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滨湖战疫故事大全(湖北百万负翁的)

滨湖战疫故事大全(湖北百万负翁的)"哦,您是老板啊?" 师傅姓崔,77年的,老家湖北鄂州人,这次早早给伙计放了假,但没想到临近年关,单儿反倒多了起来…… 说实话,"修车师傅"的技术还真不是盖的,瞄一眼就说家里的海尔洗衣机至少十年了。可不是嘛,从2009年国庆节结婚时买的,到现在刚好十年。他放下工具袋,掀开机盖儿一看就说,"你这洗衣机没法机洗,只能手洗。"我一下没反应过来,噗嗤笑了,"师傅您人真逗,谁家买个洗衣机还手洗呢!" "修车师傅"哈哈一笑:"我是说,你这洗衣机清洗的话,只能人工洗,我这自动化工具可就用不上喽!" 哦,原来如此!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反正没事儿,我就和这"修车师傅"扯上了。

"生命就像我们上空无际的苍天,一样的伟大,一样无穷的深邃,我们只能通过'个人的存在'这细狭的锁眼谛视它……"

——卡夫卡

农历二十六,公司放假了,那时疫情还没起来,没放假的老婆上班时,给我派了个活儿——等待清洗抽油烟机和洗衣机的上门服务。这等人的活儿轻松,一来没啥技术含量,二来也不用我买单——她在美团上下了单。 "修车师傅"原来是"负翁" 等啊等,一直等到快中午了,我手机也没响,心想这么大雾霾,八成不来了,于是就起身做饭。刚炒了西红柿,还没煎蛋呢,手机响了——说他在23楼,要我去按电梯键。这个小区装的是智能电梯,如果没有电梯卡,又无人相助的话,那就只能望"梯"兴叹了。

很快门铃响了,槛外是一位矮且瘦的男子,像极了小区门口的修车师傅。"修车师傅"倒是自来熟儿,套上脚套后,还没等我开口,就先感叹一句:"哎,幸亏你们都在一个单元上,直上直下,不用多跑路了。"我一愣,原来人家已干了半天了。

说实话,"修车师傅"的技术还真不是盖的,瞄一眼就说家里的海尔洗衣机至少十年了。可不是嘛,从2009年国庆节结婚时买的,到现在刚好十年。他放下工具袋,掀开机盖儿一看就说,"你这洗衣机没法机洗,只能手洗。"我一下没反应过来,噗嗤笑了,"师傅您人真逗,谁家买个洗衣机还手洗呢!" "修车师傅"哈哈一笑:"我是说,你这洗衣机清洗的话,只能人工洗,我这自动化工具可就用不上喽!"

哦,原来如此!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反正没事儿,我就和这"修车师傅"扯上了。

师傅姓崔,77年的,老家湖北鄂州人,这次早早给伙计放了假,但没想到临近年关,单儿反倒多了起来……

"哦,您是老板啊?"

"啥老板不老板的!就一劳碌命。"

"让员工回去过年,您这当老板的苦哈哈儿地楼上楼下忙着,说真的,我还是头一回碰到。"

"也不是,主要是他们都拖家带口的不容易。我吧,自己吃饱,全家不饿。反正单身一人儿,没啥负担,多干点儿,权当给自己发年终奖了。"

"77年的,我该叫哥了,咋还单身一人儿呢!"

"哎,说来话长,前两年投资赔了,媳妇儿跑了呗!"

"哦,那崔哥……不是一直干眼下这个的?"

"咋?觉得咱干活儿不中是不?不瞒兄弟说,哥干这个才两年多。"

"才两年多?我看哥这么熟练,眼力这么老到,估计干十年都不止!"

"太抬举你哥了!"崔哥一笑,将拧下来的洗衣机上半部分抱起来安好,拎起包儿又进了厨房,开始清洗油烟机了。

滨湖战疫故事大全(湖北百万负翁的)(1)

崔哥工作照

崔哥还真不是干清洗油烟机洗衣机的。早年他给当地政府一领导当司机,觉得受管束,又不挣钱,尽管有编制,但还是辞职下海了。

快递、干洗店、餐饮等,只要能"自由地挣钱",他都干。折腾了几年,还真攒下些钱。有了钱的崔哥开始变得有些不一样了,他爱玩爱吃爱赌爱喝酒,有时候,还犯些"天下男人都爱犯的错误"。用他的话说,其中的一个"错误",便是在郑州认识了瑜伽师小吴。

浪荡多年的崔哥,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对小吴可上心了。不仅买了钻戒,还专门在郑州森林湖小区投资了一套大平层,购置了全套的卡萨帝电器,光一个俄罗斯床,就花了17000元。后来小吴生了孩子后,崔哥就一掷千金,为她买了部宝马x1。

