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玉阴刻线包浆:古玉学步 193
高古玉阴刻线包浆:古玉学步 193图4(2)冲出——由于手持工具刻划力道不够,无可避免地产生刻线打滑冲出毛刺的特征,如出现刻线齐整规矩如一定然非良渚所能(图4);(1)回刻、复刻——由于原始工具的局限,无可避免地存在来回刻划的特征,如出现一刻到底定然非良渚所能(图3);图3
图2-2
从刻线工艺的拙、灵变化程度看,相对断续的刻线应为早、中期良渚,相对连续的刻线应为中、晚期良渚。
无论早、中、晚期良渚,刻线都大致带有如下几个工艺特点:
(1)回刻、复刻——由于原始工具的局限,无可避免地存在来回刻划的特征,如出现一刻到底定然非良渚所能(图3);
图3
(2)冲出——由于手持工具刻划力道不够,无可避免地产生刻线打滑冲出毛刺的特征,如出现刻线齐整规矩如一定然非良渚所能(图4);
图4
(3)败刀——由于良渚图案密集繁缛工作量巨大,无可避免产生跑偏刻错现象,如出现图案圆滑无误一气呵成定然非良渚所能(图5);
图5
(4)古朴——刻线宽窄、深浅、一刀长短不一,呈现古朴的手工刻划特征(参见《古玉学步(138):馆藏玉器微痕距成像分析——良渚刻线工艺》),如出现刻线光滑甚至出现“排头线”定然非良渚所能(图6)。
图6
良渚四到五千年,出土附着沧桑特征,是鉴别良渚刻线的辅助要素:
(1)出土附着——有些出土品带有附着物,千年沉淀的附着非短期认为所能造就(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