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当代鸿篇巨制不少,狂草的鸿篇巨制自古至今均少有。选择经典内容、展厅展示,是当代书法的主流方式,表明尚才先生具有顺应时代的明智之举。而李尚才先生选择狂草、巨幅,在当下书法界具有“攻坚克难”的性质,颇有探索意义。而《驰毫逸迹(之二)——李尚才自作(集古)五体对联展集》,充分体现了尚才先生全面文化修养和多种书体的创作把控能力。李尚才先生在“二王”行草书风行之际选择狂草,挑战新的难度,表现出书体选择的敏锐视角。狂草以其形式的高度抽象性、书写的迅捷时间性和表现的高度抒情性,成为书法技术的最高难度,狂草书家历来凤毛麟角即是明证。当代展览比赛善于狂草书体者为数甚少,创作出动人气魄作品者更鲜见。艺术创作的紧迫感是李尚才先生的创变动力。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言:“60岁,这是人生的一大关口,因为,生理机能将由此进入快速衰退期60岁,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将面临着一道门槛。因为多数人会因循守旧,在靠吃老本的日子里,大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1)

李尚才先生在他步入六十岁之际推出一批狂草新作,尺幅巨大,气象开阔,风格独特,首展于石家庄市美术馆,颇具震撼力和轰动效应。两年之后,“驰毫逸迹(之二)——李尚才自作(集古)对联五体书法,焦墨山水回乡展览”将在他的家乡济南长清首展。在回归传统,重温经典的当下书法界,“二王”行草、“展览体”成为主流表现方式,致力于巨幅狂草者寥寥无几。对这位步入耳顺之年的老书家来说,敢于突破自我,勇猛精进,勇于探索狂草巨制,通过作品展现新的艺术思考力,实属难能可贵!

李尚才《驰毫逸迹(之一)》的狂草巨制代表作有《千字文》高2.6米,宽24米;《自叙帖》高2.6米,宽18米;《元好问泰山诗》高2.6米,宽5.6米。展览气魄宏大,笔墨淋漓,墨气四溢,作品充分彰显出李尚才狂草书风的个性魅力,取得了极为理想的艺术效果。《驰毫逸迹(之二)》自作(集古)五体对联作品展,统一8尺白宣规格,比两年前在石家庄美术馆展出的那批狂草、更狂、更放、更刺激了!波澜壮阔,气势逼人。站在《气开地震、声动天发》《悲歌动天地、狂草惊人心》如此巨大的一笔到底的狂草下面,不激动一回,是很难做到的。这是李尚才先生经过反复学术思考之后,为展览场地量身定做的作品。

基于学术思考确定艺术目标,进而调动各种因素完成创作,最后通过特定场地展示并检验创作成效,是这两次举动的完备过程。具体说,在花甲之后选择巨幅狂草,进入山东三山岛封闭创作,写出关于创作的回顾与思考文章,在特定展厅展览作品,发行作品集,通过不同途径征求反馈意见。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环节,成为尚才先生一个具有现代思考力的完整书法创作行为,也是这次活动在当代书法界的独特价值所在。

特别是近两年内,李尚才先生说:“作为一个书法家,到了耳顺之年,干什么都要随性,听什么都顺耳了!再写那些循规蹈矩、不疼不痒的东西,玩那些小青年热衷甚至是已经玩腻了的玩意,要么是人真老了,要么就是年轻时就没有艺术方向,而江郎才尽了。”他还认为“大字不大、狂草不狂这没有意义。”大到如乌云压顶,狂到白浪滔天,才算真狂草。因此,当今以展厅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大草艺术,就具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想象空间。

艺术创作的紧迫感是李尚才先生的创变动力。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言:“60岁,这是人生的一大关口,因为,生理机能将由此进入快速衰退期60岁,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将面临着一道门槛。因为多数人会因循守旧,在靠吃老本的日子里,大踏步倒退着慢慢走向人生的终点。”(李尚才《2012年夏三山岛创作回顾与思考》)对一些“功成名就”的名家来说,这话的确具有针对性和警醒力!这表现出李尚才先生清醒的理性意识。为此,他进一步思考了历史上进入60岁书画家的创作状态,尤其是对近现代书画家加以考察,认为书法创作对书家生理、精力、视力、气局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对精准度和敏感度的要求,要远远大于画家。

