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无用发明,更像一场思想实验。“这都可以”“牛”“妙啊”等,常出现在手工耿的发明视频的弹幕里。这类作品有个统称,叫“无用发明”。日本发明家川上贤司对“珍道具”的定义——那些貌似解决了问题,但似乎又制造了更多麻烦的东西——也适用于“无用发明”的概念范畴。这一想法在萌芽阶段,就被手工耿的爸爸和弟弟掐死了,“不行不行,不可能做到”。手工耿偏不信,他折腾了至少一周时间,靠着从废旧物品回收站淘来的一堆东西,研究了很久零件组装,再到怎么旋转、怎么连接,居然做出了能“横着走”的概念车。不过,如果想进一步验证实用性,比如这辆概念车好不好开、能开多久等,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1)

文 舒少环

无用发明,或许是那根帮助我们逃离世界的稻草。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2)

前段时间,手工耿要发明一辆既能直着开,又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的概念车。/Unsplash

前不久,短视频博主手工耿要发明一辆概念车。按他的想法,这辆车不光能直着开,还能像螃蟹那样横着走。

这一想法在萌芽阶段,就被手工耿的爸爸和弟弟掐死了,“不行不行,不可能做到”。

手工耿偏不信,他折腾了至少一周时间,靠着从废旧物品回收站淘来的一堆东西,研究了很久零件组装,再到怎么旋转、怎么连接,居然做出了能“横着走”的概念车。

不过,如果想进一步验证实用性,比如这辆概念车好不好开、能开多久等,就不那么容易了。

这类作品有个统称,叫“无用发明”。日本发明家川上贤司对“珍道具”的定义——那些貌似解决了问题,但似乎又制造了更多麻烦的东西——也适用于“无用发明”的概念范畴。

无用发明,更像一场思想实验。“这都可以”“牛”“妙啊”等,常出现在手工耿的发明视频的弹幕里。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3)

“没有工具与理性,就没有人类如今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2001太空漫游》早就告诉过我们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剧照

与无用发明恰好相反的,是强调实用的工具。“自从史前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几百万年后,人类终于飞向了天空”——电影《2001太空漫游》巧妙地表达了没有工具与理性,就没有人类如今高度的物质文明。

人类对工具与理性有多迷恋,就会觉得无用发明有多废柴和匪夷所思,但同时也赋予无用发明极其惊人的传播能量。以手工耿为例,他的B站粉丝人数突破了540万,快手平台的粉丝接近470万人,而抖音平台的粉丝也超过了500万人。

只不过,大众是否因此对无用发明更宽容了?还是把它们当成一个个笑料呢?

无用发明的游戏精神

手工耿近期的快乐源泉,来自一件叫“自制懒人洗碗餐桌”的发明。

视频里,手工耿吃完饭后两手一摊,眼看着这个洗碗餐桌默默把碗洗了,又把碗送归原处。视频外,他为自己因此学会用“继电器”(一种电控制器件)做发明而兴奋不已。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4)

手工耿的快乐在于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去实践一些没被别人发现的创意。/电影《摩登时代》剧照

手工耿爱挖掘生活物品的另一面,从早期把菜刀改成“菜刀手机壳”,到嫌平时洗头麻烦,就做了一边倒立健身、一边洗头漂干的“倒立洗头机”;再到后来,手工耿还玩起了卫生间机器人、可体验飞行感觉的翅膀、横着走的概念车等,越玩越“野”。

“电视上那些高科技的东西,我感觉离我很远。我喜欢用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去实践一些没被别人发现的创意。”手工耿说。

创作发明,对手工耿来说,就像一个“打怪升级”的进阶之路。

他的几乎所有发明,都能看到不锈钢或螺母的身影。他用螺母做圣诞树,用不锈钢做起了口罩、背包,甚至还有宝宝穿裤机、全自动护肤机器等,对不锈钢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

接受《每日人物》采访时,手工耿概括不锈钢的特质,“沉稳、不张扬、有质感,关键是它不会生锈”,这些特质暗合了手工耿对美好品质的期待。螺母的可塑性高,在手工耿的手中,它们变成了“积木”,可以拼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5)

