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天意:天意谢幕 这次是真的甩货
如何评价天意:天意谢幕 这次是真的甩货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送贺卡成为逢年过节的流行。摊位“富莱亚”以经营贺卡为主,妻子看摊,丈夫则每年夏天便去跑南方找货源,因为当时主流产品均来自南方厂家。在工人工资不过百十来元的年代,南方的贺卡工厂就有着先进理念,高薪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师还能各地旅游寻找灵感。而一些设计师们还掏钱请张建军吃饭,直接请教。
很快天外天市场火爆京城,1991年底,天意市场开始筹备、试营业,他又租下了天意的柜台。
2004年夏天,一场大雨导致地下室的市场被淹没,无数商户梦断于此,而他恰好不久前已将生意全部转移到天意。
至今,二十多年过去,天意从绿色铁棚子的简陋市场,变成了几栋高楼大厦组成的市场。
一年卖出百万张卡
摊位“富莱亚”以经营贺卡为主,妻子看摊,丈夫则每年夏天便去跑南方找货源,因为当时主流产品均来自南方厂家。
在工人工资不过百十来元的年代,南方的贺卡工厂就有着先进理念,高薪聘请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师还能各地旅游寻找灵感。
而一些设计师们还掏钱请张建军吃饭,直接请教。
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送贺卡成为逢年过节的流行。
“尤其是学生。”一排小脑瓜将摊位围个水泄不通,因为种类实在太多,很多学生挑来挑去无从下手。
“一个人就三分钟啊,三分钟挑不出来就走吧,去别的地方买吧。”竹亚芹站在柜台里吆喝着。
短短一季,两口子的摊位能卖出去几十万张贺卡,一年更是卖到上百万张。
然而生意有乐也有苦,前一年贺卡大热,第二年商户们都囤货,可能就造成供需失衡。
1997年,他以前一年市场状况为参考,决定“倾家荡产”地进货,结果市场价格大跌。
那个寒冷的冬天,张建军找来了130卡车,将整仓库贺卡一车车运到郊区便宜的仓库里。后来处理了很久才卖光。
正是这些风雨的练就,让夫妻始终没有离开一线柜台。
除了稍年长的面相,更多时间里他们就像普通的小伙计一样默默干活。
踏实回承德养老啦
“关张之后歇一段儿再说吧。太累了。”提到未来,竹亚芹疲惫的脸上露出微笑。
而两口子目前的决定,是回到承德的老家养老。女儿刚大学毕业不久,天意关闭前的这段日子,常来到市场里陪伴母亲。
1992年11月17日,也就是天意市场正式开业之前一天,女儿出生。
而之前天意试营业期间,挺着大肚子的竹亚芹还坚持在摊位上照应着。
市场撤销之后,究竟是安享“退休”的生活,或是换个地方再创一番辉煌,张建军还有些“雄心犹在”。
据他们了解,不少曾在天意经营的商户,都会在此次停业后选择回乡养老或是去外地发展。“因为北京的城市功能变了。”
北京晚报/张硕
新媒体编辑/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