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陈熙文带教的藏族医生扎西次旦为古都密姆检查身体。今年4月10日,古都密姆因剧烈腹痛来到波密县人民医院就诊。第二批赴波密援藏的医疗队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黄燕冰带领妇产科医师接诊后,迅速排除了妇科情况,同批援藏的医疗队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熙文马上前来会诊。近日,记者在西藏林芝采访发现,30余年间,从广东来的“白大褂”,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组建了“跨越东西部的医联体”。为了打响精准健康扶贫攻坚战,他们正在用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兜住西部地区的健康“网底”。“组团式”医疗援藏精准健康扶贫“好!好!扎西德勒!”说起广东援藏医生,50多岁的藏族女性古都密姆混杂着藏语和汉语不停称赞。

新华网广州7月29日电 题: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白大褂”:“带不走的医疗队”如何打响健康扶贫攻坚战?

记者 肖思思

35岁,已过而立之年,风华正茂。那正是广东医疗援藏的年龄。

从1982年至2017年初,广东省共派出3批麻防工作队和33批医疗队员分别赴西藏山南、那曲和林芝等地。

近日,记者在西藏林芝采访发现,30余年间,从广东来的“白大褂”,在青藏高原上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组建了“跨越东西部的医联体”。为了打响精准健康扶贫攻坚战,他们正在用智慧和汗水,一点一滴兜住西部地区的健康“网底”。

“组团式”医疗援藏精准健康扶贫

“好!好!扎西德勒!”说起广东援藏医生,50多岁的藏族女性古都密姆混杂着藏语和汉语不停称赞。

今年4月10日,古都密姆因剧烈腹痛来到波密县人民医院就诊。第二批赴波密援藏的医疗队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黄燕冰带领妇产科医师接诊后,迅速排除了妇科情况,同批援藏的医疗队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陈熙文马上前来会诊。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1)

陈熙文带教的藏族医生扎西次旦为古都密姆检查身体。

当时,古都密姆病情危急。陈熙文判断认为肠绞窄坏死的情况出现了,如不及时手术,患者有生命危险。外科迅速制定急诊手术方案,经过3个小时的抢救,病人终于转危为安。“当时我还以为自己活不了了,谢谢医生把我救回来。”古都密姆说。

“来到藏区,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不是因为我刚好在这里,患者可能就要失去生命。而我刚好在这里,刚好会这个技术,本来有生命危险的肠坏死患者,被救回来,重新有了生命。这是做医生最有价值感的时刻。”陈熙文说。

陈熙文正是广东“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一员。这支队伍来到高原地区,负起对当地群众精准健康扶贫的任务。

“来这里,就是要做个察隅好‘门巴’(藏语:医生)。”下班后,察隅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深圳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黄乐辉带着藏族医生格桑旺堆,来到了竹瓦根镇嘎巴村委会扎西措姆家里探望。这位86岁的藏族奶奶,患有高原常见的冠心病和风湿关节炎。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2)

7月20日,黄乐辉带着藏族医生格桑旺堆,来到竹瓦根镇嘎巴村委会扎西措姆家里探望。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很多时候孕妇不注意产检,临盆时来到这里就要抢救。藏区的这种情况让我触动很大。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从以往‘治病为主’转向‘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每次下乡义诊,黄乐辉都带上和同事一起制作的针对高血压、包虫病、孕产等知识的教材,培训当地村医。通过生动的图片,引导当地百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虽然县级医院在不断提升,但健康扶贫还得从带好乡村医生开始。他们是村里藏民最需要的健康‘守门人’”。

精准健康扶贫,就是针对西部薄弱环节和藏区的特殊情况,精确“补短板”。

记者见到30岁的藏民米玛次仁时,他正躺在林芝市的病床上做透析。“能回到家门口做血透,不用跑拉萨了,真好。”大约6年前,米玛次仁被诊断为肾功能不全。受当地医疗条件限制,他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孩子,独自到500多公里外的拉萨做血透。“血透一周要做2-3次,在拉萨租房子和做治疗花费很大。”

2017年3月,在广东省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帮助下,林芝市人民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建立。据林芝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丽莎介绍,该中心填补了林芝血透治疗的空白,还吸引了16名患者“回流”到本地,便利了林芝及周边需要做血透的患者。

在藏区牧区,由于吃生肉、喝生水、与狗亲密接触等生活习惯,一些藏民染上了包虫病。“包虫病是绝对不能带到‘小康社会’的。”波密县古乡卫生院院长多吉占堆说,包虫病最重要是超声诊断,多亏了广东和北京专家带来的先进设备和超声诊断经验,原始森林环抱当中的古乡正在一步一步控制住包虫病。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听到儿子的第一声啼哭,藏族产妇强巴曲珍展开了笑颜。7月18日,她因“急性胎儿窘迫”在波密县人民医院接受了剖宫产。

