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长讲复习(我终于考上清华科普视传啦)
清华学长讲复习(我终于考上清华科普视传啦)Q3:为什么选择水木致尚?水木致尚给予你帮助最大的人或事,最喜欢哪个老师的课?在水木致尚学习的体悟!从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来说,做好复习的规划是很重要的一步。考研不同于高考,除参考书目之外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告诉你考试内容和形式,所以要自己确定好每个阶段应该怎么准备。我是根据我自己第一年试考的情况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了基本的判断,就是在英语、政治两门课上不用花费那么多时间,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课上。具体的计划安排在每门课如何复习上会写到。选择科普视传的原因首先是我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发觉自己真正的兴趣是视传方向,其次是我并不想舍弃掉自己本科环艺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我了解了清美科普项目的培养方向之后觉得科普专业非常鼓励跨学科合作也非常符合我自己对于未来研究生学习方向的规划。我也很建议想考科普项目的同学也可以去美院的官网去看一下项目介绍,希望在充分了解之后去做决定。 Q2:对于你的这个目标,你有没有给自
距离2022考研还有 239天
Q1:为什么报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什么选择备考科普视传专业?聊聊你的心路历程!
A1:
其实刚开始本科学习的时候,我就决定了想要继续读研究生,一方面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实是我艺考时期都非常渴望的目标也是一直以来的遗憾,另一方面是我自己的本科学校几乎就在清华隔壁,可以说是天天耳濡目染,所以当决定要考研的时候当即就确定了报考清华。
选择科普视传的原因首先是我在本科学习过程中发觉自己真正的兴趣是视传方向,其次是我并不想舍弃掉自己本科环艺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在我了解了清美科普项目的培养方向之后觉得科普专业非常鼓励跨学科合作也非常符合我自己对于未来研究生学习方向的规划。我也很建议想考科普项目的同学也可以去美院的官网去看一下项目介绍,希望在充分了解之后去做决定。
Q2:对于你的这个目标,你有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
A2:
从我自己的考研经验来说,做好复习的规划是很重要的一步。考研不同于高考,除参考书目之外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告诉你考试内容和形式,所以要自己确定好每个阶段应该怎么准备。我是根据我自己第一年试考的情况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了基本的判断,就是在英语、政治两门课上不用花费那么多时间,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课上。具体的计划安排在每门课如何复习上会写到。
Q3:为什么选择水木致尚?水木致尚给予你帮助最大的人或事,最喜欢哪个老师的课?在水木致尚学习的体悟!
A3:
我最初对水木很有好感真的是因为水木的公众号整体的风格很统一很有品牌感,同时我自己的本科同学很多也通过水木实现了清美的梦想,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水木。水木给予我帮助最大的是晓宁和吕学长,晓宁陪伴了我去年考研的一整年,其实除开整年里面她一直帮我看我的手绘很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非常焦虑和不自信的时候能够力挽狂澜一般拉我一把,这个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我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在进入复试之后晓宁和吕学长也一直有帮我看我的作品集,在设计的思路、逻辑的完整性上吕学长给了我很多启发,晓宁在我整个作品集构成的风格、内页的排版上都看得非常细致,而且一直也督促我不断的进行修改,所以最终作品集呈现的效果我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没有跟着水木的课程一直上课,但老师也一直帮助着我,我觉得水木最大程度上包容了我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但同时又给予了指点,能让我保留自己的特色又能完善考试需要的内容,这一点对我非常重要。
Q4:初试这四门科目,你认为你发挥最好的一门或者你认为发挥最差的一门是哪个?经验或教训是?
A4:
初试的四门科目我自己是发挥得比较平均的,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我自己对于手绘这一门是压力最大的,也是初试拿到题目的时候我最慌张的一门。总体四门来说,我觉得还是要保持平衡的学习,这样不会出现其他几门成绩很好但单科为过小线这种很可惜的情况。
对于手绘这一门而言,考试的时候务必要保持冷静,即使碰见完全陌生的考题也要调整自己的状态,结合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应题。今年的手绘初试其实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比如从康颂纸换成了绘图纸,但自己的考试节奏不要被打乱,对于题目的要求也要看清楚明确,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我自己觉得最重要的是完成的画面呈现以及在写设计说明的时候不要有太多无意义的语句而是明确的告诉老师你的设计思路。
Q5:初试如何准备?
