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课是不是必修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专业核心课是不是必修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专业主义」究竟讲了些什么?
木魚映畫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著作有《无国界世界》、《全球舞台大未来》等。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东京工业大学核工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1970年至1972年,任职日立制作所核能开发部工程师。1972年始,任职于麦肯锡顾问公司,1979年升任为该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1981年担任该公司董事,1995年离职。其后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前协会董事、创业家学校创办人。
- 专家的定义:为了保障安全,必须有人能够在意外事故发生的瞬间做出果断的处理,这样的人正是专家。—- P16
- 所谓的“官僚主义”,应该可以理解为为社会和他人而献身,这个词被赋予贬义,真是一种讽刺。—-P16
- 如果管理者认为“注意安全是理所应当的”,就容易对逆趋势而动的倾向与错误视而不见,只依靠手中的鞭子进行管理。—-P16
- 仅仅按照公司的规定采取行动的人,不仅无法称之为专家,而且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铭记,从事任何工作都要首先确定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做出贡献。
- 所谓组织(organization),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并随环境变化的有机体。仅凭年轻时浅薄的经验以及一知半解的理论行事,在组织中往往是无法行得通的。跟这些人讨论的结果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愚笨的人是想不出好主意的”—-这句话说的正是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专家:他们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亲身实践,对新事物反复消化不断积累经验;经过持续的训练,他们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提供给别人。—-P18
- 全球产业界有一个共识,这就是“企业变革的敌人是中层”。当然,“中层”指的是中间管理层,在此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好奇心水平居中的人”。—-P34
- 怠慢自己的智慧,就是放弃自我成长,并放弃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如果这样的人不断增多,组织便会丧失活力,最终陷入困境。—-P36
- 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增加报酬和改善福利,也不会产生大批的专家。只有纪律—-或许称为价值观更准确些,才能培养出专家。—-P37
- 对专家而言,是不允许妥协的。所谓“妥协”指的是只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无视顾客与商业伙伴的利益,凡事过于乐观。Up Or Out ?麦肯锡 —-P38
- 在无国界的世界,无法设想官僚与行业团体能够赶上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专家在“方向”与“程度”方面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P39
- 组织的“墨菲定律”(Murohy’s Law)指的是,大部分人的能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已达到极限,并逐渐落后,而超级多面手无论职位升到多高都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见衰退。—-P42
- 无论前提条件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够认清深层次的本质,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是专家。—-P46
- 专家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适应矛盾能力
- 一般来讲,战略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定位论”;以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与伦敦商学院客座教授哈默尔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理论。—-P58
- 无论经过前人怎样的高度提炼,那些战略论都不一定能够引导你得出正确的答案—-即使能够启发你思考如何成功。我们应该铭记一点,那就是依靠固有的模式和陈旧的知识解释史无前例的现象,这种做法将会给事业的发展带来危害。—-P59
- 推动未来世界运转的,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优秀的个体之间的竞争转瞬便能改变世界。—-P64
- 先见能力的必要和充分条件:P671、明确定义事业的领域(范围);2、从分析现状入手预测未来的方向,可简明扼要地阐述假象的论点,以分析其因果关系;3、在可能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只精选其中的几种。在推行所选择的方案时,采取强制的方法调配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4、不要迷失假说的基本方向,不要偏离原则,除非情况彻底发生变化。
- 怀疑一切:只有对“看不见的新大陆”有所预见,才能确保自己不会丢掉工作,获得丰厚的薪水。抛弃先例,养成怀疑常识的习惯,获得洞悉变化本质的能力—-即使说这一切是商务专家的生命线,也绝不过分。—-P75
- 享受变化:只有具备享受变化与失败的素质,或者说是从容镇定的心情,好奇心和气魄,才能成为“打破规则者”,才可能带来变化。—-P76
- 在新的经济空间里,对所从事的事业进行取舍是成败的关键。这需要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一边想象一边完成,因为我们无法依靠别人创造的模式对事业的成败进行取舍。—-P77