手工耿在微博视频中介绍自己用不锈钢做纸飞机的过程。/微博@手工耿

手工耿在十几岁时就做了电焊工,但在以往的工作中,他接触不锈钢的机会少之又少。等到开始做发明时,他就做了一双不锈钢拖鞋。

一开始创作发明,手工耿是奔着“创业”去的。没想到,创业失败了,这些发明视频却意外走红了。之后,手工耿就撒开手创作起来了。

创作无用发明,更像玩一场游戏。“游戏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我们乐观向上地做着一件自己擅长并享受的事情。”简·麦戈尼格尔在《游戏改变世界》里写道。

另一边,在手工耿发明视频的弹幕里,网友大多是在撒欢儿看热闹,“耿哥出品,必属废品”“要是有用,我就打差评”,等等。

手工耿的所有发明视频里,均包含了详细的制作过程。而实际的制作过程,要更加严苛与漫长,通常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手工耿曾为了一个不锈钢拳包只能一秒打出两拳、没法打四拳,而差点中断了自己的发明生涯。

每一个发明视频的最后,手工耿都会亲自进行演示与解说。一开始“匪夷所思”的创意,经过“漫长”的“发酵”,到这里终于成型,网友的期待值拉到满格。

“好像很有用,要给差评了!”“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等,这时的弹幕,隔屏都能感到网友的雀跃。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6)

“我先笑为敬”“竟然有图纸,爷青结”,在点火启动式火箭电脑机箱的制作视频弹幕中,网友们这样写道。/Bilibili@手工耿

但“反转”很快就来了,比如在演示一个用咳嗽与人体感应来控制燃气火的“咳反应功夫灶”时,没等一道菜烧完,手工耿就累趴下了。这时,弹幕里的情绪,才会到达最高潮。网友们极尽各种词汇,表达自己快要被笑断气。原因很简单,“居然还会有人折腾这么一大圈,做出这么件没啥用处的发明?!”,“既然早知没有用,为什么要这么认真?!”。

短视频时代,这些无用发明带来的快乐得到了“病毒式传播”。这种快乐不分年龄、不分身份,甚至不分国界。

早在短视频时代之前,珍道具就被称作“令人微笑的艺术品”。根据珍道具出版的日文书籍,被翻译成了英语、法语、中文、德语和西班牙语等,令全球读者着迷。

无用发明的体内,流淌着一种游戏精神。“对一个游戏而言,胜利往往终结乐趣,而失败维持乐趣。只要我们的失败有趣,我们就会继续尝试。”简·麦戈尼格尔继续在《游戏改变世界》中写道。游戏精神,并不看中成败,而是看中其他,比如个人的创造力。

另一位日本的短视频博主“无用发明家麻里菜”,做了200多件无用发明后,出版了一本新书,书里总结了71种创作无用发明的思考方式。

麻里菜举了书中的一个例子来介绍刺激五官的思考方式。比如,大部分闹钟刺激的是你的听觉与视觉,但如果从刺激嗅觉与触觉出发来思考呢?她本人因此就发明了一款“味增汤”闹钟,让你早上闻到香香的味增汤,很幸福地醒过来。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7)

麻里菜从闹钟对感官的影响方面考虑,设计出了“味噌汤”闹钟。/Unsplash

川上贤司在公开报道中表示,现代社会,往往通过生产一个个新物品来让生活变得简单,久而久之,人的创造力反而被束缚住了。“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只需释放出我们的想象力”,无用发明的一大希望就是让人们恢复这种能力。

关乎人心的无用发明

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压力,一直是麻里菜发明的灵感来源。“感受到压力时,我会抱着‘如果有这样的东西就好了’的想象来创作。”

比如,据公开报道,单身了二十多年的她,就创作了“仿真男友”系列的发明。“仿真男友”的脸,是按她的偶像福士苍汰来画的。

在“仿真男友”系列的发明中,麻里菜让“仿真男友”对自己展开了壁咚、摸头杀与捏脸,还为自己提供了晨吻叫醒服务、陪唱到天明服务等。

生活中,遇到让人生气的上司或吵死人的邻居时,麻里菜不是那种能直接向对方抱怨或对抗的人。借着内心的不满,她发明了“对抗很吵的邻居的机器”“一盆花开出中指”等装置。

麻里菜还长了一张厌世脸,这一点可从她所有的发明视频中看出。但日常中,她却对不会假笑的自己感到自卑。于是,她就发明了让自己假笑的“自制微笑机器”。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8)