再后来,他听从几个老乡的建议,集资在县城某处圈了块地,盖了几栋楼之后,就自己画了张规划图,开始以开发区的名义四处招商。他告诉大家:"花5万买块地皮,也能像他们几个那样,在园区盖房子;房子盖好,再出钱把自己门前的半条路修了,就能做一本万利的'大生意'了。"崔哥的逻辑相当简单:"要致富,先修路"。

结果出乎意料,商没招多少,他们却被人举报了。举报函称,他们规划的XX园区,没获政府批准,他们的很多承诺也超出了中央文件要求。政府派人调研后,认定举报函上说的大多属实,于是该抓的抓,该罚的罚,该拆的拆。崔哥虽然只是小股东,但也在里面住了几天。为了早日脱身和凑罚款,他卖了郑州的大平层,又四处托人,于是就出来了,但他之前在"园区"所做的一切就此归零,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知道俺们不对,但我总觉得我们那么干也是改革啊!——改革不都是从违法开始的?"说到这里,我发现崔哥的小眼睛很亮。

托尔斯泰有部小说叫《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是个小人物。一次他生了病,所有人都安慰他,"你很快会好的!"伊凡一开始也觉得自己会好,可后来渐渐发觉自己好不了了。他立刻意识到死亡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假如让我再来一遍,我会不会还是这样过一辈子?"

"崔哥后悔吗?如果再让你来一遍,你会不会还会那样?"

"后悔?切,我这人做事儿从不后悔!钱是王八蛋,花完咱再赚!"他往燃气灶上盖了块墨绿色的布,边戴口罩边说,"不过,如果还有那么一次机会,我会找个人,认真写我们的合同的。"

崔哥折了本儿,"面儿"也掉了——老家待不住了,就北上郑州,当了个"郑漂"。

干点儿啥呢?跟着年轻人跑去送外卖、送快递?没啥技术含量。做直播?又不会。除了开车,他这才发觉自己其实一无所有。思来想去,一咬牙,缴了一万多元,去某技校学了清洗家电的技术。

出师之后,他觉得还是创业好,就拢了两个小老乡,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信息,就此开启了新的创业之路。

"这么说,你还是老板嘛!谦虚啥呢?我又不借你钱。"我打趣道。

"真不是老板,你别笑话,我们虽然人少,但也是股份制、合伙人。只不过他们俩看我年龄大,就让我当了头儿。"崔哥抬胳膊擦了擦鬓角,继续忙活:"老板可不容易当!我栽过跟头,媳妇儿、孩子、房子、车子、票子一夜间全没了,所以我很在意这个小生意。他们信我,那我就得干出个样子来。不瞒兄弟,最困难的时候,我真的一个月没吃肉,实在馋了,就去超市买点儿腿骨在出租屋里炖下,脊骨肋骨牛排想都不敢想。要知道,我这人之前可是相当讲究的,吃个烩面就要去萧记,吃个泡馍一定去同盛祥,最常去的就是黄牛庄……哎,好汉不提当年勇。我现在就想着,我还年轻,父母身体也不错,家里还有哥姐照顾着,我就先自个儿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几番话交谈,我觉得,眼前的崔哥属于那种"不甘雌伏"之人。果不其然,他心目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干餐饮,开火锅或烧烤店。这次他的逻辑思维体系相当丰满了。

他说自己之前就干过餐饮,也吃过不少名店,发现小火锅店最赚钱,如果是夫妻店就更好了——"首先,不管是火锅还是烧烤,这些重口味的店面,对刀工啊、食材啊及烹饪的要求等等,会相对降低很多,省钱啊!其次是火锅也好,烧烤也罢,都不分红白案,如果火锅订单少了,还能炒菜做别的。干餐饮,最大的成本就是原材料,一般占比30%~50%;其次才是人工和租金,大概分别占比20%和10%~15%……但这个不容易干大。""除了火锅店,我还特别留意了另外一个项目——烧烤店。我算过一笔账,一个200平米的菜馆如果改成高端烧烤店,人力成本(包括烹饪、服务、食材加工、清洁等岗位)能省下30%,坪效可以提30%。如果改成火锅店,这个数字恐怕更高。""现在人工智能起来得很快,将来如果有可能,我就开个智能化餐馆——那些服务员、后厨往往都很累……凡人不想干的,将来统统可以交给机器人去做。到那时,餐饮业一定不是今天这样子了!"

