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个人简介及其书法作品特点(欣赏杜甫唯一真迹)
杜甫个人简介及其书法作品特点(欣赏杜甫唯一真迹)封建社会那些个年轻时开拓进取的帝王,到了老年没几个不昏庸的,像汉武帝老年相信巫蛊之术把自己的命根子都绝了、乾隆皇帝老年宠幸和珅国家都被掏空了。唐玄宗也是一样,到了老年,他一心宠幸杨贵妃、懒政昏庸,朝中奸臣当权,李林甫、杨国忠祸国殃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贫困绝望。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多年,此时的大唐正处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夜,吏治腐败、民怨沸腾。唐玄宗年轻时倒是治国有方、爱民如子,到了末期变得非常昏庸。杜甫传世有1500多首诗文,可我们却很少见过杜甫的真迹。杜甫手书真迹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被发现,不过却有被人临摹在石碑上的杜甫真迹被发掘。先奉上局部《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真迹拓本给大家过过瘾:《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真迹局部杜甫算是个官二代,其父时任兖州司马。杜甫年轻时过的还算不错,十九岁时开始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二十四岁考进士落第。之后杜甫两次与被贬的李白相约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死后却非常荣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特别是宋开始,诗人大多都在模仿杜甫的创作风格,对杜甫的评价要远高于李白。
杜甫传世有1500多首诗文,可我们却很少见过杜甫的真迹。杜甫手书真迹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被发现,不过却有被人临摹在石碑上的杜甫真迹被发掘。先奉上局部《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真迹拓本给大家过过瘾:
《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真迹局部
杜甫郁郁不得志凄惨的前半生杜甫算是个官二代,其父时任兖州司马。杜甫年轻时过的还算不错,十九岁时开始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二十四岁考进士落第。之后杜甫两次与被贬的李白相约远游,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
杜甫在长安呆了十多年,此时的大唐正处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夜,吏治腐败、民怨沸腾。唐玄宗年轻时倒是治国有方、爱民如子,到了末期变得非常昏庸。
封建社会那些个年轻时开拓进取的帝王,到了老年没几个不昏庸的,像汉武帝老年相信巫蛊之术把自己的命根子都绝了、乾隆皇帝老年宠幸和珅国家都被掏空了。唐玄宗也是一样,到了老年,他一心宠幸杨贵妃、懒政昏庸,朝中奸臣当权,李林甫、杨国忠祸国殃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贫困绝望。
长安期间杜甫一直考试不中,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杜甫只有投靠权贵,可也很难混得一官半职。杜甫四十四岁谋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种小官儿,也就是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的无聊差事。
虽然做了官,杜甫的生活也并没有好起来。为官期间,杜甫往奉先(今陕西蒲城)回家省亲,刚进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杜甫的痛苦难以形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对黑暗年代的生动描述。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杜甫也开始了逃亡生涯。期间还被叛军逮捕过,尝尽了人间苦楚、受尽了痛苦折磨。
杜甫颠沛流离绝望的后半生安史之乱平息后,杜甫也做过官,因为人耿直,多次被排挤。后干脆弃官不做,几经辗转,举家到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
杜甫
寄人篱下的杜甫生活仍然困苦异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这时期杜甫生活的写照。后杜甫离开成都到达夔州,在朋友帮助下,谋得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这一时期,杜甫的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
后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途中遭遇颇多波折,因江水暴涨,五天没有进食,差点饿死在船上。杜甫思乡心切继续船行,直至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拓本刻文从历史记载中可知,杜甫书法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又以已意行之,十分注重书写的节奏和笔墨运用,在唐代算是很有深度的书法家。
《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真迹拓本,被认为是杜甫唯一现存的真迹作品,这块真迹拓本出自四川省的古窑中,相传是公元760年时,杜甫来此探望好友严武所作的诗文。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完整的石碑真迹拓本:
《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石碑真迹拓本全文
杜甫的一生,思之令人心痛,一代诗圣,竟然是如此凄凉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