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恒东公路建设(祁连山下轻骑兵)
甘肃恒东公路建设(祁连山下轻骑兵)鏖战三昼夜 再次刷新“恒通速度”安全生产观摩交流感受千年记忆,欣赏人间仙境,祁连山越来越受追捧。美中不足的是,其东段缺少快速通道,多年来困扰民生的物流转运难、经济成本高的难题随着武仙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得以解决,特别是目前恒通路桥武仙一标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进入了收尾阶段。武威至仙米寺(甘青界)公路既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G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甘肃省省道网规划中S55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将打通武威南北大通道,在内蒙古、甘肃、青海之间形成一条快速通道,对促进物资文化交流和共同繁荣等意义重大。安全教育实训基地
□ 于瑞钦 罗发育
巍巍祁连,绵延千里,悠悠丝路,贯通古今。
祁连山,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冰川、雪峰、草原、湖泊、丹霞地貌……各种美景在这里会集,就像一条色彩绚烂的大丝带,飞舞在西北的大地上,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祁连山,一个承载了诸多历史记忆的地方。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匈奴游牧民族的驻牧地。两千多年来,祁连山见证了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也见证了牛羊群集,商旅纵横。
感受千年记忆,欣赏人间仙境,祁连山越来越受追捧。美中不足的是,其东段缺少快速通道,多年来困扰民生的物流转运难、经济成本高的难题随着武仙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得以解决,特别是目前恒通路桥武仙一标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进入了收尾阶段。
武威至仙米寺(甘青界)公路既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G569曼德拉至大通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甘肃省省道网规划中S55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将打通武威南北大通道,在内蒙古、甘肃、青海之间形成一条快速通道,对促进物资文化交流和共同繁荣等意义重大。
安全教育实训基地
安全生产观摩交流
鏖战三昼夜 再次刷新“恒通速度”
一个团队是否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关键就看它是否能打硬仗、打胜仗。
今年5月7日,G569线武威至仙米寺段工程WXTJ-1合同段武威西枢纽互通立交上跨钢箱梁吊装作业顺利完工。
“这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重大施工节点目标,项目部全体员工三班倒,连续24小时作业,鏖战三个昼夜。”武仙一标项目经理李生奎说,这次钢箱梁吊装,要横跨G30连霍高速,不仅施工难度大,而且施工时G30连霍高速要暂时封闭,所有的车辆要绕行,社会影响力大,关注度高,必须用最短的时间安全顺利完成。
为做好此次钢箱梁吊装施工,项目部自2022年10月就开始着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评审工作,邀请监理及相关专家反复优化施工方案,完成对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全覆盖,做足了施工前准备工作。在施工期间,项目部严控质量、进度、安全等各项指标,及时完成各项管理措施落地闭合。经过大家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地大干苦干,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施工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G30连霍高速交通运输的影响,也再次展现了“恒通速度”。
“武仙一标项目自开工以来就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李生奎说,受疫情影响,项目进场迟,且地处高寒地段,有效工期短,施工任务重。加之项目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西营河水源保护地,环保要求很高,施工过程中必须谨小慎微。此外,原材料运输距离远,当地的碎石含泥量较大,不符合项目标准,所以要从金昌等外地采购;施工正好赶上疫情,而武威的疫情防控措施非常严格,好不容易联系到的原材料进不来。
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项目团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施工周期和工程成本,不断优化和改进施工策略和方案,确保安全、环保和社会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
针对疫情期间的原材料进场,项目部反复和当地政府、疫情防控部门沟通,最终创新性地制定了一个方案:有运料车来时,项目部工作人员依次完成高速路口接人、卸料、送还等全过程,保证运料车司机全程不下车,高标准实现了当时精准化防疫要求。
为把疫情影响的工期抢回来,项目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在项目办大力支持和统筹协调下开展冬季施工。施工前,精心策划制定冬季施工专项方案,从人员、设备、现场管理等各方面严抓严管,对设备、材料进行全方位检测。施工时在拌合站配备专用热水锅炉,料仓设置地暖加热,保障了出场混凝土质量;针对现浇梁施工,采取阻燃岩棉全覆盖升温措施,确保了消防安全和施工质量;在墩柱施工时采用蒸汽养生等措施,确保了各项参数符合规范要求。在全体参建人员“战疫情、斗严寒”的大干苦干下,最终抢回受疫情影响的工期,如期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其实,武仙一标面临的困难不仅这些。项目区地处西营河畔,沿线大范围存在涉河施工,多处工作面位于祁连山易滑坡区域,防洪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必须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因此,项目部成立防洪防汛应急救援小组,制定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全体人员切实把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运行。而且,项目部负责人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汛期,一听到气象部门发布雨讯或看到天气不好,就立即到每个工区逐一排查隐患。即使晚上收到雨讯,也要带着手电筒沿河走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未雨绸缪,方能临危不惧。2022年8月2日晚,武仙一标所在区域突降大雨,施工现场积水严重,项目部班子第一时间赶往施工现场,迅速摸清了汛期水位和天气预报情况,并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进行指挥抢险工作。各工区按照既定的夏季防汛部署安排,迅速反应,齐心协力,积极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开展积水引流、便道修缮、电力检修等抢险排查工作。经过连夜抢险,终于消除了险情,未发生任何伤害事件和财产损失。
尽管困难重重,但项目部没有放松要求、降低标准,坚持抢险减灾与恢复生产两手抓、疫情防控与封闭施工统筹推进,施工进度不减,工程质量不降。
今年7月1日,随着最后一片箱梁吊装完成,武仙一标主体工程全部完成,进入收尾阶段,比预期时间整整提前了三个月!
