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

孔门名徒子路(也称季路,字子由)为人信义、尚武,知名当世。公元前481年,鲁国旁边的小邾(zhū)国发生内乱,小邾国一个叫射的大臣带着句绎城投奔鲁国。照例,双方要有盟誓,对彼此权利、义务做出一些约定,以便相互间有个保障。小邾射呢,不肯同鲁国举盟,只希望得到子路的承诺就行。鲁国执政季康子找子路去见小邾射,子路坚决不干。季康子派冉有去说服子路,冉有传话说,小邾射不信任千乘之国而信任你子路,这是多么长脸的事情啊,为什么推辞呢?子路说:“小邾射做出的是不臣和叛国行为,我如果向他作出承诺,等于是认同了他的做法,怎么可以呢!”这件事不仅说明子路的信义闻名遐迩,还说明他多年受孔子的熏陶教育,原则性很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脚跟立得很稳。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1)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2)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3)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4)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5)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6)

子路死得悲壮,也死得悲凉。他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追求,不肯向世俗和所谓利害生死作任何的妥协,越过重重阻拦,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中,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义大勇,只是当时的世态太过丑恶,身为父亲的蒯聩要篡儿子的位,身为母亲的孔姬要劫持儿子立盟,身为家宰的栾宁对家主之生死不闻不问,卫出公辄在出逃的马车上还不忘大吃大喝,身为同门的子羔、身为同事的公孙敢眼睁看着子路孤身犯难,还有孔氏族中那么多人竟不肯对子路施以援手,有点让人不齿。

后世怎么评价子路(是意气用事还是顾及面子)(7)

附《左传·哀公十五年》原文:

卫孔圉取大子蒯聩之姊,生悝。孔氏之竖浑良夫长而美,孔文子卒,通于内。大子在戚,孔姬使之焉。大子与之言曰:“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与之盟,为请于伯姬。闰月,良夫与大子入,舍于孔氏之外圃。昏,二人蒙衣而乘,寺人罗御,如孔氏。孔氏之老栾宁问之,称姻妾以告,遂入,适伯姬氏。既食,孔伯姬杖戈而先,大子与五人介,舆豭从之。迫孔悝于厕,强盟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乱,使告季子;召获驾乘车,行爵食炙,奉卫侯辄来奔。季子将入,遇子羔将出,曰:“门已闭矣。”季子曰:“吾姑至焉。”子羔曰:“弗及,不践其难!”季子曰:“食焉,不辟其难。”子羔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曰:“无入为也。”季子曰:“是公孙也,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曰:“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继之。”且曰:“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