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村米粑怎么做(乡土散文做米粑)

乡村米粑怎么做(乡土散文做米粑)作者:王又陶,男,汉族,1954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函授大专学历,金融单位退休。近年尝试格律诗词创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九州诗词》会员,作品结集于《陶然吟咏》。终审:严景新春节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午饭前或晚饭后煎上一碟软糯香甜的米粑配上腊味、糖果以待客,是我们农家的标配,至今使我一想起过来的岁月就唇齿生香,回味无穷,是我记忆中永远的乡愁。而碓这一老物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碾米机和磨粉机的普及,退出我们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审阅:张成磊简评:文章详略得当,内容具体。叙事井然有序,衔接比较连贯。语言虽不优美,却颇具生活气息。首尾前后呼应,全篇结构完整。

乡村米粑怎么做(乡土散文做米粑)(1)

碓,又称碓硙,是旧时农村的老器具。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而在此之前,它可是舂米、米粉少不了的物件,至少每个自然村落必须置办一架。碓,按《新华字典》的解释为:捣米的器具,用木、石制成。而在百度上的基本释义则是:舂米的用具。在扛扞的一端安椭圆或上方下圆的石头,用脚踩另一端,使圆石起落,捣去石臼里稻谷的壳。

也许是各地习俗差异,在我的记忆中,它在我们那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里仅有一架碓,它是逢年过节捣高粱、糯米粉制米粑、高粱粑的紧俏之物!我们村的碓安放在村大堂屋后面的阶檐下,它由一块硕大的松木作杠杆,以两块尺许的石立柱为支撑,一端在十字架的圆木上用铸铁包裹,放入上阔下窄的圆形石臼中,一端悬在一尺左右的土坑上,当需要捣碎物品时,只需反复踩下土坑上的一端,使包有铸铁的一端不断起落即可。

乡村米粑怎么做(乡土散文做米粑)(2)

我们乡下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之前,家家户户就得准备做糯米或高粱粑了。首先得将糯米提前浸泡至少三、五天,糯米还得掺和约百分之二十的粳米一同浸泡,高粱则须浸泡八、十天,也须掺和粳米,量多量少自便,将浸透发泡的糯米或高粱脱水滤干后,就需要全家出动制粉了。制粉就得用碓,它并非你想何时用就能用的,你得先天了解好次日用碓的都有哪些人,免得大家凑在一起引起冲突,因为每天用碓加工者至少要用半天时间,通常则需要一整天。也就是说,每天只能供一家或至多二家使用。在确定不会与人交相重叠的情况下,这天天刚蒙蒙亮,你就得安排三人出动,抢占先机,否则至少又得推迟一天。三人中二人负责踩碓,一人负责筛粉,如此反复循环,至傍晚时分或可告一段落。

第二天,到做粑子时候,若家里人口多,最好全体上阵,你得有人捏坯、印粑、蒸粑、烧火、出锅、合粑等环节。首先你得备好印粑模具,或自取或外借,然后烧一大锅开水将米粉调和得软硬适中,再由一人将调好的米粉捏成大小均匀的圆坨,其他多人在模具中印成圆圆的粑子放入一个大簸箕中等待蒸制。制粑模具大多是花鸟虫鱼、福禄寿喜图案。耙做了足够一竹搭子时,即可将其置于早已烧开的锅上盖上锅盖蒸熟。确认熟透后,立即取出放入空间足够大的簸箕中。你也可趁热吃上几个,保管你欲罢不能。趁热你也可蘸上硃砂或红墨水在粑中心点上红点,以示喜庆。趁热还要将两块粑背贴背合作一块让其粘连,这样香糯可口的米粑或高粱粑便做好了。待其温热散尽,将其以凉水浸泡,可保你三、四个月无腐朽变质之虞。

乡村米粑怎么做(乡土散文做米粑)(3)

春节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午饭前或晚饭后煎上一碟软糯香甜的米粑配上腊味、糖果以待客,是我们农家的标配,至今使我一想起过来的岁月就唇齿生香,回味无穷,是我记忆中永远的乡愁。而碓这一老物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碾米机和磨粉机的普及,退出我们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审阅:张成磊

简评:文章详略得当,内容具体。叙事井然有序,衔接比较连贯。语言虽不优美,却颇具生活气息。首尾前后呼应,全篇结构完整。

终审:严景新


作者:王又陶,男,汉族,1954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函授大专学历,金融单位退休。近年尝试格律诗词创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九州诗词》会员,作品结集于《陶然吟咏》。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