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经典语录30句(做作又搞笑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经典语录30句(做作又搞笑的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拜会。中国人说话讲究谦虚有礼。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经常将一些敬称、谦词、委婉用语挂在嘴边。——虚假的客套、夸张的吹捧,看完都让人会心一笑。作者借这些假话,刻画了一个个虚弱的灵魂。当看完这些人物之后,掩卷深思:这些人仿佛穿越百年,在我们身边复活了。
读《儒林外史》,你会时时感觉世间的丑陋就在身边发生着。
鲁迅称赞《儒林外史》中的芸芸众生,“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吴敬梓最擅长描绘世态。而世态中最有生动的当属人物的语言。
书中人物,无论粗鄙如胡屠户啊,还是雅致如杜慎卿,他们的语言都有某种相似处
——虚假的客套、夸张的吹捧,看完都让人会心一笑。
作者借这些假话,刻画了一个个虚弱的灵魂。
当看完这些人物之后,掩卷深思:这些人仿佛穿越百年,在我们身边复活了。
中国人说话讲究谦虚有礼。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经常将一些敬称、谦词、委婉用语挂在嘴边。
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拜会。
两人以前从未见过,这次一见面,对话极有意思:
“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乡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范进道:“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一个“世先生”,一个“晚生”,两人的关系瞬间就亲近了许多。
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的精妙。你一言我一语,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整齐划一。
客客气气,却虚假至极。
这是一种礼貌到极致的假。
还有一种假,是言行不一致的假。
典型人物就是杜慎卿。他到南京来,美其名曰是结交文人雅士。
可是,他一来最着急的就是找中间人娶一房小妾。
对于这种行为,杜慎卿给出的解释是:
“这也是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
为了传宗接代,目的很明确。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更是绝了:
“我若不是妇人生的,天下妇人都杀尽!妇人哪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子就闻见她的臭气。”
说妇人都是臭的,如果不是为了子嗣,自己绝不会亲近妇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不做不孝子,只能勉为其难。
可是,实际上呢,中间人看穿了他的心思。知道他是想找个美人为妾。
当听说找了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杜慎卿迫不及待要去看,没两天就迎进了门。
杜慎卿在书中的人设是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可是这样的人心中想着尽是娶妾,以及办莫愁湖选美大会等无聊的事。
知识分子都堕落成什么样了!
不仅如此,书中描绘的文人之间的吹捧更让人受不了。
杭州名士群中的景兰江将医生赵雪斋奉为偶像。
他对着初到初到杭州的匡超人大肆吹捧:
“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边诗选上刻着他的诗行几十处,行遍天下,那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享名多着哩!”
季苇萧见到杜慎卿,更是当着众人的面,露骨地夸赞:
“小弟虽年少,浪游江湖,阅人多矣,从不曾见先生珠辉玉映,真乃天上仙班。今对着先生,小弟亦是神仙中人了。”
文人的吹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虚实结合,借吹嘘别人顺带抬高一下自己。
赵雪斋会写诗不假,但是不是“行遍天下”就不得而知了。
杜慎卿是“天上仙班”,跟他在一起的季苇萧自然也是“神仙中人”了。
既然有借捧对方来抬高自己的,就有踩对方来吹捧自己的。
周进被几户人家聘为私塾先生。大家做东宴请周进,并请了新进秀才梅玖来作陪。
梅玖在席上就用“老友”是不同“小友”序齿的,来羞辱周进。
同时又吹嘘自己在进学前,做过一个“日头压身”的梦。
后来,周进将梅玖的这个梦告诉了王举人。
王举人颇不以为然:
“比如他进过学,就有日头落在他头上,像我这发过的,不该连天都掉下来,是俺顶着的了?”
