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7:35洗完脸的李国秀把水倒了,又为丈夫接了半盆水。她用脚端着脸盆,以方便丈夫洗脸。张顺东微微弯腰,拿起盆里的毛巾,匆匆抹了几把。经过多年练习,李国秀的双脚很灵活,好像常人手指一样,抓、拿、推、拉样样自如。7:18屋外有公鸡开始打鸣。梳完头、刷完牙的李国秀熟练地用脚拿起脸盆,打开水龙头接水,弄湿毛巾再拧干毛巾,轻轻地擦脸。7:20

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的东川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常人无法想像的坚韧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不断帮助村里的其他残疾人脱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红土地。

12月22日,记者来到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用镜头记录张顺东、李国秀夫妇二人的日常。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

7:00

天黑漆漆的,坪子村还在沉睡,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已经起床了。早上,张顺东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扫院子。和每个爱美的女人一样,李国秀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梳洗打扮。这时,她站在窗前,单脚支撑,另外一只脚夹住梳子,借着微光给自己梳头。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

7:18

屋外有公鸡开始打鸣。梳完头、刷完牙的李国秀熟练地用脚拿起脸盆,打开水龙头接水,弄湿毛巾再拧干毛巾,轻轻地擦脸。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3)

7:20

洗完脸的李国秀把水倒了,又为丈夫接了半盆水。她用脚端着脸盆,以方便丈夫洗脸。张顺东微微弯腰,拿起盆里的毛巾,匆匆抹了几把。经过多年练习,李国秀的双脚很灵活,好像常人手指一样,抓、拿、推、拉样样自如。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4)

7:35

天刚蒙蒙亮,张顺东打开大门,把改装过的代步三轮车推出来,一拧钥匙,发动起来。张顺东坐在前面驾驶,李国秀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后座还放了两齿叉锄和背篓。三轮车对张顺东意味着很多,家里建新房时,为节约运费,建筑材料都是张顺东一车一车从镇上拉回来的,最多时,一天要来回跑20多趟。拉了一个月,节省了一万多。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5)

8:10

今天,两人要到地里挖红薯。东川广袤的红土地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树木若隐若现,偶尔能听到早起的小鸟在树林叽叽喳喳。此时的地里,麦苗正在在迎接朝阳。地里的麦苗已经结穗,来年收成想必不错。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6)

8:15

路边的野草上还挂着白色的霜,种了苜蓿的地里白茫茫一片。张顺东把代步车停在路边,夫妻俩沿着田埂,朝自家的地走去。田埂边到处开着太阳花,张顺东扛着锄头,背着背篓,走在前面,李国秀紧紧地跟着丈夫。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7)

8:20

来到地里,夫妻俩开始挖红薯。这块地不大,狭长形,今年种的是红薯。红薯苗已经枯了不少,蔫在小土墒上面。张顺东家种的红薯用来喂养牲畜,卖牲畜的钱用来补贴家用。今年张顺东养了三头猪,大女儿结婚的时候杀了一头,用作喜宴上的肉食。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8)

8:45

在地里,张顺东负责挖红薯。他单臂举起锄头,用力挥下,把红薯刨出。李国秀把篮子放倒,用脚夹起红薯,准确地扔进背篓。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9)

9:00

张顺东空荡荡的袖管很显眼。他可以用仅有的一只手完成许多农活,他一只手扳包谷,一只手放田水,一只手劈柴暖炉。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0)

9:00

李国秀的袖管也是空的。灵活的双脚是她干农活的保障。她用双脚可以插秧,可以浆洗衣服,可以绣鞋垫。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1)

10:00

夫妻二人开着改装过的三轮回家。村里打起了水泥路,比以前好走了许多。张顺东家在一条有些坡度的路上,出去干活,要爬坡;干完农活回来,要走一段下坡。这路张顺东走的很熟,开着三轮,很顺畅进了家门。这辆三轮,是张顺东被截去了一双脚掌的双腿的一种延伸,连接着他和土地。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2)

11:15

李国秀前往菜地拔菜,拔完菜装进背篓,牙齿一咬,用嘴衔着篮把,把篮子甩向肩膀,腰一弯,就把竹篮背上。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3)

11:20

背起篮子、放下篮子,李国秀都会用到颈部,她总是用头和肩膀夹起一些什么,比如拖把,她家的地板总是很干净;比如孩子,她用肩膀和头夹着孩子的手,就能背起孩子、放下孩子。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4)

11:25

李国秀来到地边上的水池旁洗菜。这个水池就在她家种菜的地边上,离她家也很近,是近年村里新修的,山上的龙潭水经过铺设好的水管,流进了水泥糊过的水池里。许多村民会在这里洗菜。李国秀来这里洗的次数没有其他人多,家里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她喜欢用温水洗菜。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5)

11:28

洗菜中的李国秀很专注。她的双脚分工明确,一只脚夹着菜,一只脚擦洗,很快就把菜洗干净了。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6)

12:00

把洗好的菜拿回家,夫妻俩准备做菜。一般来说,在他们家,张顺东负责切菜、炒菜。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7)

12:02

张顺东炒菜的时候,李国秀会在一旁帮忙。这样的恩爱细节,会让人想起夫妻俩回忆刚认识那会的场景:第一次见到张顺东,李国秀觉得张顺东“不错”。然后二人就一起走过了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8)

13:00

张顺东靠着墙抽烟,准备去看望同村的残疾人。经过练习,张顺东学会了使用手机,使用微信,还会在残联的信息平台APP上上传资料。张顺东担任坪子村的残疾人联络员十多年了,负责坪子村105个残疾人的信息登记、政策宣传和其他工作。他对村里的残疾人情况很是了解,会经常给村里的残疾人送残联配发的康复用具。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19)

14:30

看望残疾人回来的路上,张顺东经过一面写进“想脱贫、人要勤”标语的院墙。这很符合张顺东一家的情况,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两人靠勤劳脱贫,成为许多人的榜样。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0)

15:30

坐在院子里闲聊的张顺东拉起裤管,手放在义肢上。他只有左手健全,右手被高位截肢,2013年,右腿截去脚掌;2015年,左脚掌也被截去。至今,张顺东的脚伤仍未痊愈,左腿截肢处偶尔还会流血。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1)

16:00

李国秀在院子里绣十字绣。她绣一双鞋垫需要两三天时间,由于闲下来的时间不多,因而绣的鞋垫也不卖,就给家人使用。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2)

16:35

李国秀用脚穿针引线,非常灵活。即使是个健康的人,绣出那样精致的花纹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3)

16:48

李国秀绣着十字绣,张顺东把剥好的花生放在手上,喂给李国秀。当年,只有小学文化的张顺东经人介绍走进李国秀家提亲。最初,李国秀并不同意,她怕两个残疾人在一起生活不了。但是,张顺东不放弃。最终两人走到一起,举案齐眉。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4)

17:10

记者邀请张顺东、李国秀合影。房屋的柱子上贴的“囍”字很引人注目。2019年12月6日,夫妻俩拉扯大的大女儿结了婚。大女儿是大学生,目前在一所小学教书。小儿子现在在东川工作,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还没有结婚。张顺东希望小儿子脚踏实地,早日成家。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5)

17:30

站在院子外面眺望的李国秀,夕阳照在她的身上。李国秀说,以前度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现在生活这么好,也没想到能跟张顺东走这么远。如今,她希望张顺东做一些轻松点的营生,远离繁重的农活。

张顺东夫妇身残志坚自力更生脱贫事迹感染东川

云南一对温馨的对话(励志昆明这对只有)(26)

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一双脚的东川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常人无法想像的坚韧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不断帮助村里的其他残疾人脱贫。近日,他们的感人事迹在东川干部群众中广为传扬。

张顺东没有双腿和右手,李国秀没有双手,一家人却住进了80多平方米的砖房,还把一儿一女中的大女儿拉扯培养成了大学生。

“别家能脱贫奔小康,我家照样也能!身残志不能残,心不能残!”

12月21日,记者在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见到张顺东时,他依然是这句话——这话他常说。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儿,他们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练就了常人无法想像的本领——李国秀双脚能绣花!张顺东一只手能挖田、能骑三轮摩托车!

2018年家里建房时,为节约运费,建筑材料都是张顺东一车一车从镇上拉回来的,最多时,一天要来回跑20多趟。拉了一个月,节省了一万多。

李国秀展示了她双脚绣出的党旗,上面还绣有“永远跟党走”。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腿”举案投眉间二人的和睦、齐心表露无遗。从最初曾为经济偶有争吵,到有了孩子后感情越来越稳固,风雨同舟20余年。

“我希望他能少干点农活,干些不那么费力的。”李国秀一直心疼“固执”的丈夫。

在最困难的时期,张顺东每天起早贪黑忙农活,还经常往返40多公里到城里卖农产品,同时进一些货物回来卖。张顺东希望能一直自食其力,照顾妻儿。

如今,依靠种地、养殖和政府补助,全家年收入近两万元。

“做梦都没想到现在生活这么好,也没想到能跟他走这么远。”李国秀说。

收入中,有2700元是张顺东做残疾人联络员的补助。他做这项工作已10多年,为同村105名残疾人带去不少帮助。几天前,刚协助手脚残疾多年的村民段朝翠登记领取了残疾证,为她送去残联配发的康复行走助行器。

“他家两个,我是佩服呢。”段朝翠说。

提起“张老东”,隔壁村村民冉光云佩服不已,“大家常闲聊,一对残疾人都能培养出大学生,了不得!”

乌龙镇镇长杨勇说,张顺东夫妇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激发着东川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