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美童声第四十四首(当代诗歌应充满理想之光辉)

最美童声第四十四首(当代诗歌应充满理想之光辉)詹坚兴无疑是一位理想主义诗人,理想主义是人与生俱有的价值理念,特有之精神现象,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影响人心灵生活形而上的运动,也是一个价值观之深层维度,如果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成为唯利是图的市侩主义者,没有构建理想之美好图景的欲望,那么这样的诗人还算个好诗人吗?在我们时代,理想主义者生存艰难,因其价值观的脆弱,总禁不起现实的破坏,如今“乌托邦”式的诗人很少,但詹坚兴却是我所知道的其中之一。相反,也有一些人只看诗,不看人,一个诗人如果品行不好,即使他的诗写得多么好,那也是不完美,起码一个人格有缺陷,素质有毛病的人,他的诗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意为,但凡研究文学,应当人文互证才好,才显公正公平,因为它关系到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现实问题,也关系到他对读者的态度,你不能让一个疯子或一个精神病患者去引导你的人生,启蒙或滋润的你的心灵。詹坚兴老师的诗,见诗如见人,他的诗歌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价值

最美童声第四十四首(当代诗歌应充满理想之光辉)(1)

——诗人詹坚兴组诗《每当中秋月圆时》赏析

◉童小汐

我算是詹坚兴老师的老读者了,经常看到他的诗,不论是古体、近体诗亦或现代诗,都会认真地阅读。其实詹老师还未在华协任职之前,我就看过他的一些诗作,印象深刻。推荐詹老师的作品,并非因为他是华协的副会长,而是他的作品真的很好,他的诗扎实,既有理性启示,也有迷人的感性,细品之便有一种梦境与现实胶着感,丰富、扎实、耐读,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写诗并非仅依借学问之填实,而是凭依内心真挚的情感以及生活阅历的沉淀,还有对人和事物深刻透彻地体悟。后来了解詹老师是军人出身,我顿时释然,为什么他的诗所有的纯度和厚度。

詹坚兴的诗通俗易懂,属于直线型的贯穿,偶尔也见婉转之句,亦近乎于白描,他就是这样走在自己的诗路上,尽全力地生活与抒写:“把印在心窝里的亲情/藏在泪痕里的思念/溶化成远方的一阵铃响……”

在文学诗界多元化的年代,诗歌创作多形式甚至达到极限的今天,若说写诗犹可如潮水一泻千里,恐怕非常难,但詹坚兴只能抓住一个点,结结实实地盯着而后闪身投入,认真地写下去,用自己赋有节奏感的深情流露将读者带动起来,即我所谓之的诗的“灵动”,如<月光下的思念>:“外人羡慕家里飞出了凤凰/那知我心里比醋坛还酸/已过不惑之年/你仍孤影瘦长/遥远的理想绑架在城堡上……”

此时,似乎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莫大的力量感,全神贯注,如激流直去无懈可击:“走得容易/归来却难/一阵秋风吹落阳台的桂花瓣/茶杯里的茶水凉了又添……”他经常灵光喷涌,以诗歌的方式不断探讨追索人生和世界,而从他的诗就让人感受到,他的诗歌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仿若是无人之境,亦是无敌之地,而诗人就是自己的天地,是一种广袤深远的温情和善意,所以他诗中有婉柔一面,也有暴烈一面,这些都和装饰性的修辞学无关,但能够打动你就已经足够了。

说到这里,难免要说当代诗歌存在一个普遍严重的问题,即“形式主义“危机,很多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只重视形式上的表现,大约看起来像诗,但读者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在对诗人,尤其是在所谓的“著名”诗人作品的评价上,普遍存在软骨病,屈膝病,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消极的分离主义的倾向,即人诗分离——见了名气大的诗人便吓得要死,恨不得马上跪下顶礼膜拜,自然对他的诗,基本上就是无可挑剔了,从头至尾都是好评,差评反而留给那些个质疑著名诗人的诗的人。

相反,也有一些人只看诗,不看人,一个诗人如果品行不好,即使他的诗写得多么好,那也是不完美,起码一个人格有缺陷,素质有毛病的人,他的诗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意为,但凡研究文学,应当人文互证才好,才显公正公平,因为它关系到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现实问题,也关系到他对读者的态度,你不能让一个疯子或一个精神病患者去引导你的人生,启蒙或滋润的你的心灵。詹坚兴老师的诗,见诗如见人,他的诗歌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之体系,可见其人有充分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之人格修养,能够摆脱世俗物欲等异化性力量之束缚,对自己心灵之消极影响,具有升华的”磁力“。

詹坚兴无疑是一位理想主义诗人,理想主义是人与生俱有的价值理念,特有之精神现象,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影响人心灵生活形而上的运动,也是一个价值观之深层维度,如果一个时代的诗人都成为唯利是图的市侩主义者,没有构建理想之美好图景的欲望,那么这样的诗人还算个好诗人吗?在我们时代,理想主义者生存艰难,因其价值观的脆弱,总禁不起现实的破坏,如今“乌托邦”式的诗人很少,但詹坚兴却是我所知道的其中之一。