- 害怕新的竞争领域,不敢投身其中,是永远也无法掌握新领域的规则的,而且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这样的人惧怕失败,不具备下定决心面对挑战的勇气。这样的人只会在头脑中思考,并不去身体力行。争先恐后地踏入未曾涉足的领域,迎接逆境与失败—-只有具备这种勇气,才有可能亲自开辟道路,找到全新的答案。—-P81
- “obligation to descent” 反驳的义务
- 乐观地期望不费唇舌便可得到别人的理解;不懂装懂;对一针见血的意见充耳不闻,得过且过;愚蠢地重复尽人皆知的错误—-这些都是同质化社会所产生的弊病。—-P84
- 偏执狂的危机感:一个高水平的偏执狂正因为具备了紧张感,他的感受力才很强,才能通过其卓越的洞察力施展自己的行动能力。—-P86
- 如果说享受变化,执着探索以及不效仿20世纪是在“看不见的新大陆”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紧张感,也就是积极的猜疑心理,便是迅速磨砺先见能力的“强心剂”。在“看不见的新大陆”上,我们需要这种“强心剂”发挥作用,否则我们便无法跟上变化的速度。—-P89
- 磨练自己的直觉能力,以适用于未知的新竞争领域,并提高直觉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抛弃古老的经验与价值判断,而且必须在新的经济空间中努力积累经验。—-P90
- 我们必须克服自身的保守,抛弃过去成功的经验,避免盲目自信。通过自身的意志克服拒绝变化的心理,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之上寻找新的观点,这才是征服“看不见的新大陆”的关键。—-P95
- “看不见的新大陆”为什么看不见?P96-P991、价值的源泉发生了变化,我们无法准确的把我其规模与速度;2、无形世界日益复杂。网络经济加快了“无国界经济”的发展,使“多元经济”的影响范围达到最大;3、生活在没有尝试的时代。与之相对应的是 凯恩斯 “看得见的世界” :有效需求的出现产生供给,供给产生雇佣,雇佣产生税收和消费—-这是“旧大陆”的经典理论。
- 构思能力:把预见到的未来蓝图变为具体的商业模式,必须详尽而周密地构思出一个计划以满足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为社会的基本需求。如果此项事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则开始从市场和财务方面调查取证—-有多少人赞成,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设计出回收这一代价的方法并制定计划。而考虑包里有多少钱,对整个事业进行构思,则是成功的充分条件。—-P108
- 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随着技术革新而时刻发生变化的。即使是同样的商业计划,如果创业的时机和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同,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也不一样。—-P110
- 电子商务的三个关键节点:门户网站、物流和结算。—-P123
- “and”还是“or”?:如果我们想要与旧大陆的产业基础保持联系,那么要想在新大陆去的成功则会变得非常困难。—-P144
- 勇于自我否定:为了使预见到的机会和事业不至于变为空想,我们呢必须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在任何时代,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P150
- 想要在“看不见的新大陆”获得成功,必须深刻洞察新旧两块大陆,并且进行彻底的自我否定。那么否定自己的什么,又发挥自己的什么呢?对此做出取舍依据的还是构思能力。—-P154
- 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巨变,在这样的社会中,要经得起变化,就必须经常客观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自我变革没有止境,它通过有先见到构思、再由构思到先见的不断循环得以实现。—-P156
- 我们只有正视眼前的现状,才能够构思未来的社会与事业。在目前的现状和变化之中,肯定有某种力量在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在麦肯锡被称为“运作中的力量”(forces at work,FAW)如今被认为极具价值的一项工作便是认清真正重要的力量是什么,并锻炼自己对事业的构思能力。不可制订过多的方案,从众多的方案之中选出一个能够满足成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的方案,并抓住时机付诸行动,这是非常必要的。—-P157
- 追求“深度经济”:人不是不喜欢变化,而是讨厌自己被改变。P-158
- 与“规模经济”相应的一个说法是“深度经济”。特别是在网络经济中,“纵深,迅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P159
- 以达到和谐气氛为预期目标的讨论是不会产生任何创新的。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坚持自己的观点。—-P162
- 当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与成功的模式时,从理论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至关重要。—-P170
- 外行依靠情感和经验,而专家至少要依靠逻辑来讨论问题。—-P173
- 提出的问题符合逻辑,对方自然会做出符合逻辑的回答。遇到对方含糊其辞或诉诸感情时,自己的思考方法也必须符合逻辑,否则,讨论是不会收到任何效果的。—P191
- 参与讨论的人身份与地位各异,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倾听来自各种视点与角度的意见。此时不要受“发言者是谁”的影响。养成关注“说的是什么”的习惯至关重要。—P198
- 反驳的目的并不在于击倒对方,而是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论证型的反驳”,指的是驳倒支撑对方主张的论据;另一种是“主张型反驳”,指的是提出与对方主张相反的主张。—-P206
- 世阿弥的“守、破、离”:“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转移到最佳境地。—-P210
- 成功始于坚定的信念。—-P215
- 适应矛盾的能力: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是答案并非一个。当多个答案交织在一起时,重要的是判断哪一个答案最好。—-P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