进入60岁的书家要写大草、狂草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为此,尚才先生勇敢的选择了狂草巨幅创作,这对他来说是人生和艺术创作的很大挑战。“人书俱老”几乎成为书法界信奉的主要原则之一,但是,尚才先生的有关思考,却对这一观念提出了有力质疑。这是一个关于创作的学术话题,极富现实意义。李尚才先生是具有学术思辨力的书法家,他多年来创作与学术并进,是河北省书法学术界的资深专家,曾连任三届省书协评审委员会主任、草书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即便近年以创作为主攻,也不断为学术研究摇旗呐喊,出谋划策。正是由于这一素养,也为他自己的艺术创作增加了深度和厚度。

选择狂草、巨幅、经典内容、理想展厅环境,是李尚才先生的明智之举。他的书法新变在当代创作状态中具有独特意义。笔者曾在《新中国书法60年》(与李一先生合著)中认为,中国当代书法在近30年有三变:由“狂飙突进”到“回归传统”,再到“重温经典”,大约10年一个阶段。近年来书法发展的路径是合理的,取得的进展是巨大的。但是,当代展厅文化也促生了“短平快”的弊端,产生了为人所诟病的“形式主义”。“二王”行草书取得突出进展的同时也流于“流行化”,展厅效应也形成了“拼贴组合”、色纸充斥的浮躁风气。琐碎、小气成为当代展览的弊端。高端、大气、有内涵无疑是今后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李尚才先生在“二王”行草书风行之际选择狂草,挑战新的难度,表现出书体选择的敏锐视角。狂草以其形式的高度抽象性、书写的迅捷时间性和表现的高度抒情性,成为书法技术的最高难度,狂草书家历来凤毛麟角即是明证。当代展览比赛善于狂草书体者为数甚少,创作出动人气魄作品者更鲜见。

当代鸿篇巨制不少,狂草的鸿篇巨制自古至今均少有。选择经典内容、展厅展示,是当代书法的主流方式,表明尚才先生具有顺应时代的明智之举。而李尚才先生选择狂草、巨幅,在当下书法界具有“攻坚克难”的性质,颇有探索意义。而《驰毫逸迹(之二)——李尚才自作(集古)五体对联展集》,充分体现了尚才先生全面文化修养和多种书体的创作把控能力。

而且,他的对联创作,紧紧扣住了个人的生活主体,写出了个人的生命状态和创作状态,抒发了作为一个书画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在中国书协提倡书家自撰诗文创作的当下,对一些年轻作者具有了启示意义。

李尚才先生的书风追求气势和力量,是“燕赵书风”的杰出代表。李尚才先生生于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经过刚正不阿的军营生涯,长期生活于豪侠仗义的燕赵大地。燕赵大地自古好武任侠,多慷慨悲歌之士,艺术风气也以开张大气为代表。独特的人生历程和生存环境,促成强化了尚才先生洒脱磊落的艺术风格。在他从艺40周年的研讨会上,我曾总结他的书风具有“四气”:大气、豪气、壮气、奇崛磊落之气。他的书风是其人格修养的外化,下笔爽利,行笔劲健,决不小家子气。他为人快人快语,坦诚直言,为艺也追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风,豪气自生,磊落之气自在。其创作大笔大墨,不作修饰,绝不低靡,富有壮气和阳刚之气。

李尚才先生刚刚步入创作的旺年,他学术与创作并重,勤于实践,长于思考。他目前所表现出的创作的紧迫感,时代责任感,学术思考力,都说明其创作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祝愿李尚才先生继续强化创作的学术指向性,不断创作出更多代表作!(本文作者刘宗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导;河北省书法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李尚才先生作品欣赏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2)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3)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4)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5)

李尚才书法作品(李尚才先生狂草新作的意义)(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