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家长在家里的体育锻炼(在孩子心中植入)
孩子和家长在家里的体育锻炼(在孩子心中植入)父母安排家庭体育活动一个便利的方式是带动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转化为家庭的运动爱好,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修课”,孩子自然会被感染。比如喜欢各种球类、跑步的父母,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家人一起打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喜欢游泳的家长一周安排两次或多次家庭游泳时间,从戏水开始教孩子不怕水、喜欢水,然后请教练系统教孩子学习游泳,等孩子掌握了游泳技能,一家人就可以在游泳池内展开擂台赛或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游泳、潜水、嬉戏。一家人沉浸在体育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长、亲子沟通和良性互动的频次、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都会自然增加,减少了孩子宅家玩电子游戏、看电视或电脑屏幕的时间,也减少了因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产生的亲子冲突和矛盾。从这个角度上说,家庭体育活动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无形中也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家庭体育活动能在家人之间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由此推及到孩子的社交,也有助于孩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家庭体育,在孩子心中植入“运动情结”(特别家教1147期)日常生活中,家长是否喜欢体育运动,是否经常和家人一起共享家庭体育活动,体验强身健体的乐趣,营造一个爱运动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些都将对能否在孩子心中植入“运动情结”产生重要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有没有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运动的态度。一项对6个城市2000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缺乏体育运动的孩子中,他们的父母有60.6%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而父母平时喜欢运动,孩子参与运动的比例也相应更高。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体育被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家长也开始重视提升孩子的体育技能,不能让体育给孩子的总成绩拖后腿,送他们到校外机构参加培训,将考试项目作为孩子锻炼的主要内容。但是,这种“抄袭”学科培训方式的应试做法,忽略了家庭体育活动对孩子终生运动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对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作用甚微。
所谓家庭体育,通常是指在由家庭成员自发组织和参与的,形式、项目、场地灵活多样,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活动收获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它也是家庭教育的良好手段之一。
在家庭体育活动中,孩子的胆怯、怕累、畏惧困难、喜赢惧输、缺乏耐心和毅力等弱点自然流露,家长可以借助具体的运动锻炼内容,引导和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有勇有谋、坚持不懈、自信自强、重视和藐视困难,学习与人合作,平和看待输赢,释放内心不良情绪,获得心理上的愉悦,逐渐强大了自己的内心……这些都是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有利规避了严肃的教育情境引起青少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而达不到教育初衷的状况。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使他们不知不觉地爱上某项运动,并将其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一家人沉浸在体育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长、亲子沟通和良性互动的频次、亲子间的情感交流都会自然增加,减少了孩子宅家玩电子游戏、看电视或电脑屏幕的时间,也减少了因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而产生的亲子冲突和矛盾。从这个角度上说,家庭体育活动更容易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无形中也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可以说,家庭体育活动能在家人之间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由此推及到孩子的社交,也有助于孩子融洽与伙伴的关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走入社会打好基础。
父母安排家庭体育活动一个便利的方式是带动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将自己的运动爱好转化为家庭的运动爱好,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必修课”,孩子自然会被感染。比如喜欢各种球类、跑步的父母,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家人一起打球、跑步、跳绳、踢毽子;喜欢游泳的家长一周安排两次或多次家庭游泳时间,从戏水开始教孩子不怕水、喜欢水,然后请教练系统教孩子学习游泳,等孩子掌握了游泳技能,一家人就可以在游泳池内展开擂台赛或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游泳、潜水、嬉戏。
周末或节假日,一家人骑单车出行,当下较为流行的“长安街骑行”或郊外自行车道骑行都是很好的选择。途中,亲子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享受坚持运动的快乐,还可以沿途了解北京的历史变迁、建筑文化和四季自然景色。到郊野或景点徒步旅游、登山,在领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陶冶身心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活动肌肉筋骨。
居家健身是家庭体育的一部分。瑜伽、跳操、举哑铃、顶球、玩飞镖、做力量练习、做仰卧起坐和俯卧撑、亲子单脚站立比赛等这些对空间要求很低的运动,在室内或阳台就能完成,却能让居家健身充满乐趣,时间安排上也很灵活,在饭后或孩子学习的间歇全家集体上阵,其乐融融。住高层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一起“拒绝电梯”,也可以每天安排半小时的爬楼梯比赛或者计时爬楼梯挑战赛。
另外,父母可根据孩子的身体特点、运动短板和弱项,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体育练习。比如孩子的身体耐力不够,家长坚持和孩子一起长跑、游泳、登山,有意识地增加运动的时长和强度;对于身体协调性差的孩子,可以做亲子平衡练习、压腿练习、单脚站立,以及瑜伽的基础动作等,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水平和身体的协调能力,也能磨炼意志。如果孩子对一项或几项运动感兴趣,家长最好能顺应孩子的兴趣,心甘情愿地做孩子的玩伴和陪练,多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孩子掌握一项乃至几项擅长的体育技能,形成自己的体育“长项”“强项”,“运动情结”水到渠成地被植入孩子的内心。
家庭体育活动,既有动作简单、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如由猜拳决定双脚跳、单脚跳、往返跑等,也有动作复杂、竞技性强的体育赛事,如两人对打的球类比赛等,但无论哪项运动,一家人都要遵守如“输者下场,替换上家庭其他成员”等相应规则。这些锻炼的具体内容、计划和奖惩规则,应由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在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提醒,不可随意违规、耍赖。如此,孩子才容易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
随着二孩、三孩家庭的增多,父母多选择些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多鼓励小孩子大胆、勇敢、积极参加,引导大孩子对弟弟妹妹多一些耐心、接纳和包容,耐心教给他们一些运动方法,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家长用心安排家庭体育活动,润物无声地将“育”渗透在运动之中,这也是家庭体育给予孩子的超越运动能力的一笔财富。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陈若葵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