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张养浩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张养浩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

”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政治家。他是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自幼好学,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张养浩为官清正廉洁,因看到统治集团的黑暗腐败,便以父老归养为由,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章近百篇。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

张养浩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

张养浩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4)

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5)

张养浩济南故居位于天桥区北园办事处柳云社区(原名张公坟村),是张养浩的别墅“云庄”遗址(张养浩在济南市区省府前街还曾有一处故居,“文革”中遭毁)及家族墓地所在地。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6)

张养浩原籍济南章丘相公庄。“云庄”是张养浩辞官归里时为自己别墅所取的名字(他的号也由此而来),源出唐代北海太守李邕诗句“泰山雄地理,巨壑眇云庄”。据史料记载,张养浩1321年弃官回乡(济南),修建了云庄别墅,云庄原有遂闲堂、处士庵、翠阴亭等建筑,并置十奇石,称为'十友'。'十友'为10块太湖石,即:龙、凤、龟、麟、玉云、挂月、抱云、苍云、振玉、辚云。龟石据说️有119只乌龟。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7)

《历城县志》载:“云庄,张养浩致政时所居,中有云锦池、雪香林、挂月峰、待凤石、遂闲堂、处士庵、绰然、拙逸、乐全、九皋、半仙五亭,又有翠阴亭。至今子孙犹能世其业。”张养浩与此度过了自己的隐居生活,其大量传世之作及散曲诗文,多是所作于此。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8)

张养浩死后,这些奇石逐渐分散各处。其中的“龙” ”凤” ”麟” ”龟”分别移到城里的巡抚衙门(今珍珠泉大院)、布政史司(今省政府大院)、府学(今文庙)和通乐园(今万竹园)。历经沧桑,如今只有龟石(也有说是龙石)安然耸立在趵突泉公园内。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9)

如今“云庄”已毁,只留下部分建筑遗址和张养浩家族墓地。最近济南市有关部门正以张养浩墓园为基础,打造一个以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以生态湿地为主要元素的景观公园——柳云公园,部分园区现已对公众开放。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0)

龟石(龙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1)

趵突泉东门进入,行不多远,便看到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迎面矗立。这座太湖石,名叫龟石,这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拒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块,称为"十友",其中,龙、风、龟、麟四大灵石尤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济南城中的皇亭、孔庙及趵突泉等地。趵突泉原来还有一座麟石,"七七事变"时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了。四座灵石现在仅存的只有这一龟石(也有说是龙石)。它是一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约8吨。该石挺拔露骨,多空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石品中的"皱、瘦、透、漏"的特点。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2)

据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记载,龙石放置在济南府文庙泮池;凤石在布政司紫薇堂;龟石应在今珍珠泉;麟石在刘家亭。后四大灵石只存这块龟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3)

不过也有另一说法是,龟石在抗战开始济南沦陷时,已被毁于珍珠泉。这块所谓的“龟石”其实是“十友石”之一的“龙石”。龙石原来在济南府文庙泮池边,在趵突泉公园扩建时移至该园内。麟石也还在,仍在云庄(今张公坟)。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4)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5)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6)

麟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7)

有关“十友”的资料,其中明确记载“麟石”的有王象春《齐音》:“郡中有灵石四,玲珑清奇,极天工之巧。一在府学,一在布政司,一在孟宅,一在刘家亭。”而清道光年间的《济南府志》载:“郡城有四灵石,在泮池上者曰蛟龙,在紫薇堂者曰凤翥,在开府署者曰龟石,在通乐园者曰麟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8)

这块原在遐园的太湖石疑为“麟石”是有道理的,因为孟宅就是指明末孟醇之宅,地址就是今天大明湖遐园。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19)

墓地麟石外形似“麒麟”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0)

今天北园镇张养浩墓地东南角被认为是“麟石”的太湖石。该石高约两米半,外形较粗糙,背后有发黄的石胎。奇石北端翘起,南端稍低,形状似一只昂首奋蹄的麒麟。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1)

这块奇石是1997年在原张公坟小学处挖出来的,山师、省博物馆的专家认为此石可能是张养浩的“麟石”。但能不能确切地说这块石头就是麟石呢?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只是有这样的说法,没有正式的鉴定。另外,和目前有明确下落的张养浩收藏的石头不同,这块石头的材质不细腻,外形粗糙,不具备透、漏等太湖石的特点。有可能是花园里一块普通的太湖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2)