在日常中,麻里菜因为自己不会假笑而感到自卑,因此发明了“自制假笑机器”。/Unsplash

“走路丰胸机”,则源自麻里菜对自己“胸小”的自卑。而麻里菜的另一代表作——“自动击掌机”,来自很多日本民众在聚会时,与别人击掌的尴尬。

摊开麻里菜用来记录发明点子的笔记本,基本也都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她还会公开收集网友们的烦恼,从中获得发明灵感。

德国哲学家霍克海默表示,“工具理性消解了人的生存价值,甚至导致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奴役”。无用发明却将重心放回到个体身上,直面个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压力。

创作无用发明,对麻里菜来说像一种“精神胜利法”。“动手将那些难以言语的、焦躁不安的、‘无用’的情绪转化为有形的东西,这个过程对我来说相当有趣。”麻里菜接受《BIOS monthly》采访时说道。

创作无用发明后,麻里菜对自我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慢慢地知道了自己的压力从哪里来,自卑又是从哪里来。

一些观看无用发明视频的观众,也产生了心态上的改变。麻里菜举例说,不少家长看完自己的发明视频后,对待自家小孩手工作品的心态,从刚开始的担心转变为了包容。他们甚至会觉得,“说不定小孩子这次的手工作品,是一个很天才的想法”。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9)

看过无用发明制作视频的观众,也开始产生心态上的转变。/Unsplash

川上贤司发明的珍道具,也对应人们在职场、减肥美妆、居家等领域遇到的压力。

比如,“职场篇”有防止在地铁上睡过站的“到站提醒横幅”等;“减肥美妆篇”包括骗自己吃的半碗饭是一碗的“障眼法饭碗”等;“居家篇”包含一边带娃一边做家务的“婴儿拖地衣”等。

透过这些令人或大笑或疑惑的无用发明,川上贤司希望人们更多地去反思。

反抗消费主义的无用发明

珍道具,自发明之初,就被川上贤司视作一种表达方式。

当时的川上贤司,是一本购物杂志的主笔,每天都要面对整个社会的“买买买”。“十四五岁的女孩,就要买路易·威登包包,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另一些上班族,常常因为买不到更多、更好的品牌商品而焦虑。

那是一个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期,整个社会沉浸在“买买买”的消费狂潮中。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10)

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川上贤司首先做出了反思,“鄙视唯物质是从的价值观,讨厌一切事物都变成了商品”。/Unsplash

“我鄙视唯物质是从的价值观,我讨厌一切事物都变成了商品。”川上贤司如此公开表示过。珍道具,被他当成一种解救措施,迫使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质疑常理思维。

珍道具也被川上贤司当成一种智力游戏。比如,他发明了自动送别丈夫出门的送别器,这一机器并不能直接解决社会问题,而是让人们去关注、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川上贤司还主导创建了国际珍道具协会,为珍道具定下十大原则。其中有两大原则:珍道具不能被真正使用,珍道具永远都不能出售。

川上贤司还把“反抗精神”植入了产品设计的细节,他对珍道具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为此在它们的形状、颜色与材质等上下了很大功夫。

川上贤司的目标是,让珍道具与商场里的商品质量一样高,甚至更高。但其与商品的唯一区别是不能出售。

珍道具在取名上非常直接,例如“洋葱眼镜”“鞋伞”与“扔垃圾桶”等。消费主义善于制造一个个听起来很美丽的“消费陷阱”,珍道具则要借此与之划清界线。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在躺平和内卷之间)(11)

消费主义善于制造一个个听起来很美丽的“消费陷阱”,珍道具则要借此与之划清界线。/Unsplash

川上贤司进一步提出“珍道具不能申请专利”的原则,他所有的发明作品无一申请专利。他认为,专利是资本的帮凶,让本应属于每一个人的东西被专利化成了私人财产。

珍道具原则还包括要有无政府主义精神,它要代表行动与思考上的自由;珍道具也是属于所有人的,不应带有偏见。

珍道具,还发展成了一项运动,在全世界均有追随者。据川上贤司公开透露,全球有近万名珍道具从业者,正是他们组成了国际珍道具协会。

珍道具还曾作为艺术品,在巴黎画廊东京宫等国际展览上展出。在欧洲,川上贤司被看成一个达达主义艺术家。

“为什么不做有用的发明呢?”

麻里菜用一个终极的思考,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在接受《秋刀鱼》杂志采访时说:“那样的世界大概会像电影《魔鬼终结者》一样,人类将被机器人操控。”

无用发明,或许是那根帮助我们逃离世界的稻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