A5:
建议大家在开始复习之前能对自己每门都进行一个模拟考试,对自己四门科目的能力水平有基本的了解,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在后期的复习规划里有方向和目的的进行安排。我给出的时间安排是结合自己实际备考两年的时间来给大家参考的建议。以下分四个科目来具体的说我是如何复习的。
政治:
备考资料:
《肖秀荣考研政治1000题》、《肖秀荣考研政治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考研政治冲刺8套卷》、《肖秀荣考研政治终极预测4套卷》及空卡空卡空空卡微信公众号
学习策略:
我自己对于政治学科的基础是比较好的,所以并未花费太多的时间。政治主要分为选择题和大题两个方面来复习,我自己本来是文科生,所以对于政治解题的思路是很明确的,复习补充的是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选择题部分我是直接做的《1000题》,我觉得刷《1000题》的时候不要去在意对错和得分,真正要做好的是把错题对应答案和《知识点精讲》进行归纳和修改,这个过程其实是在熟悉政治的知识点,这样也能训练答题的速度。大题部分我基本是跟着空卡的B站视频和公众号文章去学如何组织答案,用的书就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做《1000题》的时候我是没有去考虑大题的,但是从八套卷开始首先是选择题要按考试时间分配做完再进行错题整理的工作,大题可以不用写但是要参照答案和空卡的带背过一遍答题流程。我主要背诵的就是最后的四套卷,首先是四套卷的选择题大家一定要非常的熟练,这个对于考试的选择题帮助是很大的,以及四套卷的大题,建议自己把答题要点先写一遍再根据答案去看自己漏写了哪些要点,最后根据空卡归纳的每一套题的优先级基本把四套卷的大题背下来。虽然可能大家会对政治的学习感觉到焦虑和茫然,但其实只要掌握根据知识要点写套话的能力花费的时间并不会太多,也并不需要刻意记忆非常多的知识点(前提是选择题的错题归纳做得非常完善)。
推荐空卡这个博主的原因是虽然政治的背诵比较枯燥,但她会编出各种口诀来方便记忆,我有试过根据她的口诀一个晚上就可以熟练背诵一套卷子的大题。关于背诵的建议是,四套卷八套卷会把大题答案关键字用绿色强调出来,背诵的时候以绿色关键词为主,去学答案是怎么把关键词和材料结合起来的,那么需要背诵的部分其实只有关键词,这样去背诵是非常高效的。
时间安排:
从8月开始做《1000题》,在《8套卷》出来之前就以选择题为主,刷完题就每天看一看自己的错题归纳。《8套卷》《4套卷》一出每天一套就行,每天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考前再集中记忆错题和大题就好。
英语: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阅读手译本(原链接已经没有了,大家找类似的就行,直接用真题也可以)、雾质研究所单词本
学习策略:
我自己的英语基础是比较好的,所以我复习的时候其实把英语复习当作放松的一部分也没有太花时间。我感觉我的复习方法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效果但对于基础稍微弱一点的同学可能会有点痛苦,基础弱一点的同学可以先加强自己的词汇量在复习后期加入这个方法。直接观察了考研英语的真题之后,我觉得英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阅读和作文,因为无论是完型填空还是Part B的阅读本质上还是考察阅读文章的能力。在阅读方面,我只用了阅读的手译本,手译本就是那种把每一篇真题阅读单独拿出来,左边是阅读内容右边留给你全文翻译的部分。
其实我的方法核心就是把每一篇真题英语阅读在不查单词的情况下进行全文逐句的翻译,具体的操作是每一篇阅读首先在15分钟之内写完,并且不对答案(这个过程里用荧光笔标注影响你理解的单词),做完之后进行全文的逐字逐句的翻译,全文翻译完后再来查不会的单词,查完后对你的翻译和之前的答案进行修改,最后去对照答案,并且积累你不会的单词。这个过程首先是做阅读的时候也复习了翻译题,同时可以让你理清之前做题是哪部分没有理解才造成选择错误,可以自行查漏补缺,而且把背单词这件事跟阅读文章结合在一起比单纯拿着单词书背的效果好很多。翻译时不会的单词我会写在雾质研究所的单词本上总结一遍,按照记忆周期来进行背诵(本子上会有记单词的当天和间隔一天、三天、五天、是一天,以这个周期进行复习,并且标注自己常忘记的单词)。
