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南阳与洛阳、三门峡之间 的高铁车次南阳与洛阳、三门峡之间,没有高铁线路直连,却有高铁车次直达。不要对这种“折角”线路表现得过于惊讶,相信这并不是路局的迷之操作,更多的或是路方的无奈,是一种郑州枢纽释放压力的一种具体表现。郑州枢纽过于紧张,那就把车次的终点站挪往他处,让郑州变为过路站。与起终站相比,过路站会大大减少站台占用时间,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郑州枢纽的压力。如果仅只是“米”字而已,倒还好说,现实可没有这么简单。仔细盘点一下目前已接入、在建的线路:郑“米”八条(郑焦计入郑太高铁)、城际两条(郑机、郑开)、普铁两条,共计十二条。郑州城区的主要客运站点,仅有郑州站、郑州东站两个,以两个站的力量承担十二条铁路、十四个方向(十字普铁要再增加两个方向)的客运作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空泛的平铺直叙,并不直观。从12306官网查询,郑州东站在11月3日要接发468趟列车,天窗时间是6.5个小时,这

如同人一样,一顿饭吃得太多太撑,如果肠胃再不好,那肚子总会不舒服,城市同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讲过这样的一个观点:在郑州没有健全完善枢纽建设之前,应对新线路的接入,保持谨慎态度。先把现有的格局理顺理清,实现由量向质的转变。当时抛出这一观点,既是反驳“不过郑州的铁路就不能修”的这一谬论,也是在客观反映当下郑州枢纽所面对的巨大压力。

郑州素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以交通立市、兴市,都是郑州长久以来的一个基本观念。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郑州以恐落人后的行动,迅速地构建起中国第一个“米”字形枢纽。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1)

郑州“米”字型高铁

如果仅只是“米”字而已,倒还好说,现实可没有这么简单。仔细盘点一下目前已接入、在建的线路:郑“米”八条(郑焦计入郑太高铁)、城际两条(郑机、郑开)、普铁两条,共计十二条。郑州城区的主要客运站点,仅有郑州站、郑州东站两个,以两个站的力量承担十二条铁路、十四个方向(十字普铁要再增加两个方向)的客运作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空泛的平铺直叙,并不直观。从12306官网查询,郑州东站在11月3日要接发468趟列车,天窗时间是6.5个小时,这就意味着郑州东站这一天平均2.2分钟要处理一趟列车的客运作业!横向对比一下,单说468趟这一数字,远超西安北的287趟,西安北的规模还比郑州东要大一些;还是近乎武汉站253趟的两倍;同时,还超出上海虹桥站115趟!武汉、上海等城市还有两座以上的高铁、普铁站予以分流,而郑州只有郑州站这一个,而郑州站的任务,也不轻松。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2)

郑州东站11月3日列车趟数

南阳与洛阳、三门峡之间,没有高铁线路直连,却有高铁车次直达。不要对这种“折角”线路表现得过于惊讶,相信这并不是路局的迷之操作,更多的或是路方的无奈,是一种郑州枢纽释放压力的一种具体表现。郑州枢纽过于紧张,那就把车次的终点站挪往他处,让郑州变为过路站。与起终站相比,过路站会大大减少站台占用时间,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郑州枢纽的压力。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3)

南阳与洛阳、三门峡之间 的高铁车次

现在郑万高铁、郑阜高铁多数车次均接入郑州东站,部分车次进入郑州站。殊不知当年在设计郑州东站时,根本就没有安排郑万高铁站场、郑阜高铁站场,仅是做了个预留。至于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郑州站,更不用提!现在郑万、郑阜均是挤占徐兰高铁站场,才勉强进入了郑州。郑阜高铁甚至都没有设计进入郑州东站的正线,因为在线路设计上,目前在建的郑州南站,才是其真正的起点站。郑阜高铁现在能进入郑州东,完全是靠借道郑万高铁正线。另外插一句,属于郑万高铁自己的专属站场,也在在建的郑州南站。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4)

郑万进入郑州东占用徐兰场

如此借用,不仅只是郑万高铁、郑阜高铁而已,郑焦城际也是借用既有京广普铁线路(南阳寨站至郑州站段)进入了郑州站。京广铁路本就非常繁忙,郑焦城际还要见缝插针地往里面塞车,加车受限,不能即时,让郑焦城际失去了城际的意义。近期郑焦城际开始公交化运营,这应该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郑州端的终点站是南阳寨站,并非郑州站。如果没有好的公交、地铁接驳方案,预感上座率大概不会高。另外,郑焦城际列车驶入郑州东站,或是跨上京广高铁,不仅要借道京广铁路过郑州站,还要借道陇海铁路。更重要的是,郑焦城际这种情况,会拖累郑太高铁。如此东拼西凑,非独正线,当时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仅是因为省钱吗?

新修的铁路(因新修铁路太多)(5)

郑焦城际线路

以上种种,总结起来,就是短期内接入线路太多,强行并站太多,而接待能力又跟不上,比较吃紧。至于原因,或为急功近利,或为规划不周。还是开头那个观点,在郑州没有完全“消化吸收”现有铁路之前,应对新线路的接入,持谨慎态度。否则闹起肚子来,也是非常难受的。

问题有,麻烦多,但也好在一切都在改善,郑州南在建,小李庄也被提上了日程,相信两站的投用,再配以必要的线路改造,完善提升枢纽接待能力后,会彻底地解决目前的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