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是的,最终他找到了家。萨罗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养父母和女友,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随即他买了回家的机票,镜头再一转,他来到了儿时生活的房子,看到院子里的羊他更加笃定。回到住所处,他撕掉了墙上的地图,无聊之余手在划拉着笔记本,突然无意间他发现卫星地图上有他小时经常玩的山丘沟壑,又顺着线路找到了铁轨……于是他跟印度同学们说,他是被收养的,想找回家的路,同学们告诉他可以试试卫星地图搜索。在交流过后,萨罗像着了魔一样每天沉浸在寻家之路的探索和痛苦中,甚至和养父母不联系和女友分手。过了许久,女友来到他的住处告知他的养母身体抱恙,他才有点愧疚回去看望养母的状况。养母告诉萨罗,她和丈夫并非不能生育,只是想帮助更多苦难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于是收养了他和另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印度男孩。养父母的大爱感动着萨罗,他对另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印度男孩也有了包容和爱护。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影片叫《Lion》,中文名叫雄狮。影片改编自真实畅销书《漫漫寻家路》,小说作者萨罗,也就是故事的人物原型。影片开始萨罗五岁时跟着哥哥古杜去火车站打夜工,弟弟在长条椅上睡着,等醒来后周围喧嚣的人群早已褪去,夜深人静的月台上萨罗呼喊着哥哥的名字,慌忙的寻找,于是他走进了一节空车厢……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1)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2)

等再次醒来后,他已经被火车带到了另一座城市,期间他遇到了人贩子,在女人化妆不注意的时候逃跑,后来又沦为乞丐,每天靠捡破烂为生,在一次挖到一个勺子的时候,他有模有样的学着对面餐厅里一个男人喝汤的动作。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3)

好心人觉察到并带着他去派出所,但五岁的萨罗对家庭住址记忆是模糊的,于是警察叔叔又把他送去了收养所,经历了一系列惊险流浪生活后,幸运的是他被一对善良的澳大利亚夫妇收养。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4)

他们教萨罗划船、学习,给了他良好的生活环境。镜头一转二十年后,萨罗长大成人考上了墨尔本大学,并交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在一次印度同学聚会上他看到桌子上的糖耳朵后,脑海里浮现出小时候和哥哥古杜在火车站的场景。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5)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6)

于是他跟印度同学们说,他是被收养的,想找回家的路,同学们告诉他可以试试卫星地图搜索。

在交流过后,萨罗像着了魔一样每天沉浸在寻家之路的探索和痛苦中,甚至和养父母不联系和女友分手。过了许久,女友来到他的住处告知他的养母身体抱恙,他才有点愧疚回去看望养母的状况。养母告诉萨罗,她和丈夫并非不能生育,只是想帮助更多苦难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于是收养了他和另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印度男孩。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7)

养父母的大爱感动着萨罗,他对另一个有精神疾病的印度男孩也有了包容和爱护。

回到住所处,他撕掉了墙上的地图,无聊之余手在划拉着笔记本,突然无意间他发现卫星地图上有他小时经常玩的山丘沟壑,又顺着线路找到了铁轨……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8)

是的,最终他找到了家。萨罗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养父母和女友,大家都为他感到高兴。随即他买了回家的机票,镜头再一转,他来到了儿时生活的房子,看到院子里的羊他更加笃定。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9)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10)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11)

这时走过来一个大叔,问他找谁,他说我是萨罗并把小时候的照片递给大叔,大叔仔细端详一番便往前走去,萨罗也跟在后面,没过一会,一位白发妈妈走出来,看着眼前成年的萨罗,妈妈喜极而泣,在一番相认后,妈妈和妹妹抱着萨罗痛哭不已。当萨罗问哥哥古杜在哪,大叔说他和神在一起。原来,就在二十多年前,兄弟俩在火车站的那个晚上,哥哥被火车撞死了。

平复之后的萨罗给养母发了条短信,说找到了家并和家人团聚,但你们永远是我的父母永远要感恩。这让在澳洲那边的夫妇两人为之高兴和欣慰。电影快到尾声时,也是我泪目和产生共情的一幕,萨罗来到他小时候经常和哥哥玩耍的轨道上,当镜头拉回到他小时候的那一幕,哥哥古杜的身影出现,那一刻眼泪不禁的流淌出来。萨罗顺着轨道往前走着,似乎哥哥在呼喊他一起玩耍,因为轨道,他们分离二十多年,本以惊喜再见面,时间却永远停留在了儿时的记忆里,俩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让人动容同时也感到惋惜。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12)

影片最后的镜头是真实的萨罗本人带着澳洲的养母与生母相见的场景,场面倍感温馨。萨罗后来得知他的名字一直被叫错其实叫瑟罗,翻译过来是雄狮。多么好听的名字啊,犹如困兽到雄狮觉醒般,用信念、毅力和那份倔强的执着最终寻找到回家的路……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的一个新闻,就是刘德华主演的《失孤》原型郭刚堂,历经25年用顽强的意志力终于找回自己的儿子。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13)

都是因为亲情苦苦找寻,看似故事走向不同,一个是走失被收养,孩子寻找大人;另一个则是被人贩子拐卖,大人寻找孩子。但其中所映射出的社会性议题是一样的,让观众产生共鸣和讨论。比如印度的儿童拐卖和儿童性交易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尽管在影片里没有刻意去阐述只是点到为止。

《失孤》中郭刚堂最终没有失孤,但天总是不能随人愿,他的儿子郭振却选择留在所谓的“养父母”(买家)身边尽孝,而郭刚堂也说遵从孩子的意愿找到就好。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到不了的彼岸(只要心中有信念)(14)

新闻一出也让网友们感到惋惜和遗憾,不同的声音扑面而来,有人说郭振不孝顺居然认贼作父,枉为教师。另一类人替郭振着想,说虽然“养父母”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了他,但是没有打骂过并且一直培养他上了大学并考上了当地的教编,而两位姐姐也为他在当地买了房和车。至少这样的恩情和付出也是不可磨灭的,于情于理是要感恩。

两边各有说辞都有道理,在我看来,郭振从小生活的环境以及社交圈子都是在后来的这个家庭当中形成,而他又是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他的亲父虽然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尽显父爱之伟大,但是他们毕竟二十多年没有生活在一起,只是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而已。

中国人从小受儒家思想颇深,忠孝一体、家国情怀的中华传统优良基因是深深扎根到我们骨子里的。郭振和“养父母”的这种情感连接是微妙且复杂的,难道只有把他的“养父母”亲手送进监狱回到亲父身边才算是孝吗?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他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太片面且幼稚。

我个人比较尊重郭爸爸的选择,这样才能维持两边关系长期发展下去的可能。认谁为父已然对于郭家来说不重要了,但是我们是不是要更加深思一下事情本质的社会性问题?

郭振的“养父母”本有两个女儿,后又买个儿子回家,说是养儿防老也好传宗接代也罢,这种重男轻女的意识形态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让女人沦为生育工具,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地区思想里还沉淀着这些陋习。同时我们痛恨那些拐卖儿童的人贩子,他们破碎原有家庭的安宁有的甚至家破人亡苦不堪言,公安机关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要更加严惩这些坏人。最后补充一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愿天下孩子们都有完整幸福的家。

(注:本内容属于原创,未经许可严禁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