英语练习笔记
作文我是自己归纳了真题里面的几种题型,分别是:应用文(邮件、回复、公告等)、图表题(饼状图、柱状图等),并且每种类型总结了自己的作文模板,模板的句式可以直接看真题后面的参考作文和推荐句式,大家总结好模板之后一定要找没写过的题自己练几遍写作文再把模板背下来。英语作文除了行文之外,卷面的美观度也很重要,所以我还稍微练了一下作文的书写,用的是墨点的斜体字帖,这个大家看自己需求准备吧。
英语练习笔记
时间安排:
从8月开始每天做阅读真题的精读(全文翻译),一篇基本需要1-2小时,再根据周期背单词。所有真题全部翻译完一遍之后,可以精读完型和阅读二题。10月总结作文模板,刷整套真题掌握考试时间,考前背诵作文模板即可。
英语练习笔记
史论:
备考资料:
《世界现代设计史》、《外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老师授课视频(B站BV1Bs41167yt)、中国工艺美术史尚刚老师授课视频(B站BV1g441127iw)、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老师授课视频(学堂在线)、装饰微信公众号、中国知网
学习策略:
我自己学习史论是非常排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的,而且从近三年考试的变化来说,只会背书会很难适应现在的考查方式,在背诵资料的选择上我倾向于自行总结。先说一个我自己总结史论笔记的方法,我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留一个侧边栏以作后续背诵、语句优化及知识补充的位置,这个是因为我备考第二年再去看我第一年的笔记时发现语言总结得一塌糊涂而且还有自己没注意的谬误,留一个侧栏方便修改自己之前的笔记。
理论练习笔记
做笔记的方式我自己还是建议自己写下来,语音输入会很便捷,不过自己写的话也是适应考试一时需要写那么多文字的要求,我觉得更能理清思路,但笔记的总结上还是大家自己衡量自己的时间避免写笔记占用太多时间。具体的学习上,我自己把每本史论课本看了两遍,在B站和学堂在线上把三门史论老师直接授课的视频全部看了一遍并且全部做了上课的笔记,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自己对于史论整体的框架和理解非常完备,这也是我后期并没有进行太多背诵但史论分数还不错的原因。
理论练习笔记
在形成了整体的知识框架之后,我自己结合真题和老师上课中的重点总结了我自己的史论笔记,大家总结名词解释的时候可以按照:名词、时间地点、史论中的地位、思想/特征/主张/风格,这几点来进行总结,不要有太多修饰性的语句。现在考试也增加了图片的部分,所以我备考第二年的重新优化了一份史论笔记,除了侧栏之后加入了图片的部分。
理论练习笔记
史论除了需要你记忆了解的史实之外,在近几年逐渐加大考察比例的是考生自己的观点和行文的逻辑。这一方面我建议大家除了史论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本观点和论文笔记本(在复试也会有帮助),平时看见比较好的论文我会进行观点的摘录,并且在侧栏批注我自己的观点。如果大家对什么是好的论文不太了解,平时可以多看装饰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优秀的论文,也可以去知网对应的去搜索。积累下来的观点和论文不一定要去背诵,但这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会对你的简答题和最后的论述题有很好的帮助。
理论练习笔记
史论的背诵上,我建议大家试试能不能把知识点复述出来(就像你去跟别人讲课一样),不要局限于把笔记逐字逐句的背下来而是能自行组织好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和知识点,比起读书式的背诵推荐在脑子里回想和默写这两种办法。
理论练习笔记
时间安排:
从4月开始就看三本史论书并且看史论的课程视频,尽早的开始总结笔记。10月开始进行史论的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优化初期的笔记内容。11月开始根据模拟题和背诵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不擅长写论文的同学加入论文的框架写作。考前整体再滚一遍几本史论框架,着重背诵自己不会的部分。在整个备考的时期,也要不间断的补充论文观点。
