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层高楼的公摊面积(116m²房子37m²公摊惨)
26层高楼的公摊面积(116m²房子37m²公摊惨)公摊面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人们常说的“公摊面积”,就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据悉,这是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一小区,该小区的业主娄先生(化姓)说,他们小区这一栋楼都是复式公寓,买房之前开发商口头承诺买一层送一层,广告宣传页面也写道“住一层租一层,买一层得两层”。交完钱后给的合同,合同上写的58㎡左右,两层的面积就应该是116㎡左右。但交房后他们发现,上下两层套内面积加起来也就79㎡左右。娄先生觉得外面的走廊比他的客厅都大,怀疑公摊面积过大,超过“国家标准”。1995年,建设部颁布《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其中指出,商品房买卖所签订的商品房购销合同中,应注明该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实得建筑面积)及应合理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近日山西一位业主晒出自己的家,116㎡的房子套内面积只有79㎡,公摊面积足足有37㎡!#开发商回应116平米房子37平米公摊#立马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对这位业主表示同情。
116m²房子37m²公摊,走廊宽敞似客厅
在山西这位业主的视频里,一高楼内的走廊宽敞明亮,还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有一个小孩坐在那里学习。镜头转向室内,客厅似乎还没有走廊宽敞。
■宽敞的走廊/微博截图
在接受采访时,这位业主说,自己家116㎡的房子套内面积只有79㎡,公摊面积足足有37㎡,公摊面积将近是建筑面积的1/3,真可以说是大到怀疑人生了。
■客厅相比门外走廊小了不少/微博截图
对于这么大的公摊面积,开发商在其后给出回应:“因为这建筑是复式公寓,走廊看起来会宽敞一些,如果走廊过窄消防验收过不了关”。至于具体公摊面积,开发商称:“有相关的实测报告,是否超过国家标准还不太清楚。”
据悉,这是山西临汾市尧都区一小区,该小区的业主娄先生(化姓)说,他们小区这一栋楼都是复式公寓,买房之前开发商口头承诺买一层送一层,广告宣传页面也写道“住一层租一层,买一层得两层”。交完钱后给的合同,合同上写的58㎡左右,两层的面积就应该是116㎡左右。但交房后他们发现,上下两层套内面积加起来也就79㎡左右。
■微博截图
娄先生觉得外面的走廊比他的客厅都大,怀疑公摊面积过大,超过“国家标准”。
我国公摊面积有何规范?
1995年,建设部颁布《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试行),其中指出,商品房买卖所签订的商品房购销合同中,应注明该商品房的套内建筑面积(实得建筑面积)及应合理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人们常说的“公摊面积”,就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的简称。
公摊面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能构成整栋建筑物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间、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
·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墙体。
我国政策上对公摊面积比例并无明确规定。
一位房地产从业人员向媒体透露,商品房中,20、30层的高层住宅公摊面积很少能低于20%,一般高层住宅公摊面积在20%到25%。矮一些的住宅,比如15层、10层以下的露天洋房,公摊相对会少一些,一般在15%上下,最低的能达到10%左右。
如果你在网络上搜索“公摊面积 国家标准”这样的关键词,通常会得到以下房地产从业人员根据行业经验推算出公摊面积占比的合理范围,作为参考。
■流传较广的公摊率范围参考值
可以看到,不同的从业人员,给出的公摊率参考值也是各不相同。不过总的来说,越是高层住宅公摊率越高。楼越高,需要的结构越多,投影面积多,因此公摊更多。
公摊率相差10%意味着什么?同样买100㎡的房子,房屋的使用面积就相差了10㎡,而在房价单位以万计数的情况下,这可就是10万元左右的真金白银!
■图自知乎网友
公摊面积致房子严重”缩水“
像本文开头的业主经历,其实并不在少数,近些年频频有公摊面积过大,导致掏光钱包买到手的房子严重“缩水”的案例。
·2010年,山东高密一处名为“贵宾首府”的楼盘,从3层到20层,房屋的公摊系数达48.63%!在当时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公摊系数。
■此前央视报道资料图
·2018年10月份,黑龙江哈尔滨市棚改安置小区东直家园的回迁户向媒体反映称,他们的回迁房部分房屋公摊面积可以说是“超级大”,一套建筑面积为108㎡的回迁房,使用面积只有54㎡,也就是说房子一半多是公摊。同时,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由于回迁协议约定的面积和实际建设面积有较大出入,不少回迁户被要求需要补缴房款才能入住,否则就不能住这个房子。
■人民网此前报道
·2021年9月,青岛黄岛区,名为“维多利亚湾”6期的楼盘,由著名房企融创开发,交房时业主发现公摊面积占到建筑面积的46%,110㎡的商品房,套内面积60㎡。
■维多利亚湾楼盘业主/媒体报道截图
因为有了这公摊面积,收房的心情就像是在“开盲盒”,难怪一提这公摊,购房者就心惊胆战,叫苦不迭,甚至“恨得咬牙切齿”。
公摊一笔糊涂账
除了明明确确的房子面积缩水,公摊面积还带来不少“糊涂账”。
一方面,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公摊面积常常变成了开发商变相涨房价的手段。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公摊面积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公摊部分被开发商用来做其它用途,这也是普遍现象。
比如说有一些车位和其他公共设施被作为了公摊面积,而购房合同里又没有写明确,一些开发商就会趁机变相地达到房价上涨的目的。
有的小区还会将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以及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计入公摊面积中。
另一方面,公摊面积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还会跟装修费、物业费、供暖费等费用绑定在一起,甚至伴随房屋的整个生命周期。一些供暖部门、物业、装修公司在计费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建筑面积收取费用。
走廊里没有装暖气,为什么还要为这部分面积付暖气费?!