岗位技能大比武
安全应急救援演练
一人一棵树,让生态之路的底色更靓
绿色环保,从来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点点滴滴上,体现在细节上。
今年4月30日,武仙一标联合监理部开展了一次垃圾清理活动。项目部党员率先带头,大家手拿垃圾袋、垃圾夹、簸箕等清洁工具对办公区、生活区以及施工作业面的建筑垃圾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项目生产生活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这是武仙一标营造文明施工环境,创建绿色文明工地的一次小小的实践。其实在施工过程中,在生活中,这样的实践随处可见。
在武仙一标项目部办公区,在各场区及施工区域边上,处处都能看到景观松树。这些树不是原来就有的,也不是施工图纸里要求的,而是武仙一标人自己种的。
“在项目前期策划时,项目班子就提出,环保从我做起,要学习八步沙‘六老汉’精神、‘八棵树精神’及‘蚂蚁森林’成功经验,在施工扰动区域实行绿化植树,争取实现‘一人一棵树’。”项目总工张延寿说。这一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回应,结果种植区域扩大到了项目部办公区和各场区,大家都希望十年以后再来时自己种植的小苗已长成参天大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项目经理李生奎说:“武仙项目地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西营河水源保护地,施工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有义务守住生态文明底线。”
基于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以打造文明工地、绿色公路为目标,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做到施工中最小限度地破坏和最大程度地恢复,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同步共赢。
为具体落实环境保护要求,项目部划定了施工边界,及时维护警示立柱等设施,将施工区域限制在红线范围以内,严禁机械车辆及施工人员进行界外活动,减少和杜绝对非施工区域的地面扰动;在拌合站场站加装环境检测仪,环境检测仪检测内容包含PM2.5、PM10、噪音、风力、风速等八项内容,对拌合站场站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参考;拌合站加装雾化除尘设备,保证拌合过程中不污染空气;设置砂石分离机、三级沉淀池,对罐车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做到废水零排放;混凝土罐车使用防尾料泄漏装置,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漏料;项目部、各施工点、生活区对生产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委托有资质、正规单位集中处理;为防止施工现场发电机漏油造成环境污染,在各工点发电机处下铺多层土工布,并定期进行更换,减少了环境污染。
汛期沿河巡查
夜间跨线作业
不流动的“流动红旗”,生动诠释“恒通工匠”精神
前不久,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2022年甘肃省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平安工地建设和示范单位考核情况的通报》,由恒通路桥承建的武仙一标荣获“2022年度平安工地省级示范合同段”荣誉称号,这是对武仙一标安全工作标准化、创新化管理成果的认可与激励。
事实上,项目开工以来,武仙一标获奖无数:2022年度武仙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的劳动竞赛中连续十六期(共十六期)表现优异,并获得经济奖励;武仙一标项目经理部被业主评为“2022年度优秀项目经理部”;2022年连续三个季度项目综合评比第一名,被业主授予优秀合同段“流动红旗”单位,并给予经济奖励……
“‘流动红旗’基本上在我们这里常住了,不流动了。”武仙一标项目部质检负责人宋义涛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项目团队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倒排工期的辛劳付出,也是全体参建人员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努力拼搏的最终结果,也再次向社会各界展示了恒通人的工匠精神。
自进场以来,项目部严控现场质量、安全、进度、环水保和文明施工等各项指标,并以“品质工程”为标准,以产值任务为主线,不断夯实基础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创新施工工艺,充分调动广大参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线,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实现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材料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对原材料、交通产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对进场地材、水泥等每车必检,严禁不合格产品进仓、入库。尤其是针对周边碎石含泥量普遍超标问题,进场了一台洗料机进行了二次冲洗,保障了原材料质量。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命。武仙一标自进场以来,始终秉承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建立起“人人学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项目部施工建设的“智慧安全实训基地”采取“互联网 体验式”的场景化培训,使安全教育模式再上“新台阶”;箱梁预制场采用航空安全插座,极大降低了用电安全风险等。
科学技术是提高工程品质、加快施工进度的重要手段,也是项目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项目部积极引进“四新”技术,广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桩基打孔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技术,进尺快、成孔质量好;桩基环切施工中桩头破除采用PE管 环切技术,整体凿除效果好,避免了对桩头预留部分的破坏,提高了成品质量;引进超声波成孔质量检测仪使桩基成孔检测实现智能化;在墩柱施工中采用蒸汽 喷淋的方式进行养生,确保了混凝土养生质量。同时,项目部还以技术比武为载体,多次举办岗位技能比武竞赛,通过以赛带训的形式,促进了项目员工技能的提高,激发项目参建各工种学技术、钻业务、精技能的热情,将项目建设推向了新高潮。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武仙一标项目当前主体已成、正值收尾,下一步,全体参建人员将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在学习上下苦功、在执行上铆足劲、在效能上见真章,以过硬本领、优良作风、扎实成效,做好最后的冲刺,续写武仙项目建设的绚丽篇章。
武威西枢纽互通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