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出家的经历(看破红尘想出家)
唐僧出家的经历(看破红尘想出家)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以戒为师”,说明了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约束和规范佛家弟子一切行为的保护伞。佛听完,略微抬了抬头作答,“在我离开以后,你们应该以戒律为师,就如同我在世教导的一样。”这些戒律有多重要呢?看下面这个故事就能知晓一二。传说某日,佛身染重病,弟子便扶着他到两棵树中间小憩。当月光洒满大地时,佛吩咐弟子:今天晚上我将在此涅槃。弟子跪拜在佛跟前,泣不成声问:佛陀啊,在您灭寂之后,我们以谁为师啊?
第捌拾叁讲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抱怨生活,经常吐槽“人生不自由,工作上规矩多,烦事多,想抛下一切去寺庙里躲个清静”。
可是,他一定不知道,若要想不守规矩,可千万不要想着遁入空门,因为出家要守的规矩,一点不比在尘世少。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教更是有戒律。因为俗世各种各样诱惑多,佛家弟子也都是来自于“凡夫俗子”,严格的戒律,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在修行中受到外界的干扰。
这些戒律有多重要呢?看下面这个故事就能知晓一二。
传说某日,佛身染重病,弟子便扶着他到两棵树中间小憩。当月光洒满大地时,佛吩咐弟子:今天晚上我将在此涅槃。
弟子跪拜在佛跟前,泣不成声问:佛陀啊,在您灭寂之后,我们以谁为师啊?
佛听完,略微抬了抬头作答,“在我离开以后,你们应该以戒律为师,就如同我在世教导的一样。”
这个故事,就是有名的“以戒为师”,说明了戒律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约束和规范佛家弟子一切行为的保护伞。
佛家戒律分很多种,其中,产生深远影响的戒律之一,就是这本敦煌藏书——《四分律比丘戒本》。
藏经洞出土文献《四分律比丘戒本》
什么是四分律?
有一种说法,四分律是中国所译各种律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佛教戒律。
比丘,俗语“和尚”的意思。
这本《四分律比丘戒本》,主要从人的行动、言论、思想等方面,对出家人的修行及日常衣食坐卧规定详细戒条,并对违犯者订出惩罚制度,轻则剥夺一定时期的僧籍并责令向僧众忏悔,重则逐出“山门”。
直至现代,一些汉地佛教僧尼受戒持戒一直奉行此律,可见其影响之大。
对于四分律,历来有无数高僧诠释:有北魏慧光的四卷本《四分律疏》、唐法砺的十卷本《四分律疏》、唐智首的二十卷本《四分律疏》,现仅存第九卷……
不过,很牛的一本,就是敦煌的这本《四分律比丘戒本》,因为写的人很牛——怀素。
值得注意的是,此怀素并非那个笔走龙蛇图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而是一位律学高僧。
传说这个牛人,10岁便坚决要求出家。父母难违其意,只好同意。然后,玄奘自印度取经回国后,怀素又直接成为了玄奘的弟子。
拿现在的话来说,这孩子“根红苗正,必成大器”。
确实,他也不负众望。经潜心研究律学,居然发现了“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意思就是:别人解释的四分律不怎么样,我来)。
然后,他按照自己的理解,抄集出这本《四分律比丘戒本》,还写了著名的《四分律开宗记》,并在书里列举了另一位高僧写的《四分律疏》中的种种过失……
说句题外话,后世也有对怀素的解释不满的,也对他的论述不断进行争论。
但争论是好事,正如《论语》一样,它的伟大来自于无数后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阐释。
对经典的纷繁解读造就经典。
又说回到四分律本身,这一佛教的律法很有用,它不断警策修佛之人,不要闯“红灯”,也保护他们,不因一念之差造成悔恨,让他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所以,想出家?先去看看《四分律比丘戒本》吧,看自己守不守得住。
川报观察记者:张雨
编辑:张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