劳作过程中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与情人离别后,痛苦而复杂的心情,抒发其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这种间接的抒情方式,更为含蓄深沉,读来凄婉动人,回味无穷。

九张机回眸(九张机从头到底)(1)


全篇九首词一气贯之,“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这“丝”便是“思”,是织女对情人凄婉入骨相思的情丝。为了淋滴尽致地抒发这种感情,使词作具有深切感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


首先,词人注重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词人对于初恋女子的心态,把握得十分老到。尤其善于揣摸其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如第一首。明明是织锦女痴迷于大好的春光,和意中人儿留连忘返,却偏要说是“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把一个怀春女子差言真情、顾左右而言他的心理,描写得淋滴尽致。


第二首恋人别离。织女那欲诉还罢,未恐心事被花知晓的矛盾、而又复杂的差怯心理,第七首从织就鸳鸯,未恐被人轻裁开,想到自己与恋人“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的凄苦心境,都描写得细腻而真切。

九张机回眸(九张机从头到底)(2)


出众的心理描写,使得这篇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大为增强。


其次,作者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情,融情于物。使得全篇的抒情既含蓄而又不失生动,既通俗易解而又不失之肤浅。


九首词的开头都提到织机,这是借物起兴的手法。它不仅把织锦女丰富细腻的心理变化,与紧张的织锦劳作连结在了一起,还为抒情创造了一个便利的氛围。


虽然词人采用的兴体和喻体并不是单一的、是多种多样的。如第四首,在咿哑的织机声里,织女暗锁双眉,穿梭织成垂莲子。咿哑的噪杂声象征并烘托了织女离别情人后烦乱的心境。


它与“暗颦眉”是相一致的。垂莲子,则是作者巧妙地利用“莲”与“怜”的谐音关系,寄托了织女对心上人的爱怜思慕之情。


接着作者又以“盘花易绾”来反衬“愁心难整”。进一步描写织女烦乱的心境。最后近处取喻,直接点出织女的心境是“脉脉如乱丝”。


这首词从起兴到环境的烘托,到比喻的运用,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动声色,漫不经心。却又是如此的有声有色、自然妥贴。其他如第二首、第三首、第七首等也无不如此。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 妙合无垠。”(王夫之《姜斋诗话》)。看来《九张机》的作者是确得其妙的。


再者,这组词的语言也颇具特色。因其源出于民歌,所以它显然保留了浓郁的民歌特色。整篇语言通俗晓畅,除了“沈郎诗”、“中心一句”等似为用典外。其它语句,即令是今天,一般人也能一读便懂。


全篇语言看似平淡、通俗,但于平淡通俗之中,却显现出清新、且极富生活气息。这充分反映了词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能。另外,这组词采用低回深婉、往复迭唱的形式,造成一种节奏分明的韵律美。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


正因为词作者的这番苦心,才使得这篇作品把织女与情人离别后的愁苦之情,抒写得如此缠绵婉丽,扣人心魄。令读者与词中女主人公同悲苦,同感伤。这是一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优美乐章。


章章寄恨,句句言情。

怨歌之匹,千年绝调。

注:长洲苑:吴王的宫苑。

绾:回。

厌厌:同“恹恹”。

九张机回眸(九张机从头到底)(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