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959年,陈永贵来到了北京,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1952年12月,陈永贵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扎根于群众,将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大寨,建立成先进典范。图|1974年9月30日,周恩来在建国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上致辞陈永贵无法容忍这位所谓的"理论家"对周恩来的不敬。在后来开会的时候,他坐在张春桥的身侧,却一直扭着头不愿看他,有人问起来,他就哈哈一笑:"脖子扭了嘛!"陈永贵生在庄稼地里,长在庄稼地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走进了中南海,周恩来是他的引路人,也是他的老师,他对周恩来有着浓厚的感恩之情。

1974年9月30日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国庆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周恩来抱病出席并且发表了讲话,全场掌声雷动。

从那年春天开始,周恩来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和7月,他两次心脏病复发。而他依旧坚持在病床上面工作,接见外国贵宾。7月,周恩来奋力争取出现在建军节招待会上,他瘦了很多,行动缓慢。

9月30日,陈永贵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看见敬重的周恩来总理精神好了许多,由衷高兴。

站在前面的他忍不住站了起来,将手举过头顶,使劲带头鼓掌。向来直来直去的他只想表达内心的激动、感动,而一侧的张春桥却出言讽刺他爱出风头:"永贵同志鼓掌举得高啊!"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

图|1974年9月30日,周恩来在建国25周年国庆招待会上致辞

陈永贵无法容忍这位所谓的"理论家"对周恩来的不敬。在后来开会的时候,他坐在张春桥的身侧,却一直扭着头不愿看他,有人问起来,他就哈哈一笑:"脖子扭了嘛!"

陈永贵生在庄稼地里,长在庄稼地里,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走进了中南海,周恩来是他的引路人,也是他的老师,他对周恩来有着浓厚的感恩之情。

1952年12月,陈永贵成为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他扎根于群众,将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大寨,建立成先进典范。

1959年,陈永贵来到了北京,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

1963年,大寨遭遇了特大洪水,陈永贵带着大寨的乡亲们自力更生,抗击洪水,抢救粮食。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2)

图|陈永贵

那时候的中国刚刚走出了三年困难时期,群众太需要陈永贵这样能干、实干、敢干的基层领导了。大寨,给了很多人面对自然灾害的信心,它成为了人人争相学习的典范。

1964年1月,陈永贵受邀在全国水利会议上介绍大寨抗击特大洪水的经验。

陈永贵没有提前写稿子,站在人民大会堂,面对众多领导干部,他丝毫不怯场,用最朴实的语言说了半天。

他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

他说:"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不先干一步,就不能当干部。"

那一年年底,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将大寨、解放军、大庆并列在一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也是周恩来第一次向全国发出了学习大寨的号召。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3)

图|陈永贵和毛泽东用餐

12月26日,人民大会堂的会议结束之后,陈永贵和其他的同志们一起走出了会场。

他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在喊他:"永贵同志!"

陈永贵转过头一看,原来是周恩来总理。

周恩来笑着对他说:"今天不去大灶吃饭了,跟我走吧!"

陈永贵跟着周恩来走了一段路,来到了毛泽东休息的地方。此时陈永贵才知道,毛主席是邀请他参加他的生日会的。

他看了看四周,还有钱学森、大庆工人代表王进喜、"上山下乡"代表邢燕子等等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

周恩来还告诉陈永贵,毛主席平时很少请人吃饭,就算是自己家的孩子们也难得能一起吃一顿饭。今天是毛主席71岁生日,他自己用稿酬置了三桌酒席,孩子们都没来,就想和他们这些劳模们聚一聚。和毛泽东坐在一起的,都是劳动模范们,周恩来等其他领导同志则坐在另外一桌。

陈永贵牢牢记住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给予大寨人民的肯定和问候,会议一结束,他就往大寨赶,恨不得马上将这些话告诉乡亲们。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4)

图|毛泽东接见陈永贵

1965年春天,陈永贵收到通知,周恩来要带外宾来大寨访问。一时间大寨家家沸腾,陈永贵每天不停地忙碌,为总理和外宾安排休息的房间以及宴会饭菜。

5月12日,周恩来第一次来到了大寨,随行的是李先念、罗瑞卿和阿尔巴尼亚代表团。村民们都拿着花束站在村口欢迎。

陈永贵将上一任老书记贾进才介绍给周恩来总理认识,周恩来与他亲切握手,关切道:"老人家,你好吗?"贾进才感动得泪流满面。

周恩来在人群之中看到一位很激动的老人家,他站在最后一排,使劲和周恩来打招呼。周恩来停下脚步,越过群众向他问好。陈永贵向周恩来介绍,这位老人家叫牛国栋,是一位老贫农。

