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多星吴用的事迹和性格特点(智多星吴用真的很无用)
智多星吴用的事迹和性格特点(智多星吴用真的很无用)有意思的是,吴用明知宋江不肯,却又将众人的心思告知宋江。宋江惊问是谁的主意,还好吴用有点儿良心,没有把这些兄弟的名字报上去。之后,宋江召开全体梁山好汉大会,将此事压了下去。如果吴用敢于独当一面,来个“兵谏”,逼宋江顺从众将的意思,梁山好汉最后还会落得死伤大半的下场吗?在这紧要关头,吴用却不敢承担这个可能攸关梁山生死的重任,半点儿不敢做主地回答:“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你众人枉费了力……这话须是哥哥(宋江)肯时,方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诸葛亮精通兵法,水攻、火攻、离间、诈降、诱降、将计就计等运用得得心应手。吴用之计则极为雷同,多数都是派内应,先在内部闹起来,然后里应外合而取胜。打祝家庄和曾头市、闹华山、取大名府无不如此,最后征方腊还是依样画葫芦。除了和诸葛亮在智谋方面没法比,吴用的性格也是软弱的,根本没有军师应有的、把握乾坤的气度。在征方腊之前,朝廷猜忌梁山,出榜禁止梁
吴用自号“加亮先生”,颇有几分自比诸葛亮的意思。但吴用只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在东溪村做民办教师,根本没有诸葛亮那样“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的志向,最初只不过是想劫生辰纲,发一笔横财罢了。
后来,吴用上了梁山,也没有什么远见卓识。诸葛亮身卧隆中之时就早已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绘好,并提出了以西蜀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而吴用根本没有这样的纲领性方略,连类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从大处着眼的方略也没有,倒是宋江上梁山后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政治纲领,可见吴用在战略眼光上远远比不上诸葛亮。
在具体的战术谋略上,吴用也有颇多疏漏。在伪造蔡京书信一节中,黄文炳都能在瞬间发现书信的破绽,而吴用等戴宗去了许久才想起来,于是后悔不迭。高俅被擒上山后,假意答应回去后替宋江等人在皇上面前争取招安事宜,要个精细的人跟他回去。宋江招安心切,当场派萧让跟着去。吴用却嫌他一个人不够,又派乐和去。可高俅刚下山,吴用就说:“我观此人,生的蜂目蛇形,是个转面忘恩之人。他……回到京师,必然……(将)萧让、乐和软监在府里。若要等招安,空劳神力!”既然他明知不可能靠高俅招安,放了高俅也就罢了,为什么不但不阻拦宋江派萧让去,自己又添上个乐和?
反观诸葛亮,往往是料敌机先,刘备、马谡等人的错误计划一经禀报,诸葛亮就立时惊觉,哪像吴用这样慢半拍?
诸葛亮精通兵法,水攻、火攻、离间、诈降、诱降、将计就计等运用得得心应手。吴用之计则极为雷同,多数都是派内应,先在内部闹起来,然后里应外合而取胜。打祝家庄和曾头市、闹华山、取大名府无不如此,最后征方腊还是依样画葫芦。
除了和诸葛亮在智谋方面没法比,吴用的性格也是软弱的,根本没有军师应有的、把握乾坤的气度。
在征方腊之前,朝廷猜忌梁山,出榜禁止梁山诸人擅自入城,一时“众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张横和阮家三兄弟等水军头领猜想朝廷想把梁山众人拆散,便来对吴用说:“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在这紧要关头,吴用却不敢承担这个可能攸关梁山生死的重任,半点儿不敢做主地回答:“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你众人枉费了力……这话须是哥哥(宋江)肯时,方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
有意思的是,吴用明知宋江不肯,却又将众人的心思告知宋江。宋江惊问是谁的主意,还好吴用有点儿良心,没有把这些兄弟的名字报上去。之后,宋江召开全体梁山好汉大会,将此事压了下去。如果吴用敢于独当一面,来个“兵谏”,逼宋江顺从众将的意思,梁山好汉最后还会落得死伤大半的下场吗?
很多人考证施耐庵也曾当过起义军的军师,大致就是吴用一类的人物。那么施耐庵给梁山军师取的名字“吴用”谐音“无用”,恐怕也是像曹雪芹写贾宝玉“古今不肖无双”一样,是一种自嘲吧。
有趣,有料,有深度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
作者|江湖夜雨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