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话与河南话(舒城土话一不弄)
舒城话与河南话(舒城土话一不弄)如果用“不弄”来形容人,多为贬义,主要是指说一个人做事做人没有道道子,呈现呆笨傻状。这其实还是“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的引申意,“他是一个不弄子”,表示这个人不怎么过劲,做事没有头绪。有时也以叠词形式,出现在口语中:“他有毫不不弄弄的”。当然,在以下这样的语境中,“不弄”就不带有贬义。如,父母亲有时对自己的小孩说:“你这个小不弄子,你还不赶快回家做作业”。如,夫妻间说笑话,打情骂俏,老婆也会一边笑一边就说:“你这个不弄子,不跟你说了”。这个“不弄”子是我 时代在进步,语言在变化。但传承方言土语,记住乡音,留住乡愁,这是必须的。我们这些居住在本地的人,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讲方言,经常说土话,记得本地曾经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三十功名”,用地地道道的舒城方言来为电影、电视剧、相声等文艺节目配音,既有趣味性,也能起到方言的传承作用。我们要让后代子孙知道,我们不是“不弄”子。(吴道良)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年轻人交往交流时,用普通话代替方言土语,已经势不可挡,中老年同志为跟上潮流,合上时代节拍,也有意无意地改口改音。这样的结果就让各地富有地方魅力和韵味的方言土语渐失生存的土壤,让南腔北调逐渐变成一个调,以至于现在专家又提出要加大保护方言传承的力度,甚至用了“抢救”的字眼。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感觉,过去一些耳熟能详的,具有很多本地域特色的方言用词,现在很难听到有人说,有人讲了,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前不久,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两张图片,起名《一不弄喇叭花和三个小毛桃》,圈中小朋友就不知道这个“不弄”是啥意思了,传波学友也惊呼,这个词也好久没有听到,还特地给予为“簇”的解释。但我认为这似乎仅从“形”来解释,没有深入其“义”,还是没有完全解释到位。这个词的确是以往我们舒城人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 “弄”字,发音为轻声,它的准确定义是没有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是大家听到这词,都能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弄”一词,大致来说,我认为,其本意应该就为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的意思,放在不同语境,与事物或者人物联系在一起,它表示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一不弄金银花
如果用“不弄”来形容物体,一般表示这个物体杂乱无章地结在一起,呈现丛状或者簇状,可当作量词来使用,似乎也可以当副词用。当量词用,如,“一不弄花”,“一不弄柞刺”“往刺不弄钻”。春季刺槐树开花,可以用竹竿打槐花,有时就说“那个枝上还有一不弄(花),可以打下来”。当副词用,如,我们在钓鱼时,有时起杆过猛,鱼线会缠绕在杆梢,很自然地就说出“线搞不弄了,解不开了”。其实也能解开,但是就要慢慢捋,耽误钓鱼时间;有时事情结果没有按照预期的那样,我们可以说“事情做(搞)不弄了”。
刺不弄
如果用“不弄”来形容人,多为贬义,主要是指说一个人做事做人没有道道子,呈现呆笨傻状。这其实还是“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的引申意,“他是一个不弄子”,表示这个人不怎么过劲,做事没有头绪。有时也以叠词形式,出现在口语中:“他有毫不不弄弄的”。当然,在以下这样的语境中,“不弄”就不带有贬义。如,父母亲有时对自己的小孩说:“你这个小不弄子,你还不赶快回家做作业”。如,夫妻间说笑话,打情骂俏,老婆也会一边笑一边就说:“你这个不弄子,不跟你说了”。
这个“不弄”子是我
时代在进步,语言在变化。但传承方言土语,记住乡音,留住乡愁,这是必须的。我们这些居住在本地的人,日常生活中要经常讲方言,经常说土话,记得本地曾经有一个微信公众号“三十功名”,用地地道道的舒城方言来为电影、电视剧、相声等文艺节目配音,既有趣味性,也能起到方言的传承作用。我们要让后代子孙知道,我们不是“不弄”子。(吴道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