距离林芝200多公里的波密县,被称为“冰川之乡”,是318国道的重要节点。通往外界的公路,时常因泥石流而中断,有时也是重症急诊患者的“夺命路”。

“以往我们不掌握这方面的技术,急危重症产妇基本都要转院去林芝的医院,至少4小时路程,本来重症孕产妇情况就危急,如果在转院路上颠簸或者因塌方导致道路不畅,危险程度就更大了。”波密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李肖杰说,自从广东医生来了波密,许多重症患者不用转院了。“去年4月广东援藏医生来了之后,手把手地教我们,现在产妇基本可以在本地看病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波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戴奇山介绍,2016年7月13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波密县人民医院确立对口精准帮扶关系,同时实施“院院对口、科科对应、医生对接”的“三对”组团式援藏工作。第二批援藏医疗队进藏至5月底,已接待门急诊患者405余人次,住院患者136名,开展手术37台次,抢救危重病人37余例。

为兜住边境健康网底,输血的同时,造血尤其重要。如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让患者留在基层就诊?援藏医疗队重视对当地的人才培养。除了广东医生“走进来”,援藏医疗队还在当地医生中挑选优秀“苗子”,让他们去广东学习和培训。

为补齐当地医疗人才执业资格短板,广东省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医疗援藏队举办了培训班,21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培训结业考试。为提高林芝市产科急危重症的急救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援藏医疗队还举办产科急危重症救治与助产实战技能培训。此外,病例讨论学习、护理业务培训、药物管理等培训班也陆续开办。

专科建设方面,广东医疗队也根据学科发展,调整了当地医院学科结构,使学科分科细化,林芝市人民医院先后选派3批29人次前往广东省南方医院等医疗机构学习交流。

20多岁的藏族医生格桑旺堆是黄乐辉的学生,不久前刚从深圳回来。“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的学习环境很好,带教的老师也很和善。”在深圳进修了半年,格桑旺堆回到察隅,他说:“原来只在大医院能治的病,现在在我们县里也能开展一些了,对我们当地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广东医疗队不仅仅是带来了人才和技术,更是给西藏带来了东部的医院管理制度。“立柱架梁”式的制度安排,将给林芝的医院带来长效的运转机制。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3)

7月21日,林芝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措拥展示广东医疗队带来的一整套制度。

在林芝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措拥的两大排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医生的档案和医院相关制度等文档,最多的是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文件。此外,医院还建立起了病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建立了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等。“以前这些制度建设是空白,广东的医生来了,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措拥说。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主任护师潘继红说。作为广东医疗“柔性”援藏的部分,潘继红的团队主要任务是帮助林芝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这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她们结束援藏后,将永久留下来,使得医院的运转更规范、高效、安全。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4)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援藏医务人员在林芝市妇幼保健院。

“组建跨越东西部的医联体”

察隅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于喜马拉雅山与横断山脉过渡地带高山峡谷区。这里雪峰耸峙、深沟险壑,是西藏林芝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5)

察隅前往林芝的公路崎岖。

公路艰险,落石频繁。察隅居民称“不敢生病”,出去一趟到条件好一点的林芝人民医院,走山路要十余个小时。因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如果当地居民遇上急诊需要抢救,只能默默祈祷。

深圳市第八批援藏工作组抵达察隅县第三天,首站便调研察隅县医疗卫生状况,提出全面升级对口帮扶工作的医疗援藏思路,不间断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

第八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顾东忠说:“未来计划在察隅建设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整体提高察隅的区域医疗水平,并辐射带动周边医疗水平的提升。”

顾东忠提到的这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就是深圳市宝安区援建的察隅县人民医院,总投资7900万元,其中宝安区支持5000万元新建这家医院,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问题。同时,这家医院作为边境的战备医院,还将推动当地军民融合发展。

“除了对察隅医疗硬件设施、人才的帮扶,我们也在着力建设跨越东西部的松散型医联体。”察隅县委副书记、深圳福田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梁中原介绍,医院建成后,不仅仅将成为这里的医疗中心辐射基层,还将建立起和深圳医院的业务链接,在远程会诊、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ICU强调多学科合作,往往代表了一个医院最先进的学科水平。7月底,林芝地区迎来了历史上首个ICU病房。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6)

林芝人民医院最近投入使用的ICU病房。

负责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组建ICU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小聪长期在ICU工作,来到林芝市人民医院后,他从采购开始,一点点建起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的ICU,均按照一线标准配备。他说,有些设备甚至“比广东医院的还好”。

黄土高原羊皮马褂(走近青藏高原上的广东)(7)

孙晓聪和ICU病房里的最先进呼吸机。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正在一点一滴地沁入。

南方医院烧伤科主任、广东省第二批组团式医疗队队长、林芝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杨磊介绍,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涵盖了11个临床医学专业,援藏期间,队员们共计诊治住院患者600多人次,传授先进医疗技术40余项,指导或参与外科、妇产科手术200多台。

“援藏医疗队来林芝后,还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杨磊说,为填补林芝市人民医院医疗诊治技术的部分空白,援藏期间共申报新技术、新业务22项,申报自治区人才资源开发项目13项,申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一个个跨越东部和西部的“医联体”,正让西部实现“健康大提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