手绘:
备考资料:
马克笔使用相关教程:B站up主比比比目鱼(主要学马克笔技法,人物造型偏日系动漫不推荐)Jump流漫画家作画流程(小畑健BV1xs41147nh、古馆春一BV1ns411B7dg)
学习策略:
手绘是我一直都感到压力的一门,自己两年的备考也走了挺多弯路的。我很困扰的一点是我的手绘造型基础是很好的,但是非常不擅长应试。在备考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大家要明确的是考试的手绘最终考察的并不是你的插画多么漂亮、画工多么精湛,当然画面的美观、塑造的完整度是考试的基本要求,其实最看重的是你如何去应题,即把题目的要求完整贴切的用画面表现就可以了。我自己之前的备考就是走进了一个误区,总是在追求怎么样把画面画得更好看,反而没有形成一个好的解题思路,所以在大家的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先明确考试的要求是什么。
在我的理解上,手绘由两部分组成,即:表达内容的元素及合理、有创意的串联元素的构图。第一年考试落榜之后,我归纳了自己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点:1.考试时间的把控上,手速比较慢;2.不知道如何把自己平时的练习在考试中应用进去;3.在平时的练习中过于追求画出完美的插画;其实这几点都归咎于平时应题的训练太少,以及思维上没有认识到考试的目的,所以在第二年的准备里,我首先是列举了一个考试主题大范围的类目,然后进行了单个元素的练习。一个是熟练马克笔的使用,再就是为不同的主题积累元素。这个时期不太会使用马克笔的同学可以去看我推荐的漫画家的绘制过程视频。
手绘素材展示
元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以不同的大主题绘制整图。前期我会用很长的时间画一张画,主要是解决自己构图上的问题,我比较习惯于画非常精细的铅笔稿然后在进行绘制,但这个在考试时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的,所以前期主要是解决熟练度的问题。后期就开始提高自己的速度,我的速度并不算快,到考试阶段大概是2小时一张完整海报,推荐大家练习到1.5小时一张,毕竟去年考的是3小时内两张作品,如果要保证画面大小还是要更快一些比较好(考试的两张我大概画的是20x20,在A2绘图纸上非常显小)。
手绘练习展示
练习整图的同时我也会带着练习一些构成类的题目以及单体物品的素描,跨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在练习的时候补充平面相关的知识,我考虑到3个小时的时间比较紧迫,素描不适合用铅笔精细的塑造,所以用的是灰色马克笔先画出完整的大关系之后,再用自动铅笔添加细节,考前基本上一个单体的素描是0.5小时一张。
单体练习展示
手绘方面除了日常真的要多画之外,去多看多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一般常看的网站是Pinterest。我个人有非常强的整理癖,所以我的Pinterest是根据主题分门别类的整理了我积累的绘画素材和设计素材。参考并不是说要你完全的临摹别人的作品,而是去提取其中你觉得吸引你的元素,比如色彩总是搭配的不太好的同学可以找相关的参考并且用马克笔实现,再将这套颜色用到自己的画面中。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务必带着思考的角度去画去看,我自己专门准备了文件夹和自己的笔记本,会按日期将我自己画每张画时候感觉遇到的问题、不满意的地方以及老师的建议全部记录下来,会根据这些来进行小稿的优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练习了考试有可能会出的小稿草图题。
草稿练习展示
字体设计我则是准备了一个方格纸本,首先是临摹了宋体和黑体的标准字,理解字架结构,然后临摹一些比较好的字体设计作品,再用同种变形形式去写新的作品。