对张公坟“麟石”和大明湖“麟石”的身世疑团,现在各有各的依据,一时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过,这个问题不单是鉴别一块石头,而是涉及到如何对待济南深厚历史文化、名人和名士资源这样一个课题,希望专家们深入考证,给社会一个说法。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3)

苍云石、振玉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4)

振玉和苍云这两块太湖石经园林专家考证为“江北第一历史文化名石”,列国家二级保护石刻。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5)

两块珍贵的太湖石是如何来到忠勤祠里的,其说法却有不同的版本。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6)

比较官方的一种说法是,王渔洋的伯父王象乾一生酷爱赏石,不惜花费巨资四处购置奇石,终于将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苍云”、“振玉”二奇石购得。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7)

然而,还有一种版本。“1321年张养浩辞官归里,在家乡建了‘云庄别墅’。那里曾有镇城之宝——龙、风、龟、麟四大灵石。张养浩死后,其墓地就在云庄附近。但云庄别墅日渐衰落,“四灵石”也各自流散了。明代殷士儋曾将“四灵石”移至万竹园,至清末时四石安然无恙,民国初期散落民间。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8)

在这种说法中,振玉和苍云至少是民国之后才来到新城的。张养浩之后,振玉和苍云的第一容身之地到底是桓台还是万竹园,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但苍云石下方“霁宇书”(王象乾之号)的落款似乎让两块奇石的身世更倾向于前者。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29)

淄博桓台县忠勤祠这一组典型的明代宫殿式建筑,在祠内驻足参观每一个建筑和角落,身临其境的感受了其建筑的庄严肃穆,在坐落有致的建筑中来回穿梭,不时的将自身带入其中,仿佛依稀看到400年前祠盛时期的鼎盛与繁荣。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0)

振玉、苍云是两块巨大的自然太湖石,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乾运置新城东花园司马园(现桓台二中)之中,1983年,1992年移置桓台县新城镇的淄博王士祯纪念馆。忠勤祠。苍云石阴面镌刻王象乾书“苍云”二字,正面右下角削平处刻有张养浩散曲《江城子》。振玉石在东,苍云石在西,离振玉石8米。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1)

苍云石在振玉石东侧,重17吨,高5.4米,最大围5.2米。苍云石整体轮廓清晰,宛然蓝天飘来的白云,如翠如玉,夺目传神。前右上方窃坎处镌刻“苍云”二字,落款为霁宇书(王象乾号)。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2)

石阴下部突出部分削平作磨崖状,刻有元散曲《江城子》一首:“何年仙斧断云根?玉无痕,翠生春,磅礴空庭,太华入平分。百窍暗通元气漏,无一处不氤氲;想当丘壑闷天真,泣波臣,走天君,一笑遗来,造物不吾嗔。目极烟霞心已了,谁再梦上星辰。”落款为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暮春七日张养浩书。刻石字迹 今已大部漫漶 前四行近半、第五行仍可识。“张养浩书”下有九分见方篆印二枚。第一枚四字 惟“部”可识。第二枚“国”字可辨 似为“滨国公”三字。“滨国公”为追封 故二印当为后人所为。“苍云”石为张养浩的“十友”之首,苍云石整体上宽下窄,石质平滑细腻,漏、透、瘦极佳,整体形态像倏然下落的白云,挺拔秀丽,极富观赏价值。形状之奇、造型之美,挺拔俊秀,实属国内罕见。游人顿足咀嚼,别有一番风趣。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3)

振玉石整体如直立如意,高5米,形似灵芝,李白手书的“振玉”二字镌刻在基座上。底部窈坎处镌刻着李白书“振玉”二字。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4)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5)

据清道光年间《济南府志》记载,龙石放置在济南府文庙泮池; 凤石在布政司紫薇堂;龟石应在今珍珠泉;麟石在刘家亭。不过现在也有另一说法是,麟石在云庄(今张公坟)。苍云、振玉2石现存桓台。据载,明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王象乾的园墅中有苍云、振玉2石,在苍云巨石上还刻有张养浩于元泰定元年暮春七日手书题词。至于“辚云石”,据多位文史专家考证,原在皇亭,现存市博物馆,其石有李岱、康有为题记。张养浩《归田类稿》中提到的玉云、挂月、抱云3石,至今下落难寻。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6)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7)


五柳庄张养浩(张养浩云庄十友)(3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