周恩来和代表团们在大寨展览馆之中看到了大寨贫下中农盖过的被子、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和讨饭用的篮子……

周恩来缓慢地看着,最后,他拿起牛国栋一家三代枕过的一个木枕头,对在场不断照相的记者们说:"你们要把这些实物照片全都拍下来,教育广大青少年。"

从展览馆出来之后,陈永贵陪同着周恩来和外宾们走向虎头山。周恩来让陈永贵向大家伙儿介绍秸秆沤肥的方法。随后,周恩来让陈永贵介绍用了什么肥料:"不要说洋的,说土办法就很好。每亩地施农家肥料多少?各种肥料如何用法?"陈永贵一五一十将当地的肥料和用法介绍给来宾。

登上了虎头山,周恩来询问陈永贵:"听说你们今年粮食种植比例调整过了,会不会影响产量?"

陈永贵说:"我们这里有些地种谷子,并不比玉米打得少。只要和玉米种植一样下功夫就行。"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5)

图|陈永贵

周恩来点点头:"你要是产量下来了,我对外国朋友不好交账。"

那时的大寨,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周恩来陪着外宾走了12里坑坑洼洼的山路。周恩来感慨:"千里万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那时候的大寨人民,白天填土堆梯田、种庄稼,晚上建大寨房。

眼前又七沟八梁一面坡改造成的高产良田,阿尔巴尼亚来宾不得不为中国人民的艰苦卓绝的精神所震撼。

周恩来特地交代陈永贵用"大寨饭"招待阿尔巴尼亚代表,吃得无非就是高粱白、土豆丝、腌咸菜等。

周恩来一直向阿尔巴尼亚副主席科列加介绍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经历,激励阿尔巴尼亚以"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外援为辅"的道路。

几年后,阿尔巴尼亚代表团向中国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周恩来依旧派人带着来宾前往大寨访问,命令只能以小米粥、玉米和简单的素菜和一个荤菜招待他们。等到阿尔巴尼亚代表回到了北京,周恩来对他们说:"你看,中国目前的情况还是比较艰苦的,我们如果送阿尔巴尼亚一吨米,我们就必须勒紧自己的裤腰带。"阿方只好降低要价。

这两件外交事件可以看出,大寨的精神在周恩来总理心中举足轻重,并且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作用。他不仅仅希望中国的农民兄弟们能够向大寨学习,也想友邦认识到大寨的成功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6)

图|周恩来与陈永贵在大寨田间

大寨送走来宾,陈永贵当天晚上就召开了党支部会议。周恩来肯定了大寨人民的工作能力,但也指出了林业和水利上的不足之处。大家一致认为,见到周总理并不代表着他们的工作就已经到家了,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下次才能向周总理交代。

1967年4月9日,周恩来和陈毅陪同越南范文同总理和武元甲副总理再次视察大寨。

2年后的大寨已经完全变样,站在虎头山上,周恩来远眺着山下的梯田,山坡上的新种植的树木已经是郁郁葱葱,梯田上还修建了蓄水池。

周恩来对陈永贵感慨道:"大寨变化真快呀!同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上山的时候,陈永贵要搀扶着周恩来,周恩来怎么都不肯,还和陈永贵开起了玩笑:"大寨精神就是自力更生,社员们每天都要挑着担子上山去,我就要用大寨精神参观大寨。"

周恩来这次来大寨,吃的还是玉米饼窝窝头,他还将吃剩下来半个窝窝头用手帕包了起来,说是要在回去的路上吃。离开大寨的时候,他带着一些大寨的玉米面烤饼,说是一定要带给中央的首长们尝一尝。

陈永贵和大寨的群众们看着这样艰苦朴素的总理,心中怎么可能不动容。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更好地建设家乡,让周恩来下一次来的时候,看到更好大寨,让他实实在在高兴一把。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7)

图|周恩来陪同外宾参观大寨

60年代,来大寨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大寨本来地方不大,根本接待不过来。

而这些来参观学习的人除了来看虎头山和狼窝掌之外,最大的愿望还是能看到大寨的干部们,特别是陈永贵。陈永贵在那段时期单单是接待来访人员就忙得不可开交。

陈永贵想到去求助周恩来总理。他带上了十几个苹果,乘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要亲自去找周恩来。