在他的诗作<我心依然>中,他如此写道:“泰晤士河的风景再美/怎比得上咆哮的黄河在心中激荡/埃菲尔铁塔再高/怎比得上东方明珠在眼里耀闪……”当今之文学,已经很少有诗人将理想主义与文学联系起来,因为很容易被人当作守旧者和落伍者,会受到那些新潮诗人的抨击和嘲笑。其实读詹坚兴的诗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样的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诗该具有的条件都有了,真情、文采、画面和故事:“把苦水藏在静幽的空冥之中/宁愿在梦幻中把幸福分享/星月无言/孰爱缱绻……”(詹坚兴:<梦碎南洋>)诗中有间接性和暗示性,更有涵容性,人人人都能读懂,且易触摸到诗人心灵。如今诗人诗歌不少,但真正好诗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读詹坚兴的诗,颇有雅致意味,在他的诗语中,思念之笔触直抵人心,婉惬而流畅的叙事犹如昨日往事一刹那在眼前闪现,黏蜷于亲人身旁团聚时的时光骤然间凝成永恒:“一轮皓月穿透秋夜的黑暗/勾起游子思乡的愁肠/无论在世界那个角落/我心依然向着东方/无论离开母亲的怀抱多久/我情依然牵着古老的家园……”对于诗之描物,每一个文字都朴实简洁,缠绵而纯真,流露出的是丝丝真情,似乎诗人正陶醉在一种忘尘、忘我之委婉细腻。诗人写景,是那种浪漫的简约风格,又款款营造梦幻般的氛围。的确是耐人寻味,一个军人出身的诗人,能将他习惯并熟悉的工作和生活领域的那部分,写得平淡有力,温柔且律动,又像极了意象性的诗,很容易让读者跟随着这些文字摆动,让不懂的诗的人也懂,这便是詹坚兴的诗。

如果我仅仅说詹坚兴的上述诗作,很难服众,因为大多数人认为那些平淡无奇的文字,好像不能够成为好诗,似乎人人张嘴就能吟出两句,其实不然,一个不用心、不用情去写诗的人,看似再华丽的文字都是空洞无力的。读书作文,唯性情矣,诗人之心思绵密,断非常人可知可得,詹坚兴的诗所展现的魅力不仅于此,诗人同时亦是智者,善于捕捉意象为读者营造一种美感力:“思念融化了沧茫夜色/星星落满了远岫翠林/月光直射着我迷惑的双眼/祈福的铃声像清纯的鸟鸣/飞越千山万水/直达久别的乡野……”(詹坚兴:<月到中秋>)诗人的艺术直觉是明晰的,这是一种经验的幻象,无论诗人以何种方式从意象入手,罗织其脉络,都展现了诗人接触大自然的生命感悟,诗句中透着寂静空灵之禅味,明净单纯,读来兴致盈然。

其实诗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正因为人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经验,但诗人的作用就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对生活的认知,以及无拘的思想为大众找一个普通认同的出口,借助对应之事象,写成能够打动人的诗,这就是诗的意和象,也是能够写出一首优秀诗作的关键所在:“拨开沾满风霜的睫毛/睁开历经岁月的瞳孔/让心灵飘荡在故乡的云层……”也不知何故,人们总喜欢被制约,从不懂得主动去突破大众化的眼光和对世界认知的壁垒,也不会去重视诗人与社会现实所交错的各种关系中所体现的对生命的意识和感悟。

诗人在诗中体现出纯真之本性,并在沉着的思想中理性地放飞:“ 心中的伤口/是否用文字可以抚平/残缺的镜面/是否让岁月可以重圆/我紧紧抓住一束月光/写下了字字的生暖/追寻着流逝的记忆和风霜……”诗人的叙述,是告诉我们生命中其实有很多极为宝贵的东西:亲情友情,生离死别,该珍惜的一定要珍惜,该舍弃的一定要舍弃。

詹坚兴的诗歌值得我研究的因由,最重要的是他具备一个真正的诗人所该具备的素养、才华和情怀,他具有以升华之方式抒写的能力,能够捍卫内心的尊严和自由,敢于直言;能够摆脱自我的束缚,具有一定的启蒙性,他有在当今诗界来说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

这要比太多“一个人孤独地吟唱”那种“结构主义”诗人好许多,他们的诗,看上去宏大,其实内里苍白无物,不是公式化的做作和浮浅,就是自欺欺人的说教式话语,更有甚者,一些著名诗人的诗,看上去就像是他一个人在漆黑的舞台上蹈躧。个别一些所谓的著名的诗人,头衔愈大,伪善似愈加,他们除了自己,似乎天地中除了他自己最厉害,最有才华,最能称得上英雄之外,英雄已然从历史上消失,自他们眼中消失,很少有值得他们去尊敬的人,笔下写的是底层人,看似为底层人高歌,而内心唯有鄙夷之态度,何以见得?从他们虚假性的叙写便可一目了然。

