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马哈鱼洄游意义(大马哈鱼洄游的启发)

大马哈鱼洄游意义(大马哈鱼洄游的启发)在洄游的过程中,海洋到陆地就有自低向高的地理差别,它们要翻越瀑布、跨过浅滩,甚至和守在岩石上就等它们主动上跃的熊做抗争。再难,也没有一条大马哈鱼往回游。在洄游开始时,大马哈鱼就不再进食了,它们生活在海洋,肠道已经适应高盐环境,如果吃淡水食物可能会让自己遭遇生死考验,于是它们仅凭身体内的的养分储备踏上旅程,只能完整使命。在海洋,鱼类也有迁徙现象,最著名的就是大马哈鱼洄游,这是一场赌上生命的悲壮之旅。在中国黑龙江流域,大马哈鱼每年秋天都会从遥远的太平洋洄游到陆地淡水区产卵。在当地赫哲语中,大马哈鱼被叫做“达乌依马哈”,意为“定时回来的鱼”。大马哈鱼原本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每年秋天开始,就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溯黑龙江而上,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因为大马哈鱼的卵只能在淡水中才能存活。

大马哈鱼洄游意义(大马哈鱼洄游的启发)(1)

Salmon migration

01.大马哈鱼洄游

生物界,每年会有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一期一会。

比如非洲大草原陆生动物、候鸟大迁徙等。迁徙是为了寻找充足的食物,繁衍生息,就像设定在动物身体中的固定程序一样不可动摇。

在海洋,鱼类也有迁徙现象,最著名的就是大马哈鱼洄游,这是一场赌上生命的悲壮之旅。

在中国黑龙江流域,大马哈鱼每年秋天都会从遥远的太平洋洄游到陆地淡水区产卵。在当地赫哲语中,大马哈鱼被叫做“达乌依马哈”,意为“定时回来的鱼”。

大马哈鱼原本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每年秋天开始,就成群结队渡过鄂霍次克海,绕过库页岛,溯黑龙江而上,完成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因为大马哈鱼的卵只能在淡水中才能存活。

在洄游开始时,大马哈鱼就不再进食了,它们生活在海洋,肠道已经适应高盐环境,如果吃淡水食物可能会让自己遭遇生死考验,于是它们仅凭身体内的的养分储备踏上旅程,只能完整使命。

在洄游的过程中,海洋到陆地就有自低向高的地理差别,它们要翻越瀑布、跨过浅滩,甚至和守在岩石上就等它们主动上跃的熊做抗争。再难,也没有一条大马哈鱼往回游。

历尽千难万阻溯流而上,终于产完卵并进行守护;14天后,这些守护者们都死了。

大马哈鱼知道自己产完卵就会死吗?知道在洄游这个过程中要经历九死一生吗?它们不是人类,一定没有思考过。

洄游产卵是一个关于命运的预置程序,这个程序上早就写好了行动指引。

预置程序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自私的基因。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提出基因是自私的论断。

所有生命的繁衍、演化,都是基因谋求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而产生的结果;人类只不过是基因这架机器人格化的化身,是基因在主宰人类”,就是说,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繁殖机器。

基因写好了预置程序,就是生物的命运蓝图,虽然各有各的活法然而殊途同归,都回到繁衍生息这个最终目标上去。

人类也遵照这个预置蓝图,然而我们和动物又大不相同,因为我们有理性会思考有觉知,不想单方面受基因的控制,哪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要创造选择权,追求选择的自由和生命的意义。

Preset blueprint

02.预置蓝图

今天听到施展讲的《中国史纲》,提到了“预置蓝图”这个词,和“预置程序”是一样的道理,他从人文、文化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大马哈鱼洄游意义(大马哈鱼洄游的启发)(2)

施展讲了《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

有个已经50岁的盲人,他从小就看不见任何东西,适应了仅凭触觉、味觉、听觉来认识这个世界。后来医生发现他可以复明,就给他做了手术。虽然他看得见了但也引来其他困扰。

他只能看见散乱的光线和颜色,却无法看到光线和颜色整合的物体是什么。

什么意思,就是说他无法整合、整理看见的光线和颜色等信息,区分不了主体和背景,因此就没办法辨认具体物体,更别说物体的分类。他只能看见而无法看到。

有人把他带到一架车床前,他说他看不到这个物体到底是什么模样。当他把眼睛闭上,用身体触摸车床的时候,他说他能“看到了”。这个看到就是信息整合的结果。

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能触达到的信息,就像零散的砖块,钢筋和水泥一样,如果没有预置蓝图给出搭建和整合的方案,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无法建立起来,信息永远是零散的没有意义。

就像这个盲人复明后看到的世界一样,只看见,不能看到。这些预置蓝图是隐形的,如果不动用理性和反思,人会很难觉知到它们的存在。

施展说,预置蓝图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生物意义的,比如自私的基因需要生物繁衍;比如大脑会整合视觉、听觉和触觉提供的信息;还有我们遇到危险就会心跳加速、自卫行为等等。

大马哈鱼的洄游、非洲草原动物大迁徙这些本能,就是因为它们头脑里的预置蓝图。

另一种是文化意义上的预置蓝图,比如家装的时候,有的人喜欢日本诧寂风、有的人偏爱欧美田园风,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各有各的特质,没有谁比谁更接近美,更接近真理;美是没有边界的。

你选择的答案也就是你对头脑中预置蓝图的呼应。

预置蓝图也就是文化的天然遮蔽性。你的文化预置蓝图是有自己的边界的,仅仅只是对世界理解的一个角度而已。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预置蓝图也需要被不断打开边界进行扩充,不然它就会阻碍你。

如何打破预置蓝图、认知的边界呢?

1、先要觉知到、看到这个蓝图的边界,转化才有可能发生。

2、不断学习。成年人的学习不是单纯的增加知识量,做低水平的重复,而是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可以升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