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但毕竟你情我愿在前(波兰问题),各怀鬼胎在后(灭了波兰才有进攻苏联/防备德国进攻的问题),所以苏德两国还是在1939年迅速接触,签署了震惊世界几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包含一份秘密附加协议,其中包括:1、苏德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以立陶宛北界为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属苏联,立陶宛属德国。2、波兰领土沿纳鲁河、维斯瓦河和圣河分成两个势力范围,是否要维持波兰独立,取决于进一步的事态发展。3、苏联对东南欧的萨拉比亚感兴趣,而德国对这些地区完全没有政治兴趣。4、缔约双方对附加协议书严格保密。上面是苏德两国你情我愿的部分。但你情我愿之下,实则也是各怀鬼胎。对于德国来说,希特勒在1918年一战结束时曾认为法国是德国的死敌,德国要拓展生存空间必须向西扩张。而几年之后的1926年,他开始认为法德两国应该保持和平,“停止德国人无止境的南迁西走,将目光转移,盯住东方的土地”。换句话说,苏联才是德

作者:小新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

今天是2021年6月22日,80年前的今天,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行动的闪击作战,苏德战争爆发。从长远来看,这场战争牵制了德军大量精锐兵力,使之陷入了无尽的消耗战,间接导致了德军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国战场的失利,并进而输掉了整个二战。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德军会在80年前的今天突然发动对苏战争也存在些许的意外,毕竟此时距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还不到三年,距离苏德两国瓜分波兰还不足两年。那么当时看似处在蜜月期的苏德两国为何会“光速离婚”呢?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2)

以二战前后的国际形势来看,决定两个国家会走向联合还是战争的,除了现实的利益以外,意识形态也是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而苏德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还是颇有些相似的。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纳粹德国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在早期确实算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变种,其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上的诸多做法是相似的,比如希特勒就经常说自己是个无产阶级,还论证过“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劣根性。而戈培尔(小黄)很早时则声称过要把希特勒这个混进工人党内部的小资产阶级分子开除出党。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强调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而苏联信奉的马列主义则强调世界革命的概念,即工人阶级必须团结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工人阶级进行斗争。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3)

虽然两者有所相似,但纳粹党对共产党的态度绝对算不上友好。首先,德国共产党是纳粹党的政敌,是1933年纳粹党上台时德国的第三大党,坚决反对纳粹党强推的《解除人民与国家苦难法》——这是一部将国家权力直接交给希特勒的法律。其次,出于宗教原因,犹太人是相当热衷于共产主义的(现在的以色列就有很多非常接近共产主义的自治社区,马克思、托洛茨基等共产主义理论家也是犹太人),加之纳粹的思想领袖罗森堡一直在炮制“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谣言。因此在纳粹党眼里,反共其实就是反犹。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4)

为此,德日两国还在1936年缔结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来这一协定成为了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在现实利益面前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也相当灵活,并不把反共产国际直接等同于反苏。日本曾经多次要求将《反共产国际协定》彻底变为德日两国的反苏同盟,但德国一直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这甚至导致了德日两国的疏远。因为希特勒的下一个扩张目标是波兰,而为了吞并波兰,德国必须稳住苏联。后来英法于1939年3月宣布保证波兰独立后,德国更是需要同苏联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5)

在苏联方面,斯大林的外交政策也与列宁有相当大的不同。列宁时期,不管是出于“弃车保帅”的斗争需要,还是确实想要减少世界上的压迫(列宁的司法人民委员的说法),列宁对于被沙俄吞并的民族的独立要求还是相当宽容的(比如同意芬兰资本主义政府从俄国独立这件事)。而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则相当有侵略性。比如1939年苏联就曾出于“扩展列宁格勒西部缓冲区”的考虑,挑起事端对芬兰实施了侵略。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6)

而在芬兰之后,斯大林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同样在1918年从俄国独立出去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这三国在一战结束前曾短暂被德国纳入势力范围,居住在此的德裔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战结束后,三国又在西方协约国的主导下获得完全的独立。因此德国和西方列强都认为波罗的海三国应该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至少不应被苏联纳入其势力范围。而苏联不可能因为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同时与德国和西方列强为敌,只能选择拉一个打一个。而在波罗的海三国问题上,英法两国的态度相当坚决,这使得苏联也更倾向于先同德国合作。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7)

上面是苏德两国你情我愿的部分。但你情我愿之下,实则也是各怀鬼胎。对于德国来说,希特勒在1918年一战结束时曾认为法国是德国的死敌,德国要拓展生存空间必须向西扩张。而几年之后的1926年,他开始认为法德两国应该保持和平,“停止德国人无止境的南迁西走,将目光转移,盯住东方的土地”。换句话说,苏联才是德国最终的目标。而对于斯大林来说,无论是发动冬季战争还是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势力范围,最终防备的还是德国。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8)

但毕竟你情我愿在前(波兰问题),各怀鬼胎在后(灭了波兰才有进攻苏联/防备德国进攻的问题),所以苏德两国还是在1939年迅速接触,签署了震惊世界几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包含一份秘密附加协议,其中包括:1、苏德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以立陶宛北界为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属苏联,立陶宛属德国。2、波兰领土沿纳鲁河、维斯瓦河和圣河分成两个势力范围,是否要维持波兰独立,取决于进一步的事态发展。3、苏联对东南欧的萨拉比亚感兴趣,而德国对这些地区完全没有政治兴趣。4、缔约双方对附加协议书严格保密。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9)