不知为啥,我突然想起《三国演义》里的一段话:"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大年初三,我从老家回来。微信问崔哥回鄂州没有,他说已经回了,"疫情突然,现在我这村儿已经封了,我在当监管员。"

一个餐饮的"种子选手"突然间当了疫情监管员?我觉得太魔性了,就问他年后还想来郑州干餐饮吗?他说现在谁干餐饮谁是大傻瓜,"这次疫情对餐饮来说,绝对要老命,没人吃,也没聚会,(餐饮店)也就没了进项,只能花账上的钱;疫情如果持续,那么账上的钱能撑多久,(餐饮店)命就有多久。"

至于他咋当上了监管员,估计你都想不到——他是党员。崔哥告诉我,本来他不打算回老家,但耐不住爹妈哥姐一个劲儿地催,就回去了,没想到刚到家两天,村儿就封了。

"封就封吧,大不了在家多尽尽孝。"崔哥也没多想,但年三十儿晚上社区居委会主任的一个电话,让他开始"正经"起来。他那老同学的主任说,上级紧急通知——必须在明儿清晨对社区管辖的5个小区完成封闭与监管,必须在2天之内完成对社区所有住户的入户筛查……"兄弟,居委会现在就是全员上阵,也只有5个人,咱社区有近万住户,春节外地工作打工上学的都回来了,每户就按3口人算,也有30000人,两天之内我们5个人就是三头六臂也完不成筛查啊!"

"别TM哭穷了,信得过兄弟,我就顶上!"

"就等你这句话哩!你放心,不叫你白干,国家有补贴,该给你多少就给你多少。对了,等这疫情过去,那年园区的工程款,我立马还给你!"

"国家如果给咱,那我就接了;工程款的事儿,我连欠条儿都撕了,你一个人带学生吃力,我这个当叔的,给孩子了。"

"行了,先不说这事儿了,我还得找其他党员来凑呢!"

就这样,当天一晚上,社区居委会就动员了350名志愿者。当然,还有的啥都不是,就想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把力。 大年初一,社区将这350名志愿者均分到5个小(网)区(格),拉网式"火力"全覆盖开始了。

崔哥呢,做得更绝——他虽是党员,但"在商言商",把任务当成项目,进行绩效考核,结果当天就完成了封闭监管,2天内就完成对社区全部的9104户家庭、87个门店、1个农贸市场和1个幼儿园的全部摸排查工作。

崔哥告诉我,主任可细心了,因为带着口罩担心大家伙儿不认识志愿者造成误会,他还要求所有党员都戴着党徽。入户排查有武汉打工、旅行史的,还附送一本防疫宣传资料——确保群众"看得着"。

"我这些天啊,无论刮风下雨,天天开着电瓶车,带着喇叭来回转,用主任的话说,就是要确保群众'听得着'。不过,我给主任说,咱居委会可以出钱买个无人机,那大家就都可以不用那么死盯着了。结果被骂了一顿,哈哈。"

我问他口罩够不够,"还行,居委会发的够用……早知如此,从郑州回来前,我就多买些口罩。现在这东西可是最紧俏的年货了,以前觉得贴在脸上像个补丁,现在就是救命稻草……我们还收到了日本捐的口罩呢,说实话,这日本人的东西就是好,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包住脸;咱中国厂家生产的口罩,口鼻是包住了,但腮帮子那儿,都绽放着,嗖嗖进风。我和堂弟说了,他说这是材料不过关,不过他也在吐槽,比如防护服、护目镜等太大,不得已他们只能想别的办法去调整,还说咱们中国工业需要补的课太多,什么工具是要满足人需求的,为什么要强迫人去适应工具呢?我听不懂,就觉得非常时期,有总比没有好,哈哈。"

崔哥的堂弟是鄂州当地一家医院的骨科大夫,现在武汉一线支援。两个人近乎同龄人,所以尽管职业不同,倒挺聊得来。

堂弟告诉他,每次上班,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即将领兵出征的大将军,"……你看啊,穿蓝色的隔离服,穿白色的防护服,再戴上四层帽子、两层口罩,还有护目镜跟面屏,再套上两层手套和脚套,结果一趟查房下来,防护服就不知干湿了多少回,护目镜也常被一层雾笼罩,三米外基本上就看不清了……想要交流几乎只能靠喊、靠吼,就跟炮火连天的战场一样。"

滨湖战疫故事大全(湖北百万负翁的)(2)

崔哥和堂弟微信交流

"其实,你也是在战场。"我对崔哥说。

"你也是啊,在家不出门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哈哈。"

"疫情过去了,你准备干点儿啥?"

"还能干啥?先和两个伙计凑合着继续为你们清洗油烟机呗!"微信那头,崔哥笑声爽朗。

"如果这次你不知道疫情,刚好又投了资干餐饮,算不算你做过的最疯狂的事儿?"

"不算。"

"那之前在老家的开发区投资算不算?"

"也不算。"

"啥是你干过的最疯狂的事儿?"

他过了一会儿,发来两个字:"上班。"

微-电:15003885170

作者简介:蔡运磊,80后,河南人,写作爱好者 企业管理者。

猜您喜欢: