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好的村(集体共同富裕村之19)
集体经济好的村(集体共同富裕村之19)郭凤莲经历了大寨历史上的两次创业。第一次创业从1964年开始“农业学大寨”到1980年,是“铁姑娘”岁月的记忆——玩命干,比着干。第二次创业从1991年重返大寨,任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带领大寨闯市场,建设“新农村”。大寨村带头人——郭凤莲陈永贵(1914年-1986年3月26日),山西昔阳人。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大寨村生产委员,不久担任大寨党支部副书记。1952年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1920年,陈永贵的父亲陈志如因生活所迫,卖掉女儿、妻子和小儿子后,带着陈永贵逃荒到了大寨,此时陈永贵才5岁,第二年父亲陈志如怨世不平上吊身亡,陈永贵沦为孤儿,给别人放牛羊维生。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战胜天灾的事迹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山西全省掀起了学大寨的高潮。陈永贵在省农业劳模大会上介绍了大寨的经验。这一次,他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过程,更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绝佳的口才。他的讲话在全省引起
大寨村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位于虎头山的一个坡面上,地处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这里属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貌。在人民政权建立前夕,全村有约800亩耕地,64户人家,190多口人。旧社会人们常常形容为“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三天没雨苗发黄,下场急雨地冲光,地里土肥地边流,冲走肥土剩石头”。由于耕地十分贫瘠,生产条件又极为简陋,粮食产量很低。1亩地1年能收获70公斤粮食就算不错了,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如今的大寨村已经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在2019年12月25日,大寨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19年7月28日,大寨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名村影响力300佳排行榜,从村庄发展指数、村庄绿色指数、村庄文化指数、村庄管理指数、村庄幸福指数、村庄口碑指数等六个方面进行评选,大寨村位列第二名。
大寨村带头人——陈永贵
陈永贵(1914年-1986年3月26日),山西昔阳人。194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大寨村生产委员,不久担任大寨党支部副书记。1952年担任大寨党支部书记。
1920年,陈永贵的父亲陈志如因生活所迫,卖掉女儿、妻子和小儿子后,带着陈永贵逃荒到了大寨,此时陈永贵才5岁,第二年父亲陈志如怨世不平上吊身亡,陈永贵沦为孤儿,给别人放牛羊维生。
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战胜天灾的事迹引起了上级领导的关注,山西全省掀起了学大寨的高潮。陈永贵在省农业劳模大会上介绍了大寨的经验。这一次,他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大寨人战天斗地的过程,更向与会人员展示了他绝佳的口才。他的讲话在全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听了情绪激昂,纷纷传诵。著名作家赵树理听了讲话后,马上跑到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的办公室说:“陶书记,我今天发现了一个人才”陶书记问:“是谁”“陈永贵,他没有一处讲到毛泽东,却处处都是毛泽东思想,没有一处提到哲学,却处处都是辩证法,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才啊,陈永贵了不起”。
大寨村带头人——郭凤莲
郭凤莲经历了大寨历史上的两次创业。第一次创业从1964年开始“农业学大寨”到1980年,是“铁姑娘”岁月的记忆——玩命干,比着干。第二次创业从1991年重返大寨,任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带领大寨闯市场,建设“新农村”。
郭凤莲,在她六十余年的岁月里,几番逐浪沉浮,几度随花开谢。她曾经荣耀地站在虎头山上放声高歌,也曾经失意地呆在家中闭门苦思。如今她正沉着练达地驰骋于商海。郭凤莲说:“人不能和历史赌气”。这是六十年人生阅历教给这个农村女子的智慧。
大寨村的发展历程
合作社时期,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以及贾进才、贾承让、梁便良、宋立英等一代领导人的带领下,组织广大群众,向群山恶水展开宣战。制定出十年造地规划,他们就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的苦干,河沟造良田,山坡造梯田,并通过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花去了十年的工夫,改造了大寨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修成了亩产千斤的高产、稳产海绵田。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
1963年大寨遭遇“七灾八难”,特大洪水、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一次霜冻,加上洪灾前的一段干旱,春播时的涝灾,大寨被蹂躏得泥泞不堪,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但大寨人凭着自力更生的精神,靠着打满补丁的双肩和长满老茧的铁手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大灾之年,大寨粮食亩产704斤,总产量达到了56万斤,不但没要国家一分钱救济,而且还向国家缴了24万斤商品粮。当年年底,实现了“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的目标。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是改造大寨的基本方针。在1.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树造林1000多亩,整修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容水10000多立方,盘山水渠28华里,铺设地下水管道30000多米,旱地灌溉面积达400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
大寨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92年在郭凤莲的领导下,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引项目、引人材、引资金建起了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粮食转换的酒业公司、制衣公司、煤炭发运站、煤矿、毛衣厂、贸易公司、吃住行一体化的森林公园。十个企业年收入9050多万元,1999年-2000年,年上缴国家税收分别为300、350万元,上交提留资金年300多万元,人均上交国家1万多元。
农业发展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实施新品种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统一购买种子、化肥;统一实施机耕、机播、秸秆还田;统一实施水利灌溉和水利实施的应用;统一规划农田基本建设。由于强化了集体统一经营职能,农民的负担减轻了,百分之九十的劳动力从事了工、副业,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从88年人均180元上升到2001年的3910元。
随着集体实力的增强,农民生活实现了:小有教(从幼儿到小学免费上学);老有靠,实行了养老保险金制度;考有奖(凡考入大学、大专、中专的学生集体年发给奖学金);看病不用跑(村办医疗保健站服务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