最后是关于心态上的建议,我自己对于应试手绘是非常恐惧的,这种紧张的感觉其实会如实的反映在你的画面里。可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手绘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是只要你能积累好自己的素材库,并且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张画,这些都会成为你的武器。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其实我今年考手绘的时候,看见今年的考题我整个人瞬间变得超级紧张,一度有点想放弃,但是很快调整了过来,秉持着是否扣题、能不能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你是否有完整的画面上这一念头,最终完成了试卷。这里说一个小的tips,大家一定要认真地看清题目要求,以及设计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务必阐明你的设计思路。虽然手绘大概是个困扰我非常久的难题,但只要有了足够的武器储备这个难题也是可以攻克的。
时间安排:
从3月(越早越好)开始单体元素的积累,看元素准备的情况,5月开始绘制整图,这个时期可以分解着练习,比如一天画线稿,第二天完成,或者说还不太有能力画整图的同学可以多进行一些临摹找一找自己喜欢和适应的风格。8月就可以开始根据考试内容以及模拟题绘制整图了,逐步的减少参考以及查漏补缺,这时候开始就不要进行整张画面的临摹了,可以优选自己喜欢的元素进行积累。到10月就可以将自己之前的画精选一遍,好的构图可以继续延续,然后就是继续培养应题的能力,可以多积累创意,也不要拘泥于海报插图这一类,也可以多画一些设计门类(对复试也有帮助)。考前时期首先是整理好20张左右你最喜欢的画面,可以自己和老师一起挑选出其中最棒的5张,作为你考试时构图的首选,再就是每天稳定的练习。
Q6:课余生活或者复习之余的生活是怎样的么?如何面对各种压力?
A6:
我备考的两年是一直在家里,我非常不建议大家跟我一样。一方面是压力真的会非常大,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师需要会观察生活,但一直在家里其实就没有什么生活。我自己非常不擅长处理我的情绪,说出来其实很好笑,我初试前一个月基本上每天一到晚上就会开始哭,甚至初试第一天结束我因为在清华找不到路也大哭一场……也可能是哭这种方式及时的排解了我的压力。虽然我压力调节做得不好,但还是有一些小的方法分享给大家,一是建议大家可以写日记,写日记也是一个整理情绪的过程,在这个整理的过程里自己会慢慢平复;二是想哭的时候就大哭吧,可以去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考研确实会压力很大,所以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及时的排解会更有利于心理健康;三是因为自己没有完成某些事情而焦虑的时候,不如马上就开始做,考研时期肯定也会有完全不想做事的时候又会很容易焦虑,那么与其因为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而深陷焦虑不如开始做事,生活很充实的话不会非常容易焦虑的;四是多去参加一些活动,上课也好出去玩也行,尤其是在家备战的同学,和外界的交流是很必要的。
Q7:你觉得自己复试发挥如何?经验或教训是?
A7:
我对我自己的复试笔试其实不是很满意,但面试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一点经验就是初试结束之后不要想着后期再准备或者我今年肯定过不了就快乐过年,提早准备可以让你复试期间可以多睡那么一会,至少对于手绘还是希望能每天练习以及对作品集能提早开始,尤其是本科期间没有太多作品积累的同学
Q8:复试采用线上,老师问了哪些题目?你是如何作答的?
A8:
我面试的时候完全不紧张,这也是我比较大的一个优点。复试老师主要是结合我的作品集提问,有问我其中一个作品的色彩提取是如何进行的,从科普的角度来说这个色彩提取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需不需要在提取过程中运用数据化图表并且英语提问是我为什么要放弃环艺选择视传专业。我是结合我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的回答,整个问答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我自己感觉我的面试并不是机械化的一问一答而是有和老师在交流的感觉。
Q9:复试如何准备的?
