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月12日,《诗刊》社再次接到电话,说中共中央有急件送到,让人立刻去取,臧克家赶紧派人取回了急件,里面是毛泽东的信件和诗稿。图丨毛泽东的信11月21日,信件送了出去,臧克家和同事们焦急地等待着回信,1957年元旦刚过,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给《诗刊》社打来了电话,“你们给主席的信收到了,主席问《诗刊》什么时间发稿?”当时是徐迟接到的电话,他说,“万事俱备,只等毛主席诗词了,毛主席的诗词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田家英没有说具体时间,电话挂了后,徐迟给臧克家打电话告知了此事,事情有了进展,臧克家非常高兴。

图丨《诗刊》

去毛泽东家中做客

1956年,中国作家协会经有关领导同意后,决定创办《诗刊》,由臧克家任主编,严辰、徐迟任副主编。

组稿过程中,徐迟专程去到北京大学拜访了冯至,冯至也为《诗刊》的创办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其中,他建议将毛泽东的诗词收录,以提高影响力。

臧克家等一众编辑部同志们都觉得主意很好,就是不知道毛泽东本人是不是同意,于是,大家一同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并将《沁园春·雪》等八首诗词一同寄去,请他改正传抄中可能产生的错误。

11月21日,信件送了出去,臧克家和同事们焦急地等待着回信,1957年元旦刚过,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给《诗刊》社打来了电话,“你们给主席的信收到了,主席问《诗刊》什么时间发稿?”

当时是徐迟接到的电话,他说,“万事俱备,只等毛主席诗词了,毛主席的诗词什么时候可以给我们?”

田家英没有说具体时间,电话挂了后,徐迟给臧克家打电话告知了此事,事情有了进展,臧克家非常高兴。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

图丨毛泽东的信

1月12日,《诗刊》社再次接到电话,说中共中央有急件送到,让人立刻去取,臧克家赶紧派人取回了急件,里面是毛泽东的信件和诗稿。

毛泽东除了将《诗刊》社寄去的八首诗词做了核定,还另外加上了十首。诗稿用钢笔抄写,非常工整。

除了诗稿,还有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

“克家同志和各位同志:

惠书早已收到,迟复为歉。.......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者诗味不对,没有什么特色、既然你们以为可以刊载,......那末,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除了回复了《诗刊》社的请求,毛泽东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比如他建议《诗刊》以新诗为主。

因为毛泽东的大力支持,《诗刊》一面世,就出现了排长队争相购买的热闹场面,人们阅读传播,形成了一股学习毛泽东诗词的风潮。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2)

图丨袁水拍

1月14日,在臧克家收到毛泽东信件的第三天,他突然接到《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兼任《诗刊》编委袁水拍的电话,“毛主席要召见我们,下午三点我坐车来接你。”

虽然之前有过会见,但因为时间紧张,也只是短短的几句话,这次就不一样了,是毛泽东邀请他们去中南海做客,想必会有很多引人入胜的交流。

下午,袁水拍准时来到,他们乘车驶入中南海,直到颐年堂门前,他们走了进去,屋子很大,里面的陈设简单质朴,臧克家好像听到了自己急促的心跳声。

不一会儿,毛泽东从里屋走了出来,亲切的跟他们握手,坐下后,几人寒暄几句,便开始天南地北的聊开了。

他们的话题没有局限,用臧克家自己的话说,就是“话题像活泼的小鸟,它不停留在一棵树枝上,谈论着庄严重大的事件,像谈说家常,烟丝杂着笑声......”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3)

图丨李攀龙雕像

聊着聊着,毛泽东说,“他们给我弄了一部《明诗综》,我看李攀龙的诗写得不错。”

臧克家只知道李攀龙是自己的山东老乡,中过进士,被誉为明代“后七子”之首,但是他的作品,臧克家还没有读过。

很久之后,臧克家回忆说,

“毛泽东同志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连我这个大学文科毕业了四五十年的人,也得去查书,他对古代典籍涉猎的范围,我不清楚,但是他的古典诗词的知识是丰富的,对于古典诗词的研究是用力极深的,他不祥读《明诗综》,又岂会提到李攀龙?”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4)

图丨《沁园春·雪》

聊完别人的诗词,几个人的话题转到了毛泽东的诗词,臧克家趁机询问,“《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原驰腊象,里面的‘腊’作何解?”

毛泽东大概是没想到臧克家会提出这个问题,稍微停顿了一下说,“你看应该怎样理解?”

臧克家有条有理的分析,“‘腊’是柬埔寨的古称,那里曾经盛产大象,原驰腊象的直接意思就是柬埔寨的大象在我们国家的高原上奔驰,令人费解。”

毛泽东没说话,安静地听着,臧克家提出自己的意见,

“能不能把《沁园春·雪》中的‘腊’改成‘蜡’?‘蜡象’就是白象,不但能和前面的‘银蛇’形成很好的对比,还通俗易懂,想象鲜明。”

毛泽东略想了一下,很高兴地说,“那你就替我改过来吧”。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