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的王子复仇记(哈里的王子复仇记)
哈里的王子复仇记(哈里的王子复仇记)这一段有它的关键性:除了点出“备用”的主题,还对父亲查尔斯的不忠和冷酷无情作绘形绘声的影射。如此影射与指控无异,却非建基于事实,而是道听途说(传闻、据说、有人说)。查尔斯的不忠证据确凿,已写入史册;但他有否做过上述事情属事实的范畴,须符合事实查核(fact-checking)的标准。我二十岁第一次听到这个传闻,我出生那天,据说爸爸这样告诉妈咪,好极了,你给了我一个继承人和一个后备,我的任务完成。这想必是笑话,但有人说爸爸抛下这娱乐性十足的话后不久,就走了去见他的女朋友。有时说笑话就是讲真话,的确如此。《备用》的内容有多可信?书的第15页有这样一段文字:I was twenty the first time I heard the story of what Pa allegedly said to Mummy the day of my birth: Wonderful ! Now you
哈里王子与他的自传《备胎》(2023年1月出版)。 (CFP/图)
“什么都看出有问题”(see bad in everything)的评论天后马尔科姆 (Janet Malcolm)认为,人物传记的惊世骇俗、越轨违规本质(transgressive nature),是它能够得到读书人欢心的真正原因。这不无道理,但英国哈里王子(Prince Harry)的自传提醒我们,人物传记的“编造本质”(make-up nature),也是它与生俱来的求生手段。
“好兄弟,勤算账”,哈里写回忆录《备用》(又译《备胎》,英文 “Spare”),是要跟哥哥威廉和其他皇室成员算账。更重要的,这是不折不扣、彻头彻尾的“career move”。所谓“career move”,指个人为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所作的举动或选择。哈里与妻子梅根脱离英国皇室后,急于证明两件事:一、他是反叛有因(a rebel with a cause);二、在揭露英国皇室以及上流社会的伪善这场战争中,他接过母亲黛安娜的火炬,是真正的“torch bearer”。写回忆录,对建立他王子以外的个人品牌,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的动机如此不纯,读者无法不对书的内容采取“不可尽信”的态度,英文的说法是“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洋人认为要以毒攻毒,用“一粒盐”对付“加盐加醋”)。这其实也是常识。传记在分类上属非小说(non-fiction)的纪实文学,但隐恶扬善、宽己严人是不变的人性。难怪回忆录往往验证了加拿大作家麦当劳(Ann-Marie MacDonald)那句妙语:回忆是故事的别名(Memory is another name for story)。至于名人传记,特别是未经授权(unauthorized)的名人传记,致力发掘的通常不是事实和真相,而是私隐和丑闻,以满足大众的窥视癖和仇富心理。难怪小说家詹姆斯(Henry James)说,名人传记是小人物对大人物的报复(Biography is the revenge of the small people against the big guys)。
《备用》的内容有多可信?书的第15页有这样一段文字:
I was twenty the first time I heard the story of what Pa allegedly said to Mummy the day of my birth: Wonderful ! Now you've given me an Heir and a Spare. My work is done. A joke. Presumably. On the other hand minutes after delivering this bit of high comedy Pa was said to have gone off to meet with his girlfriend. So many a true word spoken in jest.
以下是我的中译:
我二十岁第一次听到这个传闻,我出生那天,据说爸爸这样告诉妈咪,好极了,你给了我一个继承人和一个后备,我的任务完成。这想必是笑话,但有人说爸爸抛下这娱乐性十足的话后不久,就走了去见他的女朋友。有时说笑话就是讲真话,的确如此。
这一段有它的关键性:除了点出“备用”的主题,还对父亲查尔斯的不忠和冷酷无情作绘形绘声的影射。如此影射与指控无异,却非建基于事实,而是道听途说(传闻、据说、有人说)。查尔斯的不忠证据确凿,已写入史册;但他有否做过上述事情属事实的范畴,须符合事实查核(fact-checking)的标准。
很明显,哈里写此书不是要陈述事实或澄清是非,而是要算旧账。的确,如果只能用一字形容《备用》,那个字必然是“vindictive ”(怀恨在心)。哈里比哥哥威廉迟出生,这是他的“原罪”(original sin)。他没有犯错,却终生要为这原罪付出代价。何时出生是运气,也可说是天意。换言之,对哈里不公道,甚至对不起哈里的,是上天,是全世界。于是,哈里把自己看成“永远的受害者” (the eternal victim)。这个身份比他的王子身份更重要,亦令他的种种离轨行为(deviance)就算不可宽恕也情有可原。
除了梅根,几乎没有人在哈里的笔下毫发无损。
继母卡美拉先是“情妇” (the other woman),后来是想象中的“邪恶后母” (evil stepmother)。哥哥威廉整天对他“阴沉着脸、怒目而视”,更狠毒的描述是“他的头发稀疏得惊人,与妈咪的相似逐渐消失”。即使是最深爱的妈咪黛安娜,他也忍不住揶揄:她的名言是“我的婚姻是三人行”。但她的算术有点不济,没有把自己的两个孩子计算在内。
不过,他最痛恨的还是记者和狗仔队,或者准确一点说,是英国的记者和狗仔队。他形容他们是“一群栖身在报界的笨蛋、怪人、喽啰和虐待狂”(a dreadful mob of dweebs and crones and cut-rate criminals and clinically diagnosable sadists along Fleet Street)。
但传媒是把双刃剑,可以把你斩至遍体鳞伤,也可以助你开山劈石,甚至开天辟地。哈里与梅根在美国闯出新天地,不是多得温弗瑞(Oprah Winfrey)、《60分钟时事杂志》和网飞(Netflix)等媒体的推波助澜和鼎力相助吗?当然,美英两地的传媒文化有异,而哈里的崇美显而易见。比方说,他找了个美国人为他代笔做影子写手(ghostwriter)。
这个美国人叫默林格(J.R. Moehringer),并非无名小辈,是曾获普利策奖的小说家。《备用》的层次高于一般名人传记,间或有文学的深度,默林格居功至伟。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书封套上简介(blurb)的文笔与内文就一清二楚。简介用上“真爱”(true love)、“像电影一样的爱情故事”(cinematic romance)、“童话般的婚礼”(fairy-tale wedding)和 “爱战胜悲哀的永恒力量”(eternal power of love over grief)一堆已失去意义的字眼和词组。但翻开书本,读到的却是一段段、一篇篇几乎没有陈腔滥调(cliché-free)的散文。令人动容的不仅是默林格状物写景的能力(descriptive prowess),还有他那来自莎士比亚的悲剧意识。
《备用》最“莎式”(Shakespearen)的一幕是穿着睡袍的查尔斯王子,深夜里把哈里和威廉唤醒,告知二人黛安娜的死讯。哈里说在他惺忪的睡眼中,查尔斯就像鬼魂一样。这一幕的灵感明显来自《哈姆雷特》(Hamlet 又译作《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虽然只出场四次(其中一次穿着睡袍),却是整部剧仅次于哈姆雷特的最重要角色。他在暗地里支配着哈姆雷特的情绪,因而也主宰了剧情的发展。在莎士比亚写给导演、演员和工作人员的舞台指示中,这个角色的名字就是“鬼魂”(ghost)。
这样的处理当然是默林格而非哈里的主意。哈里在书中自认没有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而默林格像很多写小说的人一样,是莎翁和莎剧的追随者和爱慕者。在这个意义上,默林格而非查尔斯才是《备用》的真正鬼魂。这部回忆录本应是哈里的“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但看来他这次是“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多讽刺!
在《沉默的女人:普拉斯与休斯》(The Silent Woman: Sylvia Plath and Ted Hughes)中,对传记又爱又恨的马尔科姆未杀敌一千,先自损八百。她说:将已作古之名人的秘密公之于世,谓之传记。传记作者潜入宅第,翻箱倒柜,尽敛金钱珠宝,然后扬长而去。如果传记的作者是小偷,传记的读者就是瞥伯(peeping Tom),从窥视名人的私隐秘辛中得到乐趣。至于自传的作者,根据这样的逻辑,就是暴露狂(exhibitionism)和自恋癖(narcissism)。哈里或许也是如此,但比较起来,他的商业头脑和爱钱如命(money-mindedness)显然更胜一筹。
林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