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时间生命脑梗塞的急救常识你必须了解)
脑梗塞的潜在危险及预防措施(时间生命脑梗塞的急救常识你必须了解)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下人群需要谨防中风危险:表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偏瘫甚至昏迷,经常在运动、情绪激动的时候发病。缺血性中风:就是常说的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常在休息、静止或睡眠等静态时发病。二、什么样的人群要小心中风的危险?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订阅 专属于你的健康宝典!
母亲最近要过七十大寿,常年在外打工的陈大哥早早赶回了老家,想陪陪老母亲一段时间。这一天,陈大哥在厨房给母亲做午饭,却听见里屋杯子掉落在地的声音。进去一看,老母亲躺在地上,已经有点神智不清了。陈大哥连忙打起急救电话,并张罗着把母亲送到了最近的医院。医生说,老母亲患的是脑梗塞,也就是中风,再晚半小时,也许陈大哥就没法给母亲过寿了。作为 (目前)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遭遇脑梗塞时该如何急救呢?我们邀请到了陆军总医院 脑科 副主任医师 罗永春医生为您讲解有关脑梗塞的防治知识。
特邀专家
出血性中风:是由于高血压、脑血管硬化或脑血管瘤、血管畸形导致脑血管破裂,使脑组织受到破坏或压迫。
表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偏瘫甚至昏迷,经常在运动、情绪激动的时候发病。
缺血性中风:就是常说的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常在休息、静止或睡眠等静态时发病。
二、什么样的人群要小心中风的危险?
以下人群需要谨防中风危险:
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2、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
3、糖尿病及血脂代谢紊乱,都是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4、吸烟与酗酒;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
5、其他不良生活方式,比如熬夜、长时间久坐、不喝水,等等。
具有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人群通称为易患中风人群,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
三、患者中风发作之前一般会有
这些症状表现:
大部分脑中风都是有一些先兆的,大量临床经验表明只有少数病人在中风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绝大多数病人都有以脑部瞬间缺血的表现而发出的各种信号。
1.头晕、恶心、呕吐。
2.一侧肢体麻木,软弱无力 或者是原因不明的跌跤。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吃饭喝水的时候出现呛咳、口角流涎。
4.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
5.一过性黑蒙,一侧或双侧视力丧失或模糊、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
6.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7.伴有意识障碍或抽搐。
四、别人突然有中风症状,该如何
对他进行急救?
1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了异常,你需要快速辨别是不是脑中风,有以下几个方法:
1、请患者微笑或是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两边的脸是否对称;
2、请患者将双手抬高平举,观察其中一只手是否会因无力而垂下来。
3、请患者读一句话、观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当以上三项症状出现其中一种时,就要赶快送医院。
提醒:这几点变成顺口溜就是”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通常把这几项评估用120三个数字记下来,1是看一张脸,2是抬两只手,0是聆听一句话,只要发现有这些异常建议及时拨打120!
2
在送往医院的时候,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保持安静。嘈杂混乱的环境易使患者感到大祸临头,加重血压、心率及呼吸等生命指征恶化。
第二,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头部应抬高约30度,偏向一侧,昏迷或呕吐病人应侧卧位,避免痰液、异物等堵塞气道引起窒息,还可防止脑水肿,加重出血。
第三,应尽量减少震动。在运送患者时无论在搬运过程还是翻身拍背时,均应保持患者头部相对稳定以免加重病情。
第四,避免进食。人在应激状态时血糖明显高于正常,无论中风是否糖尿病引起,均不应给病人服糖水及甜食,昏迷病人应禁食,以防窒息,另外进食会影响手术麻醉及一些关键的检查
第五,头部物理降温。在患者头部放置冰块可减少脑细胞的耗氧,以保护脑细胞功能,为医生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
第六,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研究表明,脑中风最佳的抢救时间为3小时内,超过6小时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可以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六、预防中风的日常措施?
