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寻找20年前在福建打工的曾小艳(当年在华县的刘晓艳找到了)

寻找20年前在福建打工的曾小艳(当年在华县的刘晓艳找到了)前一段时间,大荔新成立的一个微信群,都是大荔的以及方圆的写作高手。恰好里面有华县的写作达人刘文涛老师,他经常写渭河南岸的事情,所以我这个渭河北岸的发烧友就联系了他,在他经常发文的华州之家公众号上又结交了其他文友,这就出现了前面的在《华州文史荟萃》今日头条号中转发文章的情况。联系上学生刘晓艳之后,她说是高中班主任郭老师无意中看到了此文转发给她,她立刻就在评论处留言自己的联系方式。找到学生的那一刻,觉得比倪萍主持的《在这里》寻人节目还要激动。学生刘晓艳说毕业以后就到了新疆,在一所数千人的学校从教一直至今,国家各项建设包括教育资源大力倾斜新疆,环境条件非常优越,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外出参加培训都过得非常充实,很有意义,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三次去过北京交换学习。随后刘晓艳又给我提供了其他几个同学的联系方式,孩子们知道我以后都特别兴奋,当年的学习委员刘娟已经从深圳苦学经验回来,在西安创业经营俄语翻译工作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踏破铁鞋终找见

——纪录片一样的寻人经历

作者: 王成

2019年1月16日,星期三,晴天。早上,同一办公室的室友郝老师说,今日头条上有你寻人的一篇文章。我既高兴又惊奇。因为我于2018年1月28日曾在今日头条上发布过《刘晓艳,你在哪里,老师在找你》这篇文章 只是一直杳无音讯。没想到近日又被头条号《华州文史荟萃》在今日头条上转载了,再次感谢媒体。感谢无数好人众志成城的联手努力。功夫不负苦心人,今天中午意外收到了在广东工作的一位华县朋友的消息,他让我联系头条号《华州文史荟萃》小编,说有我寻的学生的消息。

寻找20年前在福建打工的曾小艳(当年在华县的刘晓艳找到了)(1)

回溯到1999年4月,我当时在陕西省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学习英语教育专业,大学三年的最后一学期,我们一行十几人在渭南市华县赤水逸夫初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仅有三十天的实习生活让我和这个班的学生建立了深刻的友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个当初的初二二班的学生们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此后我收到了大家集体联名写来的生日祝福信件,收到了学习干事刘娟、学生刘晓艳等多位同学关于参加全国初中生英语能力竞赛获奖及在各科目学习情况的来信汇报,倍感欣慰。2000年9月,这个班的一些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县咸林中学,三年的高中生活使得这些孩子们因为忙碌很少和我联系。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刘晓艳针对爱国演讲稿的撰写方法请教过我,她在高中三年一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一直很好学。在文科方面特别有潜力的学生刘晓艳,在高二大刀阔斧的选择了理科挑战难度很大,不畏艰难,一路开投拓并于2003年7月,顺利就读商洛学院物理系,然而在大学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担任商洛学院校刊《丹江文学》的主编。学习委员刘娟也非常擅长文科,又有家学渊源,很执着的她也于2003年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们在美好的年华里奋斗的节奏令我倍感骄傲自豪。

从1999年到2019年,即将二十年了。有人准备组织二十载同学聚会。作为他们的梦想起步见证人,二十年再没有亲自当面见到过。其中有多少岁月的改观的确令人怀念和遐想。因为这是我的教育历程的开始,所以经常回顾,时常记忆起她们。这次联系到大家后,她们说也曾多次联系过我,但都没有结果。实际上在刚工作的那些年,我的工作调动过几次。先是在八鱼初级中学,然后是官池镇初级中学,以后又是大荔菁华实验初中,加之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在陕西师范大学英语专升本学习了三年,所以在二十年一路前行的岁月里,和学生们没有了联系。但依然时长脑海里经常浮现着实习教育生涯中一幕幕。逸夫初级中学以至旁边的遇仙桥都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寻找20年前在福建打工的曾小艳(当年在华县的刘晓艳找到了)(2)

2018年9月,我在距离华县赤水仅一河之隔(渭河)的一所学校支教,望着河的那一边又再次想起那一班诚恳奋进朴实聪颖的得意门生们。2018年元月终于有了时间,就顺手写了一篇寻人文章。发表在微大荔上,尽管在大荔辐射范围很大,但两三个月后无果。在此期间,我得过无数好心人的帮助:在支教学校大荔县张家初中,省级师德模范优秀教师办公室主任张正海老师委托他华县的朋友找过;优秀班主任美丽热心的李绒老师,也让在华县教育局工作的同学打听过;我的英语课代表李瑞歌的姑姑家在华县,也四处打听;在张家教育组高福兴老师的帮助下,老家在华县杏林的井小宁老师也多方打听;韦林镇有个我教过的学生叫薛婷,她在瑞泉中学上高一,我们拜托她让她所在的班级老家在华县的学生在朋友圈互相转发,依然没有消息。最后甚至以普通游客身份加入华县群,也还是只字未获。一系列努力后,寻人无果只能暂时停止。

寻找20年前在福建打工的曾小艳(当年在华县的刘晓艳找到了)(3)

刘晓艳近照

前一段时间,大荔新成立的一个微信群,都是大荔的以及方圆的写作高手。恰好里面有华县的写作达人刘文涛老师,他经常写渭河南岸的事情,所以我这个渭河北岸的发烧友就联系了他,在他经常发文的华州之家公众号上又结交了其他文友,这就出现了前面的在《华州文史荟萃》今日头条号中转发文章的情况。联系上学生刘晓艳之后,她说是高中班主任郭老师无意中看到了此文转发给她,她立刻就在评论处留言自己的联系方式。找到学生的那一刻,觉得比倪萍主持的《在这里》寻人节目还要激动。学生刘晓艳说毕业以后就到了新疆,在一所数千人的学校从教一直至今,国家各项建设包括教育资源大力倾斜新疆,环境条件非常优越,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外出参加培训都过得非常充实,很有意义,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三次去过北京交换学习。随后刘晓艳又给我提供了其他几个同学的联系方式,孩子们知道我以后都特别兴奋,当年的学习委员刘娟已经从深圳苦学经验回来,在西安创业经营俄语翻译工作室,已经是风生水起。打开她的朋友圈都是满满的俄语文章,尽管里面的意思不是很明白但我都将一部分内容转发给朋友和学生了,在扩大眼界,积累见识,陶冶情操的同时算是一种对他人的“炫耀”吧!当年班上的好几位小画家都有了大画室或者设计室了。

至此,漫漫寻人的故事落下帷幕,这是老师2019年收到的最好礼物。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踏破铁鞋终找见,我的莘莘学子们,老师为你们而自豪!有梦想就永远有出路。那些暂时没有出现在文章里面的1999年7月前在华县逸夫初级中学八二班的学生们,每一个学生,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地方,都知道当年我们曾听你们高唱《祝你一路顺风》,曾引吭高歌着英语歌曲Sailing (《远航》) ,那个无比美好的年代!

作者介绍: 王成,陕西师范大学英语本科。中国共产党党员。大荔县教研室英语学科质量提升小组核心成员。同州网特邀编辑。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陕西省外国专家局特邀英语演讲嘉宾。中国渭南“丝绸之路,美丽大荔”国际马拉松市级优秀(翻译)志愿者。市级优秀旅游接待单位黄河宾馆英文解说词专职翻译。

原文来源: 同州网

原文作者:王 成

编辑整理:华州文史荟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