公摊面积糊里糊涂,却要常年为此埋单,人们觉得不合理也在情理之中。
多方呼吁“取消公摊面积”
正因为种种的不合理“取消公摊面积”的呼声已经“沸腾”多年。
《半月谈内部版》就在今年的2月份发表了一篇题为《公摊面积成糊涂账?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的文章,文章提出“取消公摊面积,尤其意味着杜绝其伴生的猫腻与漏洞,从源头避免大量矛盾与纠纷,保证市场交易更公平透明。
■报道截图
甚至还提出了“分步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
试图一蹴而就取消公摊面积并不现实,毕竟房地产交易、持有全流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其中还涉及众多既得利益者。
因此,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分步骤有序推进,逐渐推开按套内面积计价的房屋销售模式。
在过渡阶段,相关部门可在明确公摊面积范围、标准上下功夫,实现源头治理,加强全流程监管,及时封堵漏洞。
今年3月份,全国政协委员洪洋也曾建议国家取消公摊面积。
■洪阳#建议取消商品房公摊面积#,这一消息已经报道,引起广泛讨论,曾经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微博截图
在履职过程中,洪洋发现公摊哪些面积,公摊多少面积都是一团迷雾,只能由开发商“信口开河”,而业主毫无申辩权利。商品房销售中附加公摊面积是普遍现象,最可怕的是公摊面积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约束。
从来没有哪一个专业机构在业主或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督下测量清楚每户的公摊面积,也从来没有哪一个业主测量清楚了自家房子的公摊面积。公摊面积看不见、摸不着,而百姓却为它承担了高额费用。
业主并未享受到公摊面积的合法收益。公摊面积既然摊给了业主,那公摊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广告、车位、会所、超市等收益)也应当摊给业主。可事实并非如此,开发商只将公摊面积数据和费用摊给了业主,而公摊面积所产生的收益却被开发商据为己有。
因此他建议,可以将实际的公摊面积成本核算到实用面积之中,让老百姓明白付费,放心购房。同时也化解业主与开发商诸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早在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推出《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的246条“住宅使用面积应以套内建筑面积交易”,被很多人认为是“取消公摊面积”这一希望的曙光,但在后面也不了了之。
公摊面积不确定,买房如何避坑?
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提前做好功课,尽量把风险在购房时就控制住。
一般购房合同上都会写明建筑面积、公摊面积等信息,购房时如果觉得公摊面积等有不合适的地方,可以不买;一旦签字后,就表示接受合同中的内容。因此,建议买房时,要提高合同意识,查看好相应的条款,并且约定清楚,防止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
·了解公摊系数
不同的类型的小区,公摊系数不一样,因此,在购房时,要先了解本小区公摊系数如何,再根据其计算公摊面积是否正常合理。
·索要公摊数据
签订合同之前,先向开发商要公摊面积,比如说套内建筑面积之和,了解这些数据才能更好的计算出公摊面积。
·约定公摊面积
和开发商协商的公摊面积要写在合同上,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开发商后期任意加大公摊面积。
·查阅相关资料
有的开发商会擅自改变楼盘规划,因此,公摊面积莫名其妙增加,购房时要看清楚房产的相关文件,比方说设计图纸、面积测量等等。
■图/视觉中国
如果遇到了收房时发现公摊面积与买房时相差甚远的情况,面对不合理的公摊面积,百姓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解决房屋公摊面积纠纷。
一是直接找开发商协调。
二是可以到所在当地房管局反映情况。具体数值,以房屋测绘事务所出具的测绘报告为准,自己量的不算数。
在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最后可以通过法院诉讼,由法院指定测绘单位重新测。
你家的公摊面积是多少?你支持取消公摊吗?欢迎留言告诉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