因为中风的危害特别大,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脑卒中预防工作,现在国家卫计委专门成立的脑卒中防治委员会,指导卒中的筛查与预防工作。我们平时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
1、定期体检。具有危险因素2~3项以上者为脑中风的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到综合医院接受脑卒中筛查。筛查的主要项目包括:
1)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体检;
2)脑病变检查:头颅CT或核磁共振;
3)血管病变检查: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高度怀疑血管病变的患者还应该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CT血管成像(CTA)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等;
4)化验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心肌酶;血常规;凝血功能;
2、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该正规、系统、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对于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的病人,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或者饮食疗法。有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病人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及严密观察,必要时手术或介入支架治疗。
3、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剧烈活动等。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作息。
4、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
5、适度户外活动。
6、注意季节性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秋冬季节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另外,第一次中风后6个月内是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按要求服药,定期复查,防止中风再卷土重来。
《养生妙招》
大多数脑梗塞是由于脑内血管系统被血栓阻塞,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日常生活里,有五种营养素可以降低阻塞动脉和脑梗塞的风险。
5种食物:预防脑梗塞发生
1.ω-3脂肪酸
来源:鱼油、鱼、食草的动物、亚麻籽和核桃。ω-3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是生命中必要的,但我们的身体不能制造必需脂肪酸。鱼油中含有大量DHA和EPA,我们可以通过补充剂补充200-1000mg/每天或每周吃2-4份鱼补充必需脂肪酸。
2.健康的脂肪
来源:椰子、鳄梨、冷水鱼类(如鲑鱼、沙丁油鱼、左口鱼)、坚果、种子和橄榄油。健康的脂肪实际上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这种“坏”胆固醇水平和心脑血管病风险。
3.减少糖和面粉的摄入
有害来源:苏打、烘焙食品、糖果、高果糖玉米糖浆、包装食品、小吃、果汁和沙拉酱。全食品甜味剂:椰子糖、蜂蜜、枫糖浆和水果等。避免食用在标签的前五个成分中有甜味剂(“或不健康”)的东西。减少食用任何人造甜味剂。坚持全谷物,如燕麦,因为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可减少炎症发生。
4.食用大量的抗氧化剂
来源:绿叶蔬菜、绿茶、香料、颜色鲜艳的产品、黑巧克力、咖啡和坚果。高抗氧化剂包括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花青素和有用的酶,可以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氧化,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卒中的风险。
5.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葡萄酒在酿制中将皮、籽一起酿造。现已证明常饮葡萄酒有降脂、降血糖、强心、抗衰老多种功效。避免大量饮用烈性酒。
以上几种膳食结构就是我们常说的地中海饮食,含有丰富的水果、香料、蔬菜、鱼类和健康的脂肪,并且糖和精制谷物食用量较低。
记住: 不要为你每天该吃什么或为某些有潜在危害的食物而感到不知所措,每天只吃适量的食物就好,如土豆、健康的脂肪、大米、咖啡、鱼、热带水果和鸡蛋。
名医坐堂
1
网友侃哥:您好,我爷爷中风偏瘫8个月,目前脚趾内扣,不能走路,做过康复不理想,能推荐些口服药吗,这种情况是肌张力高造成的吗?
罗永春医生:这位网友所说的情况,是中风后遗症,后期因为偏瘫、肌张力增高,还得康复治疗为主,按摩、水疗、被动活动可以松驰肌肉,还可以配合降低肌张力的药物,如安坦片、巴氯酚片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另外要加强预防再次中风。
2
网友瑞瑞:请问,老年人轻度中风吃什么药好?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罗永春医生:这位网友提供的症状太少,轻度的中风可能遗留肢体的轻偏瘫或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说话口齿不清楚等等不同的情况,需要针对性的给予康复治疗,配合给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如奥拉西坦、丁苯酞等和促进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如银杏叶、丹参制剂。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低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3
网友大宝:我姥爷2017年7月2日当天中风昏迷,送往医院手术,脑部血块清除。40天内右肢瘫痪,严重失语。请问出血性中风病造成的失语如何治疗?
罗永春医生:这位网友提到的病情是出血性中风,首先需要进一步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并进一步治疗,对于失语的情况可以配合针灸和语言功能训练。
4
网友梦: 大夫您好,我父亲最近半个月主要是:语言不流利,左脑痛,鼻出血症状。请问这会不会是中风前兆啊,谢谢!
罗永春医生:这位网友提到的症状有可能是脑血管病变,还需要注意是不是头面部的肿瘤,建议到时神经科就诊,必要时进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
感谢阅读
希望此文能帮助到您
实习编辑:周倩芝
编辑:何姝寰
统稿:越淋,尹媛
监制: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