周恩来对陈永贵的到来很惊讶也很重视,陈永贵对周恩来说了最近大量青年前往大寨学习参观的问题,大寨的压力太大,根本接待不过来。这样下去,明年春耕都是问题。

周恩来听了之后,想了想对他说:"这件事你想点办法,我也想想办法,上下努力,把参观人员的数量控制一下。"

陈永贵又向周恩来说了当时大寨面临的现实问题,陈永贵自己也卷入群众运动之中,弄得没有办法是全心全意搞生产。

周恩来含蓄地宽慰他,劝他理解群众运动。陈永贵和周恩来此次谈心之后心情舒畅了许多,也找到了自己学习和进步的方向。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8)

图|周恩来、李先念在大寨

1968年夏季,陈永贵突然被人写信揭发,说他在抗日时期曾经参加日伪组织充当情报员的历史问题。这份检举信最终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上,周恩来看完后简单说了一句:"顾全大局,不要扩散。"

周恩来一直将陈永贵看作是"大寨的红旗",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下,他竭力保护陈永贵的安全,护住这面精神旗帜。

1973年4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陪同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访问大寨,这是周恩来第三次来大寨了。

周恩来日夜操劳,头上的白发多了很多。

牛国栋依旧站在欢迎的队伍的第三排,周恩来一眼就认出了他,走过去和他握手:"我认得你,我认得你!"

周恩来每一次去大寨,都会去郭凤莲同志家中,这次他见了郭凤莲的母亲,询问她老人家:"我上两次来,你还记得吗?"

老人家忙说:"记得,记得。"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9)

图|周恩来和大寨乡亲们

临走时,周恩来握紧了老人家的手,对她说:"以后我有空再来看你。"

老人家后来逢人就说:"周总理实在是不像一个当官的,问长问短,可亲热哩!"

虎头山的树已经长大了,绿油油连成一片,勤劳的大寨人还将大枣嫁接在酸枣树上面,这两年大枣丰收了,周恩来听了这个好消息非常高兴。对陈永贵说:"永贵啊,我不敢认大寨了,大寨变化真大啊,你们老一辈、小一辈,干得好啊!"

这几年,大寨修了盘山公路,汽车可以开着上山了,而周恩来还是坚持"大寨精神",一定要亲自走上山。

陈永贵一直在前面走着,他山路走多了,不觉得有多难。而转头看向周恩来,已经隔了很远。

75岁高龄的周恩来身患重病,他对陈永贵笑着喊:"永贵同志,走慢些,总理不是10年前的总理了。"

陈永贵和在场的同志们心中不觉一酸。

到了小石坡,周恩来尝试着抬起腿,但是没有跨过去,他对陈永贵招了招手:"永贵,来,扶我一把。"陈永贵扶着周恩来的胳膊登上了石坡。

周恩来一直在和外宾们介绍大寨,他说了前两次来大寨时看到的样子,房子不多,树也不多,现在已经成了新农村了。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0)

图|周恩来视察大寨

周恩来就这样站在虎头山上兴致勃勃地说了几十分钟,邓颖超大姐风趣地说:"你们看,总理都成了大寨的解说员了。"

周恩来笑了起来:"我说得有不对的地方,请永贵同志补充嘛!"

陈永贵怎会不知道,如果不是用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和研究大寨的资料,周恩来怎么会如此详细地和外宾说着大寨这十来年的变化。

周恩来从山上回来已经很疲乏了,他请贵宾前去休息,自己却找来陈永贵和郭凤莲等大寨的基层干部谈话。饭后午休的时间,周恩来并没有休息,而是和陕西省委、晋中地委的负责人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

这一天从8点半到4点,总理的时间安排地很紧凑,几乎没有时间歇一歇。

离开大寨之前,他对陈永贵道:"再过10年,你们的变化就更大啦。可惜,我老了,是不会有希望再来了。"

陈永贵恳请周恩来再来大寨,临别之时,他还在重复着:"总理,有时间,千万要再来大寨看一看。"

然而,这一次,就是周恩来和大寨的永别了。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1)

图|周恩来和陈永贵在农民兄弟的家中

不久之后,陈永贵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安排之下,他离开了大寨的乡亲们,来到了北京工作。

那时候周恩来的病已经比较严重了,他一直关注着陈永贵的工作情况。陈永贵直率,看不得一些人的弯弯道道,也因此和某些干部产生冲突。特别是和张春桥之间矛盾,后来也传到了周恩来那里。

周恩来将陈永贵喊到了医院里,对他语重心长道:"永贵呀!这样吧,等我出院了,把你和张春桥的矛盾解决一下。"