这是用举人的身份去压秀才。
文人相轻的例子,在《儒林外史》中不胜枚举。
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匡超人对马二先生的诋毁。
马二先生对匡超人有恩,也是他指引匡超人去读书,去考科举。
可是,小有些成就的匡超人依附了杭州城的一些名士后,转身就批评马二先生批选文章“理法有余,才气不足”。
这是年轻人对科举成败者的嘲弄,即使这个人曾有恩于他。
读书人的假话,给人一种以假乱真之感。
相对而言,那些没读过书的市井小民,他们的话虚伪中夹杂了粗鄙和搞笑。
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胡屠户。
胡屠户在女婿范进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老爷”。
没读过书的胡屠户自然想不出“世兄弟”这样文雅的词汇,“贤婿”加“老爷”是他对女婿最别致的敬意了。
从此以后,胡屠户吹嘘的素材主要来自女婿范进。
范进母亲去世,当地有头脸的都来吊唁。胡屠户见到这些大气不敢出,只能在外间帮忙做些粗活。
对此,他的解释是:
“张老爷、周老爷,在那里司宾,大长日子,坐着无聊,只拉着我说闲话,陪着吃酒吃饭。见了客来,又要打躬作揖,累个不了。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不耐烦做这些事!”
听着这些话的人,不明就里,都对胡屠户肃然起敬。
胡屠户是一个极富有语言天赋的人。而且有着高超的想象力。
“拉着说闲话,陪着吃酒吃饭”,多么具有画面感。
给听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胡屠户这类人的说话技巧,就是通过攀附上层人物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这类假话既没有损人也没有利己,仅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是极度自尊又自卑的矛盾结合。
这些人粗俗中又不乏质朴和幼稚。
而另一类人说的假话,就让人反感了。
《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类特殊人群——媒婆。
为了拿到佣金,他们通常要发挥他们的语言天赋——天花乱坠,以假乱真,甚至是以虚避实。
代表人物就是沈大脚。
鲍廷玺丧妻后,他的养母看中了王太太的陪嫁,硬要鲍廷玺娶她。
王太太是个什么人呢?
周围人对她的评价是“这个堂客娶不得”。
而且,这个王太太的要求极高——要是个举人,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姐妹。
为了让王太太答应婚事,沈大脚开始了吹嘘:
“人都叫他鲍举人家。家里广有田地,又开着字号店,足足有千万贯家私。我想这样的人家,除非是你这位太太才去得,所以大胆来说。”
王太太心里有些疑惑,沈大脚赶紧趁热打铁:
“我从来是一点水一个泡的人,比不得媒人的嘴,若扯一字谎,明日太太访出来,我自己把这两个脸巴子送来给太太掌嘴。”
明明是假的,但依然言之凿凿。可见心理素质确实过硬。
古代结婚,男女在婚前是不知道底细的。只凭媒人一张嘴,搬来搬去。
到时候,花轿入门,再想反悔铁定不行。
很多年轻女性都受到过媒婆的欺骗。扯这种谎似乎成了行规。
比如沈琼枝,她就听信了媒婆的话,以为嫁给盐商,是正妻。
可事实是,盐商要纳她为妾。
要不是沈琼枝机智,又要沦为这场阴谋的牺牲品。
王太太虽然泼辣,但还不够世故,或者说身边人都不喜欢她,没有人告诉她真相。
沈大脚以为瞒天过海,生米煮成熟饭,王太太就不能把她怎么样。
可是,她还是低估了王太太的战斗实力。
知道真相的王太太从便桶里抓了一把屎尿,抹了她一脸一嘴。
这也应该是本书中唯一一个因为说谎话而遭到“惩罚”的人了。
虽然王太太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但是她的遭遇,作者还是很同情的。
所以,他安排了这段报复的戏码。
现在,我们将会说话的人赞为高情商。
那,也有人持反对态度——会说话都很虚伪,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我对此不敢苟同。
会说话和说假话有本质的区别。
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说出的话让对方舒服。这是一种善意的体现。
相对的,那些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完全不顾对方的立场。
说话横冲直撞,其实是一种完全自我的表现。
说假话是什么呢?
最有代表性的假话就是吹牛。
就拿《儒林外史》中的这些人物来说。无论他们采取什么吹牛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是一种完全利己的表现。
看完《儒林外史》,你不得不赞叹中国语言的精彩。
这已经不仅是一幅人生百态图了,而且是一部精妙绝伦的说话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