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高压和低压哪个高更危险(高血压高压和低压)
高血压的高压和低压哪个高更危险(高血压高压和低压)低血压(舒张压):高血压(收缩压):1.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昏、心悸等症状;2.饮食不合理、肥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3.遗传因素,如父母患有高血压,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在46%。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单纯低压高,如果长期存在,都会导致严重后果。相对而言高血压的危害更大,因为高血压其中大多数有动脉硬化,而且大多数是由早期动脉痉挛引起,属于高血压的早期阶段。如果舒张早期血压升高而不注意治疗和消除病因,就会发展成动脉硬化,导致收缩压升高。那么高压和低压是怎么形成的?
不论是高压生高还是低压升高,危险性都是一样的,都属于高血压病。
都需要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坚持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单纯低压高,如果长期存在,都会导致严重后果。相对而言高血压的危害更大,因为高血压其中大多数有动脉硬化,而且大多数是由早期动脉痉挛引起,属于高血压的早期阶段。如果舒张早期血压升高而不注意治疗和消除病因,就会发展成动脉硬化,导致收缩压升高。
那么高压和低压是怎么形成的?
高血压(收缩压):
1.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昏、心悸等症状;
2.饮食不合理、肥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
3.遗传因素,如父母患有高血压,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在46%。
低血压(舒张压):
1.老年人坐位猛然站立时,会出现血压下降情况;
2.某些疾病急性期,如心脏科常见的心梗、心衰、心肌炎等,均会伴随血压下降;
3.患者年龄偏高时可出现血管硬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低压偏低、高压相对正常,压差增大;
4.其他季节血压相对正常,夏季血压偏低,这种情况与气温导致血管扩张、出汗有关。
“高压”与“低压”哪个升高更危险?
相关的研究证明,“高压”每升高10mmHg,或是“低压”每升高5mmHg,都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50%。
血压中的高压与低压,是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它们的危险程度基本是一致的。但高压升高常见于老年人群,引发的疾病也更加严重,所以实际上高压升高的危险性,要比“低压”升高大。
用高压减去低压得到的脉压差,更能知道高血压的危险性。正常人血压的脉压差在30~40mmHg之间;如果脉压差小于20mmHg,意味着血管外周阻力很大,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当脉压差大于60mmHg,则代表很可能是动脉硬化,脉压差越高也就越危险。
在饮食方面:
1.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深海鱼、虾、蛋白、牛奶等;
3.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
4.低盐、低脂饮食(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多吃绿色的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最后:
无论“高压”升高或是“低压”升高,两者的危险程度是相同的,都需要积极进行控制。规律的服用推荐的、长效的、缓释的降压药物,监测血压,定期去医院复查,根据医生的医嘱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