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批评文章的评语(言行不一的指责)

关于批评文章的评语(言行不一的指责)在网络民愤前要保持独立判断。在新闻出来时,评论是没有门槛的,各种各样的评论涌现。但网络民意和专业的时评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民意更多的是简单的表态,是情绪,是站队,展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原始的道德义愤。而时评更多的是基于逻辑与原则。时评写作要有自省精神。每个人都希望真理站在自己这一边,却没有想要站在真理那边。我们常常带着说教的口吻,以真理自居,全面否定对方。但出色的评论员应该带着“可能被别人说服”的心态写作,因为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因为“言行不一”是一种伦理问题,而跟逻辑无关,你可以指责其道德,但无法以此质问一个人的逻辑。只要其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行为并不能否定其逻辑。正如约翰要求我们大方一点,他本人却吝啬得无以复加。他很有可能是个伪君子,但如果我们以约翰的伪善为由,认为他说的话不正确,那就犯下了以人为据的谬误。大家觉得上面的时评中有错误吗?评论中犯了三个错误。首先,以喻代证,把微博比

关于批评文章的评语(言行不一的指责)(1)

大家好,这是酥米的第七篇笔记。

今天我们阅读的是《时评写作十讲》中的第九讲内容。

书摘

用“言行不一”来反驳别人是一种谬论。在生活中,当我们见到别人在说教时,往往会下意识地观察他的所作所为,若发现有所偏差,我们便会指责他,同样怀疑他提出的理论。这样就犯了以人为据的谬论。

因为“言行不一”是一种伦理问题,而跟逻辑无关,你可以指责其道德,但无法以此质问一个人的逻辑。只要其在逻辑上是自洽的,行为并不能否定其逻辑。正如约翰要求我们大方一点,他本人却吝啬得无以复加。他很有可能是个伪君子,但如果我们以约翰的伪善为由,认为他说的话不正确,那就犯下了以人为据的谬误。

大家觉得上面的时评中有错误吗?

评论中犯了三个错误。首先,以喻代证,把微博比作排污渠道,省去了论证,逻辑上不成立。其次,作者自设了一个“关闭传媒”的“假想敌”,因为在新闻中并没有说“因为微博有错就要关闭它”,作者的评论重心发生了侧移。第三,转移话题。评论本应讲微博有错,但作者却要评论纸媒错更多。因为纸媒有错,微博彷佛错得正当了。

时评写作要有自省精神。每个人都希望真理站在自己这一边,却没有想要站在真理那边。我们常常带着说教的口吻,以真理自居,全面否定对方。但出色的评论员应该带着“可能被别人说服”的心态写作,因为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更加客观和理性。

在网络民愤前要保持独立判断。在新闻出来时,评论是没有门槛的,各种各样的评论涌现。但网络民意和专业的时评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民意更多的是简单的表态,是情绪,是站队,展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原始的道德义愤。而时评更多的是基于逻辑与原则。

我们常常看到,在“反对暴力”的问题上,时评基于伦理的底线,反对一切暴力,反对以暴制暴。网络民意基于立场,更多反对的是强者的暴力,而把反抗强者的施暴者塑造成英雄,为暴力寻找许多看似正义的借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身份不同。网络民意的匿名性、随意性、低门槛使得表达的内容多为简单、轻率的立场。而时评写作不同,作者是实名的,且具有媒体机构的公信力,因此作者必须坚守写作原则,客观地看待事实。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在看评论拓展思维角度时,大媒体、名家的写作更具有参考价值。

今天就到这里了啦,明天将完成本书最后一章的阅读。大家明天见,好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