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自述(倪匡的风流江湖)
倪匡自述(倪匡的风流江湖)1951年,生于上海的倪匡刚16岁时,脑洞就跟普通人不一样!一、两人聊到最好的死亡方式,竟不约而同地为“睡觉中走”这个答案而干杯。如今,听到倪匡大侠驾鹤西去,万小刀很意外,原以为这么一个妙人真能成为“百岁魔人”,谁知,他竟在87岁时就这么走了!蔡澜曾说过,“倪匡不属常人……一生多姿多彩,数十巨册都写不完!”而今大侠作古,万小刀也只能匆匆草就此文以送别!
倪匡60岁生日时,同为“香港四大才子”的蔡澜,带着美酒去给他庆生。
倪匡很吃惊,问蔡澜怎么记得自己生日,蔡澜却说:“算命的说你活不过60岁,我特地来看你怎么死的!”
倪大侠握着拳头就要打人。蔡澜却呵呵笑着说:“过了这一关,相信你将变成‘百岁魔人’!”
两人聊到最好的死亡方式,竟不约而同地为“睡觉中走”这个答案而干杯。
如今,听到倪匡大侠驾鹤西去,万小刀很意外,原以为这么一个妙人真能成为“百岁魔人”,谁知,他竟在87岁时就这么走了!
蔡澜曾说过,“倪匡不属常人……一生多姿多彩,数十巨册都写不完!”而今大侠作古,万小刀也只能匆匆草就此文以送别!
一、
1951年,生于上海的倪匡刚16岁时,脑洞就跟普通人不一样!
那时,热血沸腾的他,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接受了3个月培训,就投入到火热的建设热潮中,参军,做干警,参与“治理淮河工程”,最后去了内蒙垦荒。
当听到干部们宣传“在台湾,每个人都在吃香蕉皮”时,还在以本名倪聪行走江湖的倪匡不禁提问:“大家都吃香蕉皮,谁吃了香蕉肉?”
因此,他被视为异类,连亲戚朋友都对他敬而远之。果然,不久他就惹上事儿了。
那时候,内蒙古的狼很多,脑洞清奇的倪匡,把自己风流的天赋用在生物学上,让狗和狼交配,生下狼狗。谁知,狼狗不长眼,咬了干部一口,梁子就结下了。
后来有一天,倪匡半夜站岗,冻得要死,冻不择料,竟将一座木桥拆毁,烧火取暖,因而背上了“破坏交通设施”的罪名,被当做“反革命”,接受隔离审查。
被关在小木屋写了3个月检查后,一名蒙古族同胞偷偷告诉他:你死定了!
为了营救倪匡,蒙古族同胞还偷出了他的所有档案和一匹瘦马,让他逃跑。
倪匡烧掉档案后,冒着大雪,连夜骑着马一路狂奔,半路改乘火车,在哥哥的帮助下,辗转逃到了香港。
1957年,逃出生天的倪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开启了自己一生的传奇。
那时,梁羽生、金庸引发了一股武侠热,武侠小说也成了各大报刊畅销的法宝,各路大侠开宗立派,风光无限。
刚到香港的倪匡,在荃湾一工地打工,闲暇之余,看到报纸副刊上的武侠小说,对工友们说:“这种东西,我也会写!”
在工友们一片嘲笑声中,倪匡说干就干,仅用了一下午就写出了《活埋》,投稿给《工商日报》后,很快收到了90元的稿费!
在那个2.9元就能吃4碗叉烧饭的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
自此,倪匡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出的稿件投出后从来没有被退回过,正因如此,不久之后,他就被叫到报馆当帮手,月薪130元!
尝到甜头的倪匡,一边上夜校学习,一边坚持写作,很快,一段姻缘也扑面而来。
二、
到报社工作后,倪匡成了报社的万能膏药,不仅能写小说,还能为报社写不要钱的杂文、社论和影评,因而颇受器重,在该报开了专栏,叫《生饭集》。
生饭,即随便写写,饭就生出来了的意思。写文章对他而言,就是信手拈来的事儿。
只要看看电影海报,他就能写出几百字的影评。那时邵氏大导演张彻也写影评,但他不写电影的影评,而是专门评影评人的影评!
于是,两人就在报纸上掐起来了,骂着骂着,两人竟骂成了朋友,为日后倪匡闯入影视行业,埋下了伏笔。
那时,被称为“台湾武侠三剑客”之一的司马翎,在报纸上连载武侠小说,写了一半,突然人间蒸发,断更了。
眼看连载要“太监”了,社长一筹莫展。倪匡自告奋勇提出自己代笔续写,结果,读者竟没有发现破绽,还好评如潮。
一周后,司马翎又回来了,写了一下,又不干了。倪匡索性就代笔写完了。
1959年,在上夜校期间,倪匡只看了一眼,就决定要娶自己的女同学为妻!
刚入秋时,天气转凉,一阵寒风从后门吹进教室,坐在前面的女同学李果珍回头看了一眼后门的方向。
这一回眸,彻底让倪匡沦陷了。于是,他化身一道光,飞奔过去把后门关上。
李果珍报他以一笑,就是这回眸一笑,让倪匡决定一辈子吊死在她这棵树上!
三、
此后,倪匡趁等公交的时间,和她搭讪……谁知,一撩才知,李果珍早已知道他是在报纸上写小说的那个作家!
于是,两人聊得没完没了,顺便就深入交流了一番。拍拖了三四个月,就迅速闪婚了。
收入丰厚的倪匡,也是哄老婆的高手,不仅甜言蜜语哄得老婆招架不住,还常带她吃香喝辣看电影……反正写稿来钱快。
成家立业后,倪匡更勤奋了。他不再满足于工资和代笔收入,在张彻的介绍下为《明报》写起了武侠小说,很快得到了报社老板金庸的赏识。
1961年,在《明报》二周年酒会上,26岁的倪匡认识了37岁的金庸大侠,两人一见如故,碰杯后,倪匡就被邀请到《明报》工作,月薪一下升到6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