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苏州方言-❶-道?老话讲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谁谁谁说话。力 彑

吴侬软语

"烟水吴都廓,阊门架碧流。绿杨深浅

巷,青翰往来舟。朱户千家室,丹楹百

处楼。" 苏州话格味道,究竟是啥个味

道?老话讲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谁谁

谁说话。

-❶-

苏州方言

趣说“啜祭”

夂 小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1)

啜祭

吴地方言风趣幽默,特别是一些俗语、俚语更是,其中一些常用的口语不能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往往有更深层次的含义,譬如“戳鸡”这个词语。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2)

最近感悟“触祭”应该写成“啜祭”,“触”字牵强附会了一点,只有用“啜”字才比较合理,啜(chuò)是吃、品尝、喝之意,用来体现“食”比较贴切,北方就有“啜一顿”之类的用语,在浙江的绍兴宁波一带,也有一个叫“食祭”用词,意思和苏州的“啜祭”是一样的。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3)

“啜祭”中的“祭”,源于旧俗中的祭祀,这里特指祭祀时供桌上摆的供品,是被神灵享用的。苏州一年中有好几个时节,老百姓会备上供品向神佛或祖先祭拜,表示崇敬并请求保佑。如清明祭先人、中元祭鬼神、冬至祭祖宗、腊月祭灶爷等等。至于“啜”,查资料得知,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酹,啜祭”。“酹”就是祭祀时“以酒沃地”。把酒浇洒在地上,用老百姓的俗话,那是给鬼吃的。“啜祭”可由此而得其引申义:鬼吃。而说让人“啜祭”,就等于骂人是鬼。这是拐着弯儿的骂人。由此可见,这个词确实不应当写成“触祭”,应该是“啜祭”。看来此词历史也够悠久了,可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汉朝。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4)

“啜祭”的口气,确实很不好听,因为该语大都用在了责怪他人贪吃的场合。例:“这个家伙事体勿好好做,啜祭起来门槛倒蛮精”(苏州有句俗语叫做“头颈绝细,独想啜祭”,就是形容脖子细的人特别贪吃,这当然没有依据)。有时说话人心里不快,也会选择这个词形容吃饭,有时也用来威胁孩子:“夜饭不拔倷啜祭!”有时候,那些做爷娘做长辈的,叫自己小孩来吃饭也会如此没好话:“快来啜祭吧!”实在令人暗好笑,只能说这做长辈的文化不高,对文言更是一窍不通,瞎沿用上代人的詈语。我想如给其解释清楚,一定与心不忍、骂不出口了。也有人将“啜祭”延伸成“弄、办、做”之意,甚至成了口头禅,譬如“这桩事体蛮难啜祭”,是说事情很难办的意思。

苏州姑苏民俗传说(关于吃的俗语啜祭)(5)

作为一个自古就有、口口相传而来的一个动词,其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吴文化的一些特点,并不像如今的国骂那样,粗野得不堪入耳。它是在含蓄中带有刻薄,詈语里含着幽默。譬如:“倷啜祭饱哉”、“倷覅不顾人家,独想自家啜祭”、“拿倷丢在外头,狗亦覅啜祭”等等。时刻警示着那些生性懒惰、好吃懒做的人,不要成为“独想啜祭”“独会啜祭”的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