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了作文(瞧瞧这位包粽能手)
包粽了作文(瞧瞧这位包粽能手)除此之外,黄阿姨还连续多年受邀去书院镇文化中心教授制作粽子的方法,并帮着村里包粽子送给辖区内90岁以上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酒香不怕巷子深,黄阿姨好手艺自然吸引了不少邻居慕名前来,每到端午前夕,邀请她帮忙制粽的邻居不少于30人,每年至少要消耗五六百斤的糯米,最多时一天就包上了600多个粽子。难能可贵的是黄阿姨却从不收取邻居半分费用,“左邻右里的,一点点忙也不算什么,退休在家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黄阿姨腼腆地说,就这样,她义务帮着制粽也已有了5个年头。 这种特别的包粽法是怎么学来的?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阿姨看到邻居制粽却不用绳捆,出于好奇心的黄阿姨便在一旁细细观察了起来,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形成独特的“黄氏包棕法”,如今这手法早已了然于心。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今年65岁的黄阿姨,退休在家。17岁的她就跟着父母学起了包粽子手艺,近50年的岁月让她成了一名包粽能手,多
又到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粽香味。在浦东新区书院镇中久村,有个“穿针引叶”不用线的包粽能手黄维华,手法娴熟,30多秒一个粽子便已呈现在眼前。
图说:浦东新区书院镇包粽能手黄维华 “穿针引叶”不用线,金丹摄。(下同)
来到黄维华家,只见黄阿姨正悠然地包着棕子,有的老邻居还慕名而来学“绝技”。黄阿姨是小区远近闻名的包粽能手,不仅速度快,而且包法特别。只见她拿起3片粽叶排开,窝成圆锥状,用勺子舀一勺糯米垫底,放入蛋黄、肉块,然后盖上一层糯米,窝成三角形,之后取来一片棕叶缠住粽子。最后,黄阿姨拿出一根10多厘米的细长银针,穿过粽身,像穿针引线一样,将粽叶的尾部穿入针孔里,带到对面,一只粽子便制作完成了。
“这是新式包法,比起传统的三角粽,它少了绳线捆扎,但却可把糯米扎得更加紧实,下锅烹煮时也不易出现粽叶破散,糯米掉落的情况。”黄阿姨边比划着边介绍。
这种特别的包粽法是怎么学来的?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阿姨看到邻居制粽却不用绳捆,出于好奇心的黄阿姨便在一旁细细观察了起来,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形成独特的“黄氏包棕法”,如今这手法早已了然于心。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今年65岁的黄阿姨,退休在家。17岁的她就跟着父母学起了包粽子手艺,近50年的岁月让她成了一名包粽能手,多少糯米配多少调料,黄阿姨总能精确掌握,咸淡适中,从不失了水准。除了传统做法,黄阿姨在馅料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糯米里掺进松子,可让粽子愈发粽香四溢,咸粽里放入草头干、蛋黄、肥瘦相间的肉块等多种食材,让粽子糯而不腻,甜味粽子除了红枣馅,还有葡萄干馅、蜜枣馅、豆沙馅等种类,黄阿姨笑着说:“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比起我们小时候,这粽子的包法也花式繁多,圆的、扁的、四角的、三角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黄阿姨好手艺自然吸引了不少邻居慕名前来,每到端午前夕,邀请她帮忙制粽的邻居不少于30人,每年至少要消耗五六百斤的糯米,最多时一天就包上了600多个粽子。难能可贵的是黄阿姨却从不收取邻居半分费用,“左邻右里的,一点点忙也不算什么,退休在家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黄阿姨腼腆地说,就这样,她义务帮着制粽也已有了5个年头。
除此之外,黄阿姨还连续多年受邀去书院镇文化中心教授制作粽子的方法,并帮着村里包粽子送给辖区内90岁以上老人,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