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徐大纬指着苍老残破的厚重仪门说,如今仪门上的字样和石雕早已风化,难以辨认。而同在老城厢的书隐楼与此相距不远,其仪门至今清晰完好,由此判断,“延陵世第”建造的年代应该不会晚于已有250多年的书隐楼。如果65号和73号最初真是一家,为何一座是建造拥有巨大仪门的绞圈房,一座却是不见仪门、但有后天井的石库门?最耐人寻味的是一墙之隔的73号,是一幢一正两厢的标准石库门宅子,并有石库门特有的后天井,绞圈房就不会有。徐大纬兴奋地说,这就是一个能证明石库门从绞圈房脱胎而来的“活化石”。在此居住了数十年的老居民说,65号和73号原来是一家,不像现在已变成“72家房客”。徐大纬这次发现“延陵世第”隐藏在此,也证明了原南市区房地产管理局的调查记载不虚,即“上海老城厢内现存的房龄在百年以上的住宅有5.3万平方米,有明、清代的官僚、士绅和富商宅第……”图说:73号门口 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摄诸多谜团待研究

在上海老城厢内老西门附近的北孔家弄内,近日发现了两座分别由江南民居绞圈房和石库门连成一体的老建筑——“延陵世第”。昨天下午(1月31日),石库门研究专家徐大纬在上海市科技协会、市建筑学会举办的“上海城市发展与建筑演变”论坛上呼吁,我们面对拆迁应“刀下留情”,以保护这一承载着上海石库门建筑演变历史的“活化石”……

证明石库门身世

“延陵世第”这两座老建筑即为北孔家弄65号和73号。记者随同年过七旬的老专家徐大纬进行实地踏访,发现两座建筑南北相邻,连成一体。从65号客堂间的中轴线往南看,有一厚重苍老的巨大仪门高悬墙上。仪门厚达近一米半,杂草丛生。这一仪门已被砖墙封堵,不然可直通73号。在这仪门背墙上,“延陵世第”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1)

图说:65号门口 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摄

最耐人寻味的是一墙之隔的73号,是一幢一正两厢的标准石库门宅子,并有石库门特有的后天井,绞圈房就不会有。徐大纬兴奋地说,这就是一个能证明石库门从绞圈房脱胎而来的“活化石”。在此居住了数十年的老居民说,65号和73号原来是一家,不像现在已变成“72家房客”。徐大纬这次发现“延陵世第”隐藏在此,也证明了原南市区房地产管理局的调查记载不虚,即“上海老城厢内现存的房龄在百年以上的住宅有5.3万平方米,有明、清代的官僚、士绅和富商宅第……”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2)

图说:73号门口 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摄

诸多谜团待研究

如果65号和73号最初真是一家,为何一座是建造拥有巨大仪门的绞圈房,一座却是不见仪门、但有后天井的石库门?

徐大纬指着苍老残破的厚重仪门说,如今仪门上的字样和石雕早已风化,难以辨认。而同在老城厢的书隐楼与此相距不远,其仪门至今清晰完好,由此判断,“延陵世第”建造的年代应该不会晚于已有250多年的书隐楼。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3)

图说:书隐楼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摄

据记者现场观察,“延陵世第”这两座老建筑与孔家弄内其它大片的石库门在建造风格上有着明显不同。其它石库门都是南北门进出,唯独“延陵世第”是在西侧墙体开出了侧门进出,并把原先南北通向的仪门给封堵了。对此,徐大纬说,65号和73号侧门和窗口外都有巴洛克风格的花纹,这是1910年水泥引进上海后才有可能出现的。这说明,“延陵世第”在经历很多年后,又进行过风格统一的大装修,使其外立面完全相同,并撤除了西厢房部分房间用以开门。这一点,原西厢房留下的木门臼、西侧门外巴洛克花纹等均可佐证。由此,仪门也就渐渐失去进出功能以至最后被封堵。仪门是绞圈房的鲜明特征,上海石库门因成片开发又土地紧张,厚重巨大的仪门就在这一进程中渐渐消逝了。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4)

图说:厚重苍老的仪门 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摄

正在拍摄10集大型纪录片《石库门》的总导演项先尧说,石库门是上海城市的名片,两年多来,他拍摄了数以百计条石库门弄堂,这种既有绞圈房、又见石库门的老建筑在上海十分罕见,它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也留下了历史之谜。比如,“延陵世第”究竟是何时迁居来沪?他们为何会在65号和73号两幢建筑之间留下了不同,这一建筑中的异同又透露出哪些信息?它们对于上海石库门的意义是什么?他建议,在弄清这些谜团、价值之前,“延陵世第”这座老建筑应先予保护,再好好研究。(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河北青龙发现铁瓦乌龙殿遗址始末(石库门演变发现)(5)

图说:65号绞圈房 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摄

【马上评】留住石库门历史文脉

上海正在进行对石库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研究,对于像“延陵世第”这类有价值的老建筑应慎之又慎。它对于上海的石库门究竟具有什么意义?这确实有待专家来认证和解析,不能现在一拆了之,未来悔之莫及。

近年来,上海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转变,加大了对历史风貌的保护力度,体现了对传承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的重视。石库门研究专家徐大纬指出,对于“延陵世第”这样的“活化石”拆一个就少一个,如果没有“活化石”,石库门就会找不到母亲了。

“母子相连”的“延陵世第”掩隐在一片破旧的石库门中,它的一些秘密至今未解。虽然它未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也不是一座优秀历史建筑,但它仍然承载着石库门某些重要的历史文脉,不能任其成为一条文物保护的“漏网之鱼”。前不久,浦东新区高行镇的曹家老宅在市民的呼吁声中停止了拆迁,希望这次的专家呼吁也能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俞亮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