所以我说,当代诗界,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诗,由于娱乐消费至上的扭曲的价值观,加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消颓之影响,让这些原本有文学才华的人慢慢变得猥琐和功利,作品自然就缺乏理想主义和力量感。当然,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亦有辅益,即对中国当代文学观念、技巧等变革和发展产生过启蒙性的积极影响,但从文学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即伦理精神之层面而言,现代主义文学倾向于表现阴暗面则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而出现很多精神残缺的文学,其中不乏名家作品,譬如莫言的诺奖作品《蛙》就是一例。

诗歌似乎更明显,很多诗人以极端之态度追求形式上的革新,则唯俱模仿西方之诗人,对文本构架之技巧崇尚不已,而于中国传统之文学所具有的价值观及文学之经验则忽略有加,两者于传统之意义大相违异,立时可见矣。纵观中国诗人诗歌,就名家而言,无一不受此害者,诗歌一时沦陷,集体坠入形式的危机不能自拔——即追求诗句的形式和修辞唯美,却丧失文化的功用,崇尚人性之堕落,敌视尊严和勇敢的文学,这种诗的“美学”与“文化”毫无预兆的解体,竟然能在诗坛风靡至今,而很多名气颇为响亮的诗人,实质上却成了只知诗之形式而不知诗之功能的“半诗盲”,真咄咄怪事矣。

詹坚兴的诗歌并无多少可供深挖之修辞技巧,简而言之,就是他的诗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于困境中求高尚之理想,于苦难中求生存之希望,诗人的执著和信念,力量与热情,就是诗的全部。诗人无非就是通过诗来唤醒读者渐已迷茫和冷却的心灵,呼吁人们必须要时时刻刻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即使你在黑暗和艰难中,都不要放弃希望,而希望却来自于对他人和身边事物的深深的爱意:“天是不会塌下来的/地却总想变成天/把缥缈的天堂/描绘/成世间最美的地方……”(詹坚兴:<负担>)

真正的诗歌意味着必须赋予事象、物象以积极意义和正确价值,亦意味着诗人面临“对于否”的选择和一种新样态的信念的创造,这一点在詹坚兴的诗中有所体现,即他在对客观物象审美并加以处理时有理想主义的选择和目的性。

让理想性的选择和升华性之思想介入叙事,且是日常的琐碎性和叙述的直接性,没有过多的技巧和修辞,所有的句子都简单明了,唯有真情的流露:“长出老斑的双手/企图/变成魔力般的千斤顶/把脆弱的身躯伪装成铁板/幻想顶破一片天……”

这样的叙写具有真切感,并没有对物象进行一个繁琐的修饰和堆砌,这才是诗该有的理想性,诗人的思想是对外开放的,而不是当今很多名诗人,在写诗时精心设计,强行雕饰,通过隐喻或暗示等修辞手段来遮遮掩掩,让读者去猜去想,搜肠刮肚来揣摩诗人要表达的想法和意图,一旦读者说猜不到,看不懂,他便说大众不懂诗,不是他的错。到底是谁的错?我觉得这是因为那些名头很大的诗人缺乏真正的审美趣味和理性性,没有一个真正的诗人所该有的对微小事物所怀有的热情。

也可能他们虽然以“著名诗人”自居,但根本就不在乎或根本不知道文艺的力量和趣味,不知道决定精神的东西是一个人的思想,而不是消极的拜金和虚假的名气,一个真正的诗人必须要有纯粹而清湛的心灵,必须要有对他人充满善意和爱意的胸怀,必须要脱离对物欲的渴望,必须竭力去开发理想主义资源,展现人性之光辉。

看很多当代诗人的作品,似乎普遍具有“契诃夫式”情结,实际上人家契诃夫是忧国忧民式的“忧郁”,而当代诗人给我的感觉却是对生活现状不满足的“抑郁”,由于缺乏理想主义激情,在他们的诗歌里鲜见对美好人性的赞美,对他人的祝福,对爱意的蕴含,以及对理想生活和人格等甚至是隐喻性之认可和肯定。

“浸泡在茶杯中的苦水/养护着破碎的梦幻/在愁肠里不停摆渡/在乞灵中拼发出热量/等待/等待着一场丰美/采集人间的一帘花香……”从詹坚兴的诗中可知,优秀作品的构成条件便是力量和理想,或多或少能够影响读者的心理世界,但凡有抱负和担当的诗人,都会这般着力于将激励和温暖注入到自己的诗句中,只有理想主义的诗人才懂得诗的意义,也懂得只有理想之光普照,人才会产生出力量,诗歌亦如此,只有赋予诗歌以理想的光辉,才能产生力量感十足的作品,诗人果能如此,更复何求。

2022年10月22日笔於青海省大柴旦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