陈永贵的孙女陈春梅在《我的爷爷陈永贵》一书之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当时,政治局里有的人思索着中国的发展前途,有的人静观事态走向,有的人以不变应万变,他却一次次把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奋力地为正义而拼杀着。"

有人说,不满陈永贵的人很多,但批评陈永贵的只有周恩来一个人。

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对陈永贵和大寨只有赞扬和鼓励,党员干部们对陈永贵都比较尊敬、客气。

大寨是毛泽东生前亲自发现和树立起来的典范,在那个时期,大寨的一切都是正面而积极的。唯一一直直接而诚恳地向陈永贵提出批评的只有周恩来。

周恩来第一次来大寨的时候,就批评了虎山上面基本上没有树,这一点要和山西平西沟大队学习。

陈永贵一直觉得大寨是大公无私的,他也以"无私"要求自己。而在1971年,周恩来曾经对美国的朋友韩丁分析大寨:"大寨是有缺点的,先公后私就不错了,哪有什么大公无私?没有私哪来的公?没有小哪来的大?没有上哪来的下?"

周恩来还非常反对陈永贵的一些"左"的做法,他认为大寨应该保留自留地。自由市场是需要的,挑担贸易,小商小贩的存在是必要的。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2)

图|周恩来抱病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第一次会议上做他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是他最后一次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四个现代化",也是周恩来晚年最大的心愿,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工作。

在这次会议之中,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陈永贵心里对这次任职根本没有底,而毛泽东和周恩来已经考虑很久了。周恩来将陈永贵请到了医院,他坐在病床上对陈永贵说:"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怎么样?"

陈永贵却担心自己文化不行,婉言谢绝。周恩来耐心跟他讲了很多道理,从古到今,从国内说到国外,只是想要告诉他,所有的人才和英雄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斗争之中之间逐渐涌现出来的。

此后,周恩来一直病重住院,陈永贵心中一直挂念着,也常找机会去探望。有一次,周恩来握着陈永贵的手说了很久的话,陈永贵看着周恩来憔悴的样子,忍不住落泪。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3)

图|陈永贵参加周恩来总理追悼会

1976年1月8日一大早,陈永贵刚刚起床就接到了电话,说周恩来病危。陈永贵顾不上吃早饭,马上赶到了三零五医院。上午,周恩来离开了人世。

回到家中的陈永贵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抽烟,一直唉声叹气。想到这么多年周恩来对他的关怀,对大寨的关心,他忍不住大哭起来,老泪纵横。

1979年3月19日,陈永贵在中共昔阳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提议为已经去世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体默哀。

有人说周恩来和毛泽东的相继离去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彷徨不安,所以有了这样奇怪的举动。

其实像陈永贵这样的人,一辈子在土地上奋斗,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他向来实事求是,不懂得怎么做样子绕弯子,他想念毛主席和周总理,就顺从着心去做了。

陈永贵一辈子都牢记大寨精神,他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艰苦朴素看在眼里,也时时记得周恩来的话。

他在北京当官,儿子老婆还在队上挣工分;他依旧是老农打扮,包着头巾,穿着对襟衣服,不计较级别,连工资都不要;不吃"特供",每天仍然是粗茶淡饭、咸菜苦瓜;叠被、扫地、泡茶、洗衣,能自己做的他都自己做了,警卫们想搭把手,还得和他抢着做;他在空地上种了西红柿和黄瓜,自己吃不完,就送给警卫班的同志们。

陈永贵还会自己拎着菜篮子去买菜,他戴着大草帽遮住脸,还是会被人认出来。有一次在三里河菜场买肉,卖肉的一听他说话声音就高兴地喊他"永贵大叔"。陈永贵没有多说话,拿了肉就赶紧走了,他总是怕别人给他搞特殊。

有的时候走在大街上,群众们会和他热情打招呼,他也笑着回答,乐呵呵聊天。他总说:"北京人待咱不错哩!"

1983年春天,陈永贵给中央写了信,希望中央能够给他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陈永贵就当起了北京东郊农场的顾问。

他主动退掉了组织给他安排的红旗车和一切公家的待遇,出门的时候走路或者坐公交车。在农场,他踏踏实实做事,经常在田间地头视察工作,关注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14)

图|全国劳动模范陈永贵

大寨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无数小村庄的缩影,而陈永贵这样艰苦奋斗的楷模,也是时代的需要。

大寨是榜样,陈永贵是旗帜,在那个年代,大寨代表着的精神意义无与伦比。而只有陈永贵自己最清楚,为了培育和保住大寨和大庆,周恩来呕心沥血,是他默默的支持,给大寨人和陈永贵撑腰鼓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