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几乎同步的,还有苏德两国的经济互助协定。类似的协定共有3份,第一份签订于1939年8月19日。稍早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另外两份则分别签订于1940年2月11日和1941年1月10日。根据1940年2月的协定,苏联承诺向德国提供价值5亿帝国马克的饲料、石油、棉花、铬和铂金,这些货物占苏联出口总额的52%。作为回报,德国将向苏联提供工业制成品和军事装备。在1940年一年,德国在苏联进口了74%的磷酸盐、67%的石棉、64%的铬铁矿、55%的锰矿、和34%的原油。这些苏联物资有利的帮助德国挺过了英国早期的海上封锁。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0)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仅一周后,德国在9月1日悍然入侵波兰。根据秘密协定,苏联应配合德国出兵波兰,对波兰进行瓜分。但最初几天,苏联始终保持中立,这使得希特勒感到非常紧张。9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要求斯大林“取回秘密协定中规定的战利品”,而苏联方面的回应是,他们仍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只有当德军占领华沙后,苏军才能“支持德军的行动”。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苏联不愿意做“侵略波兰”的“出头鸟”,而只愿意在波兰彻底覆灭后接管“曾经属于波兰的无主之地”。也正是因为当时留的这手。后来,当波兰、乌克兰的政治人物指责苏联与德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普京才能反驳称:苏军进入波兰时,波兰已经亡国,而苏联的行动挽救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尤其是在波兰的犹太人。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1)

当然,斯大林也不止留了这一手。毕竟波兰是被法德保证独立的国家,入侵波兰后英法有充足的理由对苏宣战。因此,英法两国对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将决定苏联是否要“跟一波”。而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并没有发动进攻,而是在西线搞“静坐战”。这令斯大林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即使苏军进入波兰,英法也不敢对苏宣战,树敌与众。因此,9月17日,波兰政府流亡英国后,苏军便迫不及待的进入了波兰东部。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2)

1939年9月28日,苏德两国又签署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正式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该条约还包含第二份秘密协定,在这份协定中,德国放弃了第一份秘密协定中在立陶宛的势力范围,将其送给了苏联。此后,德国于1940年5月以风卷残云之势发动了对法国和低地三国的攻势,而苏联则在1940年6月开始挑起事端,入侵并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至此,苏德两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卓有成效且各自收益巨大的合作。两国进行第三次合作也几乎已经板上钉钉。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3)

1940年11月,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抵达柏林开始与德国进行深化合作的谈判。这次谈判在历史上被称为“苏德轴心谈判”,即苏联有意加入轴心国称为第四轴心。由于担心苏联势力西扩对德国造成压力,尤其担心苏联将德国视力范围内的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纳入势力范围。德国方面建议苏联停止向西扩张,把目光聚焦在南方,去进攻中东。而苏联方面开始则表示,苏联更加关心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欧洲问题,也关心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命运。此外苏联还希望瑞典、芬兰保持中立,希望德国撤出芬兰。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4)

双方看似大相径庭的草案在经历了最初的激烈辩论后,居然神奇的达成了一致。苏联方面先是放弃了对保加利亚的过度索求,后来又在11月25日有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起草了一份四国瓜分世界的庞大协定草案。该草案的开头写到“苏联准备接受四国政治和经济互助条约草案”。在这份草案中,苏联对德国做出了巨大的让步。该草案的秘密协定共有5条:1、德军撤离芬兰来换取苏联继续向德国出口镍矿和木材,以及苏联对芬兰的和平保证。2、苏联将与保加利亚签署互助协议,保加利亚允许苏联建立军事基地,苏联允许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3、苏联将向巴库和巴统以南扩张,不再触及德国在欧洲和土耳其的利益。4、日本放弃对库页岛北部石油和煤炭的特殊权利,苏联给予日本一定的补偿。5、苏联和保加利亚的互助条约是政治需要。此外,苏联还承诺,一旦签署协议,苏联将在1941年5月11日前,向德国交付250万吨粮食,而非之前规定的100万吨。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5)

这5点秘密协定确认苏联放弃了除在保加利亚以外的欧洲和土耳其扩张势力范围的努力,而听从了希特勒的建议向中东扩张。对此,德国驻苏联大使施努尔喜出望外,他在接到草案后立即向柏林发电称“鉴于这里谈判的现状,莫洛托夫今天的声明必须被视为苏联政府表现出善意的惊人表现”。但苏联对保加利亚的态度还是触动了希特勒的底线(他认为苏联在保加利亚建立军事基地就是要图谋整个巴尔干),对于苏联如此巨大的让步,希特勒表现的十分冷淡。希特勒向他的幕僚说“斯大林的要求越来越高……是一个冷血的敲诈者……德国的胜利已经让他们无法忍受”因此“必须让苏联跪下”。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6)

由于德国拒绝回应苏联的提议草案同时在1941年3月,强行无视苏联的需求将保加利亚拉进轴心国,苏德两国的友好关系几近破裂。此时德军在西欧的胜利以及亲德的西班牙弗朗哥政府已经让希特勒有理由相信,苏联不过是另一个法国而已。他公开表示“只要对着门来一下子,(苏联)整个腐烂的结构就会崩塌”(Sie müssen nur die Tür einschlagen dann wird die ganze verrottete Struktur zusammenbrechen)。随后,在希特勒的坚持下,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对苏联的入侵。

东线苏德兵力对比(校场80年前的今天)(17)

今天,很多人在讨论苏联是否应当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身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责任。而对此进行盖棺定论早已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但无可否认的是,苏联作为二战中伤亡最惨重的国家,百折不挠的在东线牵制了德军大量精锐兵力,有利的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世界其他战场上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当80年前的今天,德国军队进入苏联领土的那一刻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倒向了正义的一方。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