A9:
复试我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准备作品集,因为我觉得作品集其实就代表了你个人,而且线上作品集会提前发给学校,可以说作品集是老师对你的第一印象。我整体的构思其实是把作品集也当作一件作品去设计,所以作品集本身就是有它自己的设计概念的。首先是把我自己的作品给老师过了一遍,根据他们的建议,完善了每个作品缺少的部分。然后我自己去找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去思考怎样的形式能比较好的表现我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花费了非常久的时间,所幸是非常值得的。
在作品集项目的展示上,我选择了四个项目,其中两项与我的本科专业有联系,因为只有四个项目所以我把整个设计的流程做得尽可能地详实,最大力度的呈现我自己的设计过程,其实跨专业的同学完全可以在作品集中体现自己本科专业和视传的联系,不要被视传这个概念给框住了,好的设计是共通的。整本作品集完成的过程并不一蹴而就,在内文的排版风格上我大概调整了三次,这个过程里老师也一直有帮我把关,包括封面也修改了几次。因为作品集花费了很多时间所以笔试准备得比较少,也可能是我自己前期手绘的积累,最后顺利的完成了笔试。
作品集展示
面试因为今年的个人展示时间从往年的五分钟调整为十分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你最大限度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个人展示和我的作品集概念是统一的,主要阐述的是我自己大学时期的经历,个人展示环节跟自己的作品集一样要突出自己的个性,毕竟这也是面试开始的第一个环节。问答方面因为之前史论复习时已经积累了很多论文观点,所以也不太费力,不过大家准备的时候最好是所有的回答都准备一下英文版本,这样英文问答不会太吃力。除模拟面试之外,我自己还开着腾讯会议模拟了很多遍个人展示环节,所以面试的时候没有表现得很僵硬。
Q10:考研过程中有哪些推荐的神器?比如某个牌子的⻢克笔、水彩笔、荧光笔或记号笔、坐垫、生发液等······
A10:
app:专注清单 理由:时间管理大师,而且界面非常干净漂亮。
app:Pofi无限人偶 理由:有人偶素体可供使用,可以调整非常多的动态,适合人物动态苦手的同学
乐扣乐扣加热靠垫 理由:非常适合久坐腰痛的同学,而且像兔兔很可爱
护指自粘绷带 理由:写史论笔记写到手疼会非常需要
马克笔色号贴 理由:可以直接贴在笔上,找色号方便很多
Q11:进入考场后,有没有特殊的经验教训可以提供给后面的考生?
A11:
今年的复试因为是线上的缘故还是出现挺多状况的,尤其是面试的时候。我自己进入线上考场之后先是ppt无法投屏,再是老师那边不显示我的画面,最后第三次进入考场才成功。这种突发状况大家一定不要着急,可以联系招办老师还有技术人员,我其实调试了两次设备之后紧张感全无,如果是线上的话大家还是提前候场然后保证网络通畅。如果家附近有比较喧哗的场所可以提前去跟那边沟通一下,避免影响面试效果。
Q12:你被清华美院成功录取,评价⼀下⾃⼰最⼤的优势在哪?怎样看待考研的⾃⼰?
A12:
我觉得我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己本科时期就有形成研究型的思维方式吧,这个在我的作品集里面体现得比较明显。我自己对于设计的这种思维过程也就是整个设计背后的逻辑支撑是很看重的,所以准备的时候每个项目背后的逻辑梳理自己整理了很久,这也是我本科给我带来的经验吧。其实考研之前,我在本科经历了一次滑铁卢吧,虽然本科后期克服了一些但还是一直有阴影笼罩,但是在考研这个过程里面我能够从这个阴影里走出来并且能够最终实现我自己的目标,还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成长,要夸一夸自己。
Q13:考上清华美院之后,有没有什么计划?
A13:
进入清华美院对我来说已经是完全未知的领域了,所以准备先适应在清华的学习再进行打算,现在主要考虑得挺多的是如何在开学之前这段时间再多完善一下自己。目前有继续读博的计划,不过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立足于自己当下需要做的事情。
Q14:考研过程中踩过的坑,提示后来人一定注意,想对水木致尚的学弟学妹说些啥?
A14:
考研并不像高考一样会有非常明确的考试内容以及重复不断的模拟考,在你上考场之前你基本上不会预见考试时会发生什么,所以在准备的过程里会非常容易迷茫和焦虑。但无论是在怎样的压力下,希望大家不要去怀疑自己的能力,要坚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打动老师。备考过程里可以把老师朋友提给你的意见作为参考,但是不要被别人的建议牵着走,自己是自己考试的主宰。最后分享给大家考研时鼓励我自己的一句话吧,This is all gonna happen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