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
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1956年臧克家赴约毛泽东)“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是淳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中的人’。”他亲眼看见这些孩子们穷的冬不见棉,夏不见粮,他同情他们,热爱他们,祖父平时是很严厉的人,让人不敢接近,可他一旦接触诗词,便会变身成另一个人,会非常慈爱地抱着臧克家教他念古诗。年幼的臧克家还不能明白诗词中的含义,但他却能将那些拗口又优美的文字背得滚瓜烂熟。大概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进入私塾念书,这时,他认识了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
前言众所周知,毛泽东除了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也是一位诗人,而且他的诗词造诣很高,倾倒了不少专家学者,诗人臧克家便是其中一员。
图丨臧克家
与毛泽东相识1905年10月,臧克家出生于山东潍坊的一户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曾考取过功名,父亲则毕业于法政学堂,而这一家的共同点便是,都喜欢诗词。
八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臧克家便跟着祖父生活。
祖父平时是很严厉的人,让人不敢接近,可他一旦接触诗词,便会变身成另一个人,会非常慈爱地抱着臧克家教他念古诗。
年幼的臧克家还不能明白诗词中的含义,但他却能将那些拗口又优美的文字背得滚瓜烂熟。
大概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进入私塾念书,这时,他认识了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们。
他亲眼看见这些孩子们穷的冬不见棉,夏不见粮,他同情他们,热爱他们,
“童年的一段乡村生活,使我认识了人间的穷愁、疾苦和贫富的悬殊。同是淳朴、刻苦、良善......我的脉管里流入了农民的血。我高兴有人说我是‘农民诗人’,不错,我是‘泥土中的人’。”
图丨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4岁的臧克家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当地的爱国抗日运动。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臧克家的眼界也开阔了不少。
1930年,臧克家考入国立山东大学,然而,过程却是一波三折,只因臧克家数学等理科成绩太差。
考试的时候,他的数学卷子上一片空白,而平日里最擅长的国文作文,也只是写了三句话“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按照规定来说,臧克家铁定是无法录取的,然而,好运的他遇上了一位“识货”的主考官,那便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
闻一多从这三句话中发现了臧克家身上的才气和诗情,一锤定音,破格录取。臧克家也没有辜负闻一多的期望,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1933年,他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图丨闻一多
抗战时期,臧克家奔走于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目睹了抗日战士出生入死,以笔代枪写下,“我在民族革命战争的战场上歌唱。”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排斥进步民主力量,臧克家被迫离开前线来到重庆。
在重庆,臧克家望着一双双投向自己破旧军装的鄙夷目光,看着国民党醉生梦死的浮华景象,感同身受着老百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臧克家痛苦万分。
在此期间,臧克家读到了毛泽东的著作,对他十分崇敬。
抗战胜利后,人民热切期盼民主和平的新生活,然而,蒋介石却一意孤行,拉开内战的序幕。
图丨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毛泽东顺应民心,冒着危险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所有知道蒋介石性格的人,都对毛泽东的这趟行程表示担忧,然而,毛泽东还是来了。
紧张的谈判期间,毛泽东还召开了一个重庆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就是在这场座谈会上,臧克家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他还在这次见面中,直白地问了一个问题,“国民党看上去那么顽固,争取民主、团结、进步,可以做得到吗?”
毛泽东坚定地回答,“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我们争取不到的事情。”
回家后,臧克家还没有平复好自己激动兴奋的心情,他拿起笔,写下他的第一首颂诗——《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
1945年9月9日,这首颂诗在《新华日报》上发表,
“毛泽东,你是一颗大星,不亮在天上,亮在人民心中.......我认定你是一个顶精干的人,顶能战斗的人,把生命、希望,全个儿交付给你,我们可以毫不担心!.....从你的声音里,我们听出了一个新中国,从你的目光里,我们看到了一道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