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粤曲里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经典故事,很让我着迷。”饱含韵味深意的歌词、优美的音韵,这些粤曲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郑雪娴。早在读书时期,她就是出了名的“粤剧迷”。就读初中时,恰逢石门中学校庆,一位校友写了一首粤曲需要找人唱,同学都纷纷推荐郑雪娴。为了让这首粤曲呈现得更好,她开始向学校里一位学过粤曲的老师学习,从此开始向专业靠拢。受长辈影响,郑雪娴从小就对粤曲感兴趣,一直将其作为业余爱好,时不时点缀一下生活。直到大学修读数学专业,她仍没想过这项爱好会成为终生的事业。一名指导老师则围着这班小学生走动,时而纠正不到位的动作,时而示范唱腔……她就是和曦曲艺社创立者、南海区非遗粤曲传承人郑雪娴。郑雪娴(左一)在粤韵绕古祠活动表演。“粤剧迷”拜师学艺打下扎实唱功

《梦里水乡微广播》邀你点歌

《梦里水乡微广播》正接受各位里水街坊点歌,如果你有什么特别想听的歌,或者想凭歌寄意,那就赶紧留言吧!

【点歌方式】在“梦里水乡”微信号的会话框输入【点歌】二字,按要求回复内容,或者直接留言“想点的歌曲名字 你想点歌给谁听/你想说的话”,所点歌曲在每期节目依次播出。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1)

“穆桂英,平西夏,戎兵重整……”里水镇和顺中心小学曲艺室里,阵阵优美声腔传出,和曦曲艺社学子们正在排练粤剧《穆桂英》,备战南海区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

一名指导老师则围着这班小学生走动,时而纠正不到位的动作,时而示范唱腔……她就是和曦曲艺社创立者、南海区非遗粤曲传承人郑雪娴。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2)

郑雪娴(左一)在粤韵绕古祠活动表演。

“粤剧迷”拜师学艺打下扎实唱功

受长辈影响,郑雪娴从小就对粤曲感兴趣,一直将其作为业余爱好,时不时点缀一下生活。直到大学修读数学专业,她仍没想过这项爱好会成为终生的事业。

“粤曲里总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经典故事,很让我着迷。”饱含韵味深意的歌词、优美的音韵,这些粤曲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郑雪娴。早在读书时期,她就是出了名的“粤剧迷”。就读初中时,恰逢石门中学校庆,一位校友写了一首粤曲需要找人唱,同学都纷纷推荐郑雪娴。为了让这首粤曲呈现得更好,她开始向学校里一位学过粤曲的老师学习,从此开始向专业靠拢。

大学毕业后,一次偶然机会,郑雪娴被推荐代表当时的和顺镇参加南海县粤曲比赛,便正式登上舞台唱起粤曲。

为了不断突破自我,郑雪娴于1990年拜师佛山市非遗粤曲传承人郑艳芬。当时的郑雪娴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小学数学老师。即使工作繁忙,郑雪娴总能挤出时间跟着郑艳芬学习和训练,并参加各种粤曲比赛和交流活动。“在之前,我唱曲专业知识方面基本是空白。”正如郑雪娴所言,经过多年苦练,她逐渐打下了扎实的唱功。

“我叫做崔莺娘,身在平康里中。”小时候最喜欢听红线女的那首《崔莺娘》,郑雪娴对此念念不忘。2016年,在郑艳芬的引荐下,郑雪娴拜师红线女首位入室弟子、广州市非遗粤剧传承人郭凤女,学习红派的方法和技能,并跟着师父到处登台演出。

直到现在,一旦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郑雪娴仍会找两位老师请教,不断看简谱、练习,甚至一次又一次录音逐一对比,改正后又再录音,直至满意为止。

将粤曲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

粤曲作为深厚的岭南曲艺文化,在里水本地有着深厚且广泛的群众基础。2010年,里水镇曲艺协会成立。作为里水镇曲艺协会副协长,郑雪娴在思考怎么提升自己的水平之余,还在为里水粤曲文化传播与传承做出不懈努力。

为让更多粤曲爱好者得到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推广粤曲这一传统文化,展现里水粤曲文化发展成果。郑雪娴积极参与里水文化站和里水曲艺协会的活动,将粤曲知识带给里水广大爱好者。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3)

郑雪娴(左二)和郑艳芬(左一)在指导和顺中心小学和曦粤韵曲艺社学生。珠江时报记者/欧林菊 摄

每年,里水镇都会举行730“查笃撑”曲艺剧场和“粤韵绕古祠”展演等曲艺品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郑雪娴白天教学,晚上抽空参演,每次演出几乎座无虚席,收到村民的广泛好评。

为了更好传播里水本土特色文化,郑雪娴还把梦里水乡特色融入粤曲,演唱了《赞石塘》《生态新城》《家·南海》等本土原创曲艺,且多次代表里水镇在各大区、市、省级粤曲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6年10月,她成为了南海区非遗粤曲传承人。

把粤曲传承放在小孩子身上

在把粤曲文化送进村居时,郑雪娴发现,学习粤曲或者欣赏粤曲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面对这种断层现象,郑雪娴开始思考给予年轻人更多平台,引导他们走进粤曲的世界。

与郑艳芬老师商量后,她决定在当时任教的和顺中心小学开设粤曲课堂,把传承重心放在小孩子身上,让粤曲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

在南海区文化馆、里水镇教育局和镇文化站的支持下,2012年7月,郑雪娴推动和顺中心小学成立了和曦粤韵曲艺社社团,并从学校挑选了一批学生,从最基础的呼吸讲起,教小学生们怎样做到“字正腔圆”和“讲准字音”……

“家长可能会不太理解,认为这对孩子以后的前途帮助不大。但是学生们都很喜欢,而且拿到了不俗的成绩。”在郑雪娴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代表学校在区、市及省赛中拿下多个奖项。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4)

学生们在舞台表演。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曦粤韵曲艺社已有40多名学生,并成为南海粤曲传习所、佛山市少儿曲艺培训基地、佛山市非物质遗产粤曲传承基地。“曲艺社学生经常训练结束后都不肯走,他们总想跟着老师学到更多。”在郑雪娴的培养下,入门后的学生一个个成为粤曲“发烧友”,很多学生即使毕业后仍然坚持练粤曲,经常对郑雪娴说:“等我毕业后就回来和你一起教粤曲。”

“看到学生对粤曲如此上心,觉得还是能看到粤曲传承的希望,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郑雪娴说,未来的日子里,她依然会把粤曲的传承放在小孩子身上。她认为,只有年轻一代参与,粤曲传承才有希望。

梦里水乡编辑部

来源:珠江时报 记者:欧林菊、梁嘉妍 通讯员:袁嘉雯

编辑:杜婉容

审校:陈淑仪、朱嘉泳、吴碧霞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5)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6)

-----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7)

-----

回复关键词看干货

身份证 | 港澳通 | 保障房 | 通行证

电动车上牌 | 疫苗预约 | 贤鲁岛 |里水史

粤曲交流